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是一塊“漂在水上的土地”,是全國水系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淮河、京杭大運河、鹽河、蘇北灌概總渠……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也在淮安境內……

現在,淮安市區有京杭大運河、裡運河、古淮河和鹽河四水穿城而過,從一定意義上說,要懂得淮安的歷史文化,就必須瞭解淮安的河流,“石蘊玉”,“水蘊淮安”,淮安可以說是一座由河水蘊育出的城市。本文的“河渠志”不是史學的,而是文學的,只是想借著一些現存的材料,來抒寫對這個城市的一點理解。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曹政/攝

淮河

淮河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它位於中國的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條大河之一。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長1000公里。淮安則地處淮河的下游,淮安古名稱淮陰,意為淮水之南。

水是生命的源泉,河流則是人類的搖籃。1954年,考古學家曾在淮安市淮安區宋集鄉發現了青蓮崗文化的遺址,並斷定青蓮崗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這就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這裡生活勞作,繁衍生息了。“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當時的淮河兩岸是有利於人們生活的地方。中國古代把中原之外稱為“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淮安在當時屬於“淮夷”——東方的淮水邊上的人們。下面,我們還會看到淮河與淮安人民的生活是如何地緊密關聯著的。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管偉法/攝

邗溝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與東南地區之間沒有河道相通,因此,淮河流域與長江流流之間是相隔的。這樣一來,南船北上,就要由長江入黃海,由雲梯關淮水而上至淮陰,向北可由泗水而達齊魯,這樣的行程,可以說是既繞路而又危險。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為了伐齊,從揚州西長江邊航道向東北沿途拓溝穿湖,而至淮安舊城五里,並在與淮水相接處設埝,以便於通航,此後稱末口。邗溝的開挖,使長江與淮水相接了,中原地區與東南地區之間有河道可通,這樣,作為古代南北交通樞紐的淮安,便更繁華了,經濟文化也隨之發達起來,漢代淮安便出現了文武雙傑——軍事家韓信與文學家枚乘。

邗溝又有古運河之稱。

洪澤湖

宋紹熙四年(1194年),發生了黃河闖進泗水而奪入淮水的重大事件。氾濫的洪水帶來巨量的泥沙,而這些泥沙又淤塞了淮河兩岸的許多河道,淮河原先的入海通道也因之而消失了。這樣一來,淮河流域開始出現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情況。治黃與治淮,可以說成了包括淮安人民在內的一件重要大事。

為了減少淮河上游洪水對下游的危害,淮安人民在境內建起了一道雄偉的人工攔水壩——洪澤湖大堤,它長達70多公里,高達19米,寬達100米,並藉著大堤把上游來的洪水蓄在一個大水庫——洪澤湖內,以便減少對下游的水患。由於洪澤湖的地貌是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洪澤湖的湖底竟比淮河下游的地面還要高出5至8米,因此,洪澤湖又有“懸湖”之稱。

洪澤湖水面1596平方公里,中國有五大淡水湖,它是其中唯一的一座人工湖,而雄偉的洪澤湖大堤則是一道真正的水上長城。這裡,或許應該提一下潘季馴,這位主張“束水攻沙”的明代治水名臣,曾與大眾一起,在這裡一展身手,由於他的智慧與努力,黃、淮、運河基本上保持著穩定。開闊美麗的洪澤湖現在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雄偉的洪澤湖大堤則是著名的歷史文化遺蹟。

洪澤湖,是一座因抗拒淮河水患而建起來的人工湖,它也是一座禮讚淮陰人民在治理淮河中迸發出的艱苦奮鬥精神的偉大豐碑!

現在,國家已經確立了建立淮河生態經濟帶的規劃,包括淮安在內的淮河流域的城市,將迎來重要的新的發展機遇。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張建/攝

裡運河

隋唐的京杭大運河,實際上是把沿途的溝、湖、河連起來而開鑿而成的,古邗溝就自然地成為了京杭大運河的一段。京杭大運河使得淮安開放的程度更大。明清兩代,皇都都設在北京,運河又是國家的經濟動脈,再加漕運總督署設在淮安,淮安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運河之都,南船北馬,漕船往來,號子不斷,興盛一時。

還應該提一下明代名臣陳瑄。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平江伯陳瑄為了使運河漕運更為便利,使淮安的水系更為合理,重新疏浚了沙河,並將其名更改為清江浦河。當年,陳瑄還在清江浦河上建了移風、清江、福興、新莊四道大閘,而只有清江大閘一直挺立至今。清江大閘是以黑麻石、長方條石為材料,以煮熟的糯米漿拌石灰為粘合劑而砌成的。清江大閘在運河上一站就站了600多年,經歲月而巍然堅挺,歷滄桑而意味深厚。它現在是裡運河上也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上最為珍貴的歷史文化景緻之一!

還需要提一下,解放後,由於裡運河已經不能再適應京杭大運河的航運,人們便讓大運河改道,在淮陰城南端開挖了一條新的大運河段,解決了淮安在運河航運上的問題。現在的淮安大運河段河面非常開闊,船隻你來我往……而裡運河,則成了淮安市區獨具歷史風情的一座文化長廊,以其獨有的風情美麗著這座現代城市。在它的兩岸,舊跡新景,風光美妙,每至夜晚,華燈競放,光影水波,交相輝映,若乘遊船遊於其上,更覺心曠神怡。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趙啟瑞/攝

鹽河

鹽河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原通漣河的基礎上開浚的,這是一條入海水道,其目的是用來轉運淮北鹽場的鹽來內銷的,所以它又有運鹽河之稱。現在的鹽河從淮安市淮陰水利樞紐起,向東北而行,貫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等河,而達於連雲港市新浦,匯於臨洪河,全長175公里。沿途所經重要市鎮有淮陰區王營鎮、漣水縣朱碼頭、灌南縣新安鎮和灌雲縣伊山鎮等。當年,海邊的淮鹽,就是由此河從海邊的鹽場運到淮安的,而淮陰區的王營鎮就是當時海鹽的集散地,而淮安區河下鎮則是當時有名的鹽商彙集之地。河下的鹽商們通過運河把鹽船運到南方,空船回來時,則用南方的石頭壓艙。回河下鎮後,則用壓艙的石頭鋪路,河下鎮的石板路就是這樣來的。

鹽河現在已經成為了一條穿越市區的河,鹽河風光帶正在建設中;河下鎮,則早已成為了淮安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楊超/攝

蘇北

灌溉總渠

自宋紹熙四年(1194年)以來,由於黃河侵泗水奪淮河以後,淮河流域便水患不斷,有“洪水走廊”之稱。於是,讓淮河順暢地入海,徹底解決水患,可以說,成了這裡的人們持續了8個世紀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變為了現實。

毛澤東主席上世紀50年代就發出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周恩來總理深知蘇北的水患,在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決支持蘇北的治水工程。

蘇北灌溉總渠開工於1951年,完成於第二年春。它位於淮河下游、江蘇北部,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東至濱海扁擔港口入海,流經洪澤、清江浦、淮安,阜寧、射陽,濱海等六縣(區),全長168千米。兼有排澇、引水、洩洪等多項功能。蘇北灌溉總渠,以及其它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設,使得淮安歷史上的水患徹底被解決,淮安才真正河清海晏起來。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趙啟瑞/攝

古淮河

古淮河是一條穿越淮安市區的河流。有些淮安的老人又會把“古淮河”稱為“廢黃河”。

如上所說,淮河原本是一條獨立的河,但自從黃河奪淮以後,淮河成了黃河的入海水道。所以人們也會把有些段的淮河稱為黃河。但由於泥沙的淤積,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些河道被淤積或者被棄用了。我們的這條河流就屬於這種情況。因為它曾是黃河故道,所以人們便把它稱為“廢黃河”。現在的一些專家改“廢黃河”為“古淮河”,大概是取正本清源之意。不管怎樣,這條河的名稱,也多少反映出淮安歷史上水系的複雜與糾結。

現在的古淮河風光帶以生態取勝。兩岸恢復了原有植物,建起了許多生態公園或景區,花木蔥蘢,鳥語花香。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


曹政/攝

從“水蘊”到“水潤”

回顧淮安河流的故事,我們可以說,是河水蘊育出了我們的淮安。“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以“水運”為先進的農耕時代早已過去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科技的時代,一個以飛機與高鐵為先進的時代。但是,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主題對人的生活與城市來說,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今天的淮安已經向自己的河流提出了“水潤淮安”的新的命題。淮安的河流在現代化的今天,應該讓我們的城市與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為滋潤,更為綠色,更為生態,更為和諧!河流是有呼吸的,要讓淮安的河流呼吸得更自然,更舒暢。是的,這塊漂在水上的土地與城市,這塊水系非常複雜的地區,應該讓它的河流們把我們的城市與人民的生活滋潤得更為綠色,更為生態,更為美好。

從“水蘊淮安”到“水潤淮安”,淮安的河流從歷史深處流來,閃爍在今天的陽光下,並向更美好的明天流去!

來源:淮安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