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黃河 洪澤湖 閔損 西晉 青梅煮酒人 2017-04-11

蕭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地處淮北平原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位於蘇、魯、豫、皖四省結合部,東臨徐州,南接淮北,北連豐縣,西至西北與永城、碭山毗鄰,並與山東菏澤相望,東南與宿州埇橋區交界。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地域,夏朝為蕭國都城,春秋復建蕭國,為宋附庸;屬楚國後,置蕭邑。

秦朝統一後,置蕭縣,此為蕭縣縣名之始,沿用至今。

西漢時,先後設設蕭縣(治蕭故城)、杼秋縣、扶陽侯國(都今蕭縣西南30千米的岱河東岸)。

東漢時,設蕭縣、杼秋縣、扶陽縣;建武十三年(37年),扶陽縣改為扶陽侯國。

三國及西晉,設蕭縣、杼秋縣

東晉時,設蕭縣、相縣,杼秋縣廢

南北朝時,建制變化頻繁,先後置蕭縣、相縣;龍城縣(治龍城鎮)、蕭縣(治蕭故城)承高縣(蕭縣改名)。

隋朝初,設承高縣(治蕭故城)、龍城縣(今龍城鎮);開皇六年(587年),撤銷龍城縣,併入承高縣,改名龍城縣,改治今安徽蕭縣城;開皇十八年(599年),改名臨沛縣;大業二年(606年),改臨沛縣為蕭縣

唐、宋時,仍設蕭縣(治蕭故城);宋紹聖年間(1094~1097年),為避黃河水患於城南半里重築新城,世稱南城,與之相對的前蕭故城則稱北城。

元朝初,撤銷蕭縣、永堌縣建置;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立蕭縣

明朝萬曆五年(1577年),蕭縣南城圮於黃河決口,蕭故城作為蕭縣政治中心退出歷史舞臺,朝廷批准在鳳山南的陽邊集(今龍城鎮)創建新城,延用其東的龍城廢城舊名,改稱龍城,以區別故蕭城,是蕭縣城址的第二次大遷徙,明清稱蕭城。

民國期間,蕭城先後稱龍城市、龍城鎮、城關鎮;1950年,改稱龍城鎮;1960年,改稱蕭城鎮;1980年,複稱龍城鎮,至今不變。

1955年4月14日,為加強洪澤湖管理,江蘇省蕭縣、碭山縣與安徽省泗洪、盱眙縣交換,結束了蕭縣從漢朝到建國前屬徐州管轄的歷史。

1959年,國務院決定:撤銷蕭縣、碭山2個縣,設立蕭碭縣;1961年,撤銷蕭碭縣,恢復蕭縣、碭山縣建制。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總面積1885.3平方千米,下轄18個鎮和5個鄉,總人口143.6萬人,是“徐州後花園”、“淮北大觀園”。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簡稱“蕭”,別名龍城,東臨徐州,南接淮北,是蘇、魯、豫、皖四省邊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現代化中等工業商貿旅遊城市,被譽為“淮海明珠”。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擬設立蕭國市,2016年12月13日,蕭縣縣政府第42次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了蕭縣撤縣設市準備工作情況彙報。

安徽一個縣,是“徐州後花園”,曾屬江蘇,被譽為“淮海明珠”

蕭縣歷史名人:蕭叔、蕭孟虧、閔子騫、高遜志、朱浮、蔣橫、朱熹、劉裕、朱溫、劉粹、沈鯉、顏子柳、呂陶、薛顯、韓歆、劉惔、曹國舅、蘇邁、吳作樟、周惠達、範質、張平高、班宏、武元衡、劉鼎、韋賢、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劉本銘、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佔、王為翰、袁汝霖等。

相關文章:

安徽面積最大的縣,民國才建縣,最初以衛立煌命名

安徽面積最小的縣,被稱為“皖南門戶”,雖小卻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