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村落•揭密侯家村古村村名來歷

侯君集 西安 渭河 頡利可汗 農村 白鹿原知事 2019-06-14

侯家村

地處渭河平原腹地,坐落在新合街道東約1公里處,是侯陳路的東起點,也是灞橋區的東北邊緣,北與高陵縣耿鎮周家、虎家連畔,東和臨潼區西泉街辦的麥王村相依,歷來有“雞鳴一聲聽三縣”之稱,村子因以“侯”姓居多而得名。2012年,292戶,1152人,耕地1180畝。4個村民小組。

相傳唐朝開國名將侯君集選擇在驪山晚照掩映下的幽靜河畔,築莊建園與族人居住。貞觀年間(627—649),唐太宗北征頡利可汗,侯君集因謀反被誅,侯姓家族遭追殺,村東頭即改姓“紙”倖免被戮。村南曾留“沒頭鬼”墳,自古以來“侯”、“紙”共同祭祀之,“紙侯不分”的說法大約來源於此。按此說法,侯家形成於初唐,至今有1000餘年。


灞橋村落•揭密侯家村古村村名來歷


侯家村是方圓十里內有名的大村。繞村而過的那條小河,20世紀70年代以前長流不斷,全村有稻田、葦園百餘畝,村民盡享養魚、灌溉、洗浴之便利。據老輩人講,百年前該河溝水量相當可觀,東西往來有小船擺渡,向東蜿蜒5裡經“九條溝”注入渭河。侯家溝至今斷流己30餘載,水田、葦園、魚塘已不復存在,河床多被開發成沙場,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沙石材料。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鄉親們精耕細作,科學種田,捨得投入,昔日貧瘠的鹽鹼沙灘已被改造成平坦、肥沃的旱澇保收高產田。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全村現有奶牛專業戶69個,飼養奶牛128頭,建奶站3個。養鴨專業戶2個。一批能工巧匠終年外出務工。

西禹高速綠化帶拉動種植業改革,現在新發展核桃林417畝。

隨著村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居環境逐年改善,磚混結構的房舍逐年增加,設計新穎的兩層樓房,層出不窮。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街道整潔,貫穿村子東西的三條幹道全部硬化成混凝土路面,總長度1500多米。新建的別具一格的村活動室落成,為這座古老而年輕的村子增添了新的風采,“灞橋區文明村”的牌匾記錄了村雙文明建設的歷程,也是侯家村的又一個亮點。

60多年中,有20多名適齡青年應徵入伍,精忠報國,踴躍參加國防建設。侯家村人歷來崇尚“耕讀傳家”,在當地熱心辦學者、從教者、求學者自古有之。近代就有傾一保之財力,與黑惡勢力抗爭,積極興辦崇福寺小學的侯國璋老先生,有獻身於家鄉啟蒙教育、倡導公平教育的侯世功、張明德老先生。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因就近還沒有正規的高小和中學,莘莘學子—般都要到耿鎮讀完小學,以後再揹著乾糧去20裡以外的高陵、臨潼、灞橋應考中學,被錄取後還得背饃住校,完成三年或六年的初、高中學業。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本村差不多每年都有大中專畢業生為國效力。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相繼有多人考入大(中)專院校學成就業。以後,隨著大學擴招,每年都有升入大學就學的學子。本村還出了許多教師。

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赤腳”醫生、合作醫療制度,為緩解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起了一些作用,後因為缺乏資金,技術難保障半途而廢。但村級衛生室保留下來。一些“赤腳”醫生經專業培訓和實際鍛鍊,不少人成了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鄉村醫生。村衛生室以預防為主,定期宣傳傳染病知識,定期接種疫苗,發放藥丸等。鄉村醫生和村衛生室基本上能滿足廣大村民的看病需求。侯振喜就是一位從“赤腳”醫生走出來的鄉村醫生,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歷任新合醫院、新築醫院院長,節假日經常為鄉親免費看病。2006年年底,全村村民都參加了新合作醫療。

紙斌洲,1952年5月生,1969—1973年當民辦教師,後到供銷社,當過美工,駝鳥蛋彩繪雕刻工藝幾十個品種,古建彩繪。從事廣告工作至今。被收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西安市文化局2007年5月所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