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突發凶險高燒,媽媽懷孕時一個決定救了他

2018年4月份,連續多日高燒的小多多(化名)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免疫性全血細胞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種)。

數天內,多多血小板值直線下降到個位數,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從此成了全家人的“重點看管對象”——千萬不能受傷出血。

幸運的是,媽媽在懷孕時無意做了一個決定——留存臍帶血。這份珍貴的“禮物”在關鍵時刻救了多多一命。

小生命竟成了易碎品

去年4月份,當時才兩歲半的多多在跟隨幼師媽媽入讀當地幼兒園小小班一個多月的時候,突然不明原因高燒39度多,一開始還以為感冒咳嗽是剛去幼兒園不適應,不料連續幾天高燒不退,身上還有出血點。當地醫院血常規檢驗結果讓一家人大吃一驚:血小板指標急劇下降到個位數(健康人體血小板指標應該為125以上)。

這意味著,多多幾乎完全喪失了凝血功能,隨便受點小傷出血都可以是致命的。最終,多多被確診為免疫性全血細胞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一種)。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骨髓衰竭類疾病,患兒出現了造血障礙,除非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他只能一直依賴輸血維生。

多多發病後,病情一直反反覆覆。曾先生帶著多多輾轉了幾家醫院求醫,兩個多月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在移植之前輸血的幾個月,孩子已經發生過幾次緊急狀況。雖然一直小心翼翼,肺部感染、敗血症,這些都發生過了,醫生說,如果不移植,可能活不過一到三年。”他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猶豫了。哪怕是移植有風險,也必須為孩子一博。

後來曾先生帶著多多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該院兒科血液專科主任方建培教授接診了多多。

由於移植倉位限制,在排隊等候期間,多多每八到十天就要到醫院輸血。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生命卻突然變成了“易碎品”,曾先生兩口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來照顧他,而孩子也從一開始打針輸血哭鬧、不配合,到後面習以為常,乖乖配合……

慶幸!臍帶血助他重建造血功能

曾先生說,多多生病以前,自己從來沒聽說過這種病。而就在發病前不久,也曾經發生過感冒發燒的情況,當時也在醫院驗過血,並沒有發現異常。真的沒有想到這一次這麼凶險,突然發病。

在討論治療方案的過程中,方教授表示,必須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骨髓移植的話需要尋找配型,還會存在感染、排異等風險,多多已經排除了先天性的造血和免疫缺陷,如果有自體臍血是最理想的。

方建培的話一語點醒了夢中人——曾先生猛然想起,多多出生的時候是有自留臍帶血的!“真的特別幸運。因為當時我根本就沒有怎麼了解過臍帶血的作用,幾乎沒有過問過這件事,只是孩子媽媽產檢時醫生建議可以這樣做,我們也沒有商量過,她就直接答應了醫生。”“醫生說相當於給孩子多一個保障,我覺得無所謂,留就留吧。就進行了登記。沒想到真的有派上用場的一天,連病房的病友都很羨慕。”多多的媽媽也覺得十分慶幸。

2018年8月24日,多多的臍帶血經水浴復溫後緩緩輸進多多的體內,開始生根發芽。

如今,現在8個多月過去了,多多的血象已逐漸恢復正常,看上去聰明機靈,除了依然略顯蒼白之外,多多與正常孩子無異,會撒嬌、愛玩手機,也會甜甜地向周圍的人打招呼……

曾先生說,多多是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才得到的孩子,這次幸運孩子沒有被帶走生命,今後還得更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機會。“目前雖然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先在家調養吧,幸而媽媽就是幼兒園老師。”

臍帶血到底要不要留?

臍帶血要不要留?到底有沒有必要留存自體臍帶血?

方建培說,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各種血液病不存在排異問題,安全性也比異體移植高、副作用少,對於非惡性病來說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是目前來說比較好的治療選擇。更重要的是,一旦有移植需求,異體配型方面,同胞配型成功機率至少為1/4;非血緣配型成功機率僅有十萬分之5至十萬分之10之間,有的患者未必有足夠的時間等待配型成功。所以,他個人認為,有經濟條件的家庭是可以選擇留存臍帶血給孩子多一份保障的。

有人對臍帶血對保存年限存在疑問。方建培介紹,國際上最早的案例是一份留存於1974年的臍帶血,在2002年被回輸,其活力依然達到70%~80%。

截至目前,山東省臍血庫已出庫近3000餘份,治療疾病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β地中海貧血、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腦損傷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志強 通訊員 徐曉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