廣州:專注“痛點”政策加力 打通營商環境“經脈”

記者龐彩霞鄭楊

早在2015年,廣州市就出臺了《廣州市建設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15-2017年)》。“3年來,廣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為主線,著力打造全國最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廣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憑藉優良的營商環境,廣州吸引了眾多高端資源:思科智慧城、富士康顯示器、GE生物科技園……百億、千億級產業項目爭相入駐,目前已有288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落戶。

法治政府,接軌國際

7月17日,廣州南沙新區在法治政府建設中又邁出新的步伐:兩個法定機構——南沙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和明珠灣開發建設管理局步入實操,將參照企業化管理高效運作,更設立容錯免責條款,明確符合法定情形的,對單位和個人免於追究責任。

“容錯機制的推出有利於營造支持改革創新、允許試錯的政務環境,對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非常重要。”南沙國信麥家榮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靜說。

南沙的探索,是廣州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縮影。“以南沙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為載體,廣州在國際談判規則、知識產權保護、電子商務規則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接國際規則,已形成239項改革創新成果,率先建立了與國際商事規則相銜接的制度框架。”廣州市發改委體改處處長曾寶東說。

“企業來創業,首先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曾寶東告訴記者,廣州近年來著力推進政府職能法定。通過精簡行政許可備案事項,廣州市級保留行政許可215項、備案事項77項,比2013年精簡185項。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目前市級保留權責事項5656項,比2015年減少119項。

繼“晒”權責清單後,廣州又首開全國先河“晒”行政執法數據:規定全市所有執法部門向社會公開年度行政執法數據。罰款多少次、罰沒金額多少元、行政複議和訴訟情況如何,都要求公開。讓群眾清楚執法部門做了多少事、執法質量如何。

隨著法治環境逐步與國際接軌,廣州在通關、公共服務、創業環境等方面也迅速邁向國際化水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的全面實施,使海關通關時效提高50%以上,國際貨物轉駁時間縮短為3小時至5小時;在南沙開展的居住服務改革試點,為港澳人士提供了與戶籍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人才綠卡”制度針對非戶籍人才解決了出入境、子女入學等9類問題,截至6月底已髮卡2377張,聚才“磁場”效應逐步顯現。

“廣州速度”,激發活力

早上9點,在南沙創業做燈飾貿易的陳俊成來到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回了“廣州群倫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我昨天9點來窗口遞交了申報材料,24小時就拿到了執照,太快了!”小夥子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南沙在全國率先推行的‘一口受理、十三證三章聯辦’,申請人僅需往返窗口2次,1個工作日內就能領取企業註冊所需的10多種證章。2014年南沙企業登記總量僅有1610戶,去年躍升至1.42萬戶,增長近10倍。”南沙政務中心工作人員何麗詩說。

全球最大的上市財險公司安達保險廣東分公司從遞交註冊申請到正式入駐僅花3天;百濟神州項目從簽約到動工僅用1個月;富士康10.5代顯示器項目從達成投資意向到正式動工僅100天。“廣州速度”聲名遠播。廣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這與廣州近年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向著市場化方向提升密不可分。

一方面是全面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廣州逐步實現從“重審批輕監管”向“輕審批重監管”轉變;實施工商登記“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一址多照”和“全城通辦”,工商登記預約時間縮短到3個工作日;在全國率先探索出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行”和“一照多用”的新路子,率先實現了許可審批、監管、處罰、信用信息等“大數據”共享與公示。

另一方面是不斷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廣州各區都在競相創新投融資機制,提高項目落地服務效率。如黃埔區打造項目審批“高速公路”,企業投資的建設項目從立項到動工的審批時間,從原來110個工作日縮短至30個工作日,邁出了“1個月審批、3個月交地、6個月動工”的快節奏。

專注“痛點”,政策加力

袁玉宇博士最近很開心,他籌劃已久的設立“國際創新醫療產業研究院”的想法終於可以付諸實踐了。

作為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的夢想是佔領全球再生醫學產業領域制高點。然而,如何吸引國際產業領軍人才一直是最大難題。年初黃埔區出臺的人才“美玉10條”等政策幫了他的忙,邁普已拿到相關人才、研發方面的補助300萬元。“藉此新機我們設立了研究院,引入全球器官打印技術創始人等國際頂尖人才,實現創新成果的產業化。”袁玉宇告訴記者。

在打造全國最具吸引力營商環境的過程中,廣州意識到只有找準企業發展“痛點”,從政策上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讓企業有獲得感。近兩年,廣州各區紛紛出臺強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其中以黃埔區的“金鑲玉”政策組合反響最大、效果最為顯著。

今年2月,黃埔區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四個引資引技的“黃金10條”政策,著眼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問題,通過獎勵、補貼、配套等方式,對經濟貢獻大的企業最高給予5000萬元補助,轉型升級好的企業補助最高能達1.5億元。

隨後,該區又出臺了人才和知識產權兩個“美玉10條”,為企業吸引留住人才、保護專利創造條件。“人才政策一方面對高精尖人才精準‘滴灌’,對院士、‘千人計劃’等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安家費和2億元項目扶持資金;另一方面設立50億元規模的‘黃埔人才基金’,對草根人才普惠‘噴灌’。知識產權政策更是全國首創,在國內首次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落戶、經營貢獻、交易等給予獎勵。目前,‘金鑲玉’政策已兌現了1020家次企業7.8億元扶持資金。”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邵靜波介紹。

“廣州圍繞打造成為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的目標,拆除了有形、無形的壁壘,營商環境‘經脈’被打通,取得了明顯效益,不僅投資顯著增長,知名度、美譽度也大幅提升。”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說。

原標題:廣州:著力打通營商環境“經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