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上論,中國真正最大的姓,並不是張王李趙劉

黃帝 周朝 明朝 元朝 清朝 李學山談藝廳 2018-12-14

文/李學山

從歷次的人口普查數據上來看,我們發現“張”“王”“李”毫無疑問都是佔據人口總數的前三名,於是有人就說,中國最大的姓是張姓,也有的說是李姓的,王姓倒是沒有爭過第一,但是第二的位置從沒有旁落。大家都說自己是老百姓,其實姓氏何止一百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邊疆少數名族譯成漢字的姓也沒有計算在內。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解放以來,在北京市的戶口檔案中就有2200多個姓氏,上海市有1400個姓氏。

和氏,也不是一回事。根據中國史籍記載及甲骨文的出現,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但是在中國古代姓和氏是有著嚴格區別的,夏商周三代之際,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氏是貴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即遠古時期的部落組織。

最早的姓氏實際上也僅有12個,都是黃帝分封兒子用的。據說,黃帝有25個兒子,真正封到姓的也就是14個,這12個姓是:姬、酉、祁、己、滕、蒧、任、荀、僖、佶、儇、衣。因為黃帝本姓公孫,家住軒轅,所以黃帝的原名就應該稱作公孫軒轅,因為是在姬河邊降生的,於是自己就以地方為姓,姓了姬姓。後人也稱他為姬軒轅。至於後人又稱他為黃帝,那是因為從五行上來說,他有土德,根據土的顏色尊稱他為黃帝

由於黃帝的兒子眾多,後裔也就很多。包括後來的夏朝、商朝、周朝的開國君主往上論起來也都是黃帝的後裔。特別是周朝,採用分封制。王室子弟就被分封到各地去任大小諸侯。據記載,光是姬姓諸侯國就有53個之多。這些同姓的諸侯國區分和管理起來非常不便,於是周王就允許諸侯國的國君們選擇以地方或其他標誌物為姓。於是就產生了張王李趙劉等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姓氏。而周王的姬姓人數反而不多了,這樣算起來,後來產生的百家姓、千家姓就沒有必要爭論誰多誰少了,因為從老根上算,都是姬軒轅的後代。真正論起來,姬姓才是正兒八經的最大的姓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