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齊國君王后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國古代由於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女人在歷史上留下姓氏就很不容易了,名垂史冊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但也有極少數女人能脫穎而出,在歷史的天空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戰國時代齊國的君王后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女人。她不僅因委身下嫁家中奴僕留下一段愛情傳奇,還登上了戰國後期齊國的政治舞臺,執掌齊國朝政達43年之久,執政之久堪比秦國宣太后羋月。

那麼君王后究竟是誰?她有著怎樣傳奇的人生故事呢?

閨閣秀女目光如炬,追求真愛捨棄親情。

翻開《戰國策》,讀《齊閔王之遇殺》一文,我們知道,君王后複姓太史,是齊國莒地太史敫之女。當時因齊國獨自吞併它的鄰國宋國而引起其他諸國不滿,燕趙等五國聯合伐齊,齊國大敗,國土被燕國名將樂毅一舉攻陷,齊閔王被殺,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孤城猶在堅守。這時,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喬裝化名做了太史敫家的奴僕。

在太史敫家,太子田法章雖然穿著粗布衣衫,整日混跡於傭人中間幹著粗活雜務,但皇族的高貴氣質和良好修養還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當時太史敫的女兒雖是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閣小姐,但卻獨具慧眼,頗有識人眼力。她發現這位新來的傭人言談舉止不凡,絕非普通平庸之人,於是“憐而常竊衣食之,與私焉”。就是說她不但偷偷地給田法章吃的穿的,還心生愛慕,並以身相許,勇敢地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獻給了危難之際身處困境的家奴田法章。

要知道,那個時代女子的婚姻不能自己做主,而是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麼史小姐為什麼要冒著違背父母之命私定終身的巨大的風險,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一個家中的奴僕呢?

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太子田法章和君王后

筆者以為,首先太史小姐雖是閨閣女子,但卻具有不同於一般女子的識人慧眼和遠見卓識。她從田法章與眾不同的相貌和不同於凡人的獨特氣質,就認定他絕對不是一個尋常之人,將來必會大有作為,因此心甘情願委身於他,甚至不惜與父親反目,以致父親與她斷絕父女關係,她也義無反顧。其次太史小姐雖是女流之輩,卻是個敢愛敢恨、果斷決絕的奇女子。她敢於衝破禮教和倫理道德的束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她認定的人,無論承受多大的壓力,她也無怨無悔長相隨。

逆襲王后,輔佐君王,比肩羋月。

戰國後期,崛起的秦國和強大的齊國是當時國力最強的兩個諸侯國。雖然齊國因滅宋被五國滅國長達兩年,但莒地和即墨始終沒有淪陷,這兩個地方的當政者也在到處祕密尋訪太子田法章,準備立他為王。

太子田法章也在悄悄關注著這件事,只是他還不敢亮出自己太子的身份。直到他確定他們尋找他的真實意圖後,他才承認自己的身份,之後被立為齊王,是為齊襄王。

後來,齊軍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國土,得以復國,齊襄王還都臨淄。

齊襄王重情重義,把患難與共的太史小姐立為王后,是為君王后。更為可喜的是君王后生下的嫡子田建,被立為太子。母以子貴,齊襄王對君王后寵愛日隆,加之君王后很有治國才能,齊襄王便讓她幫著處理朝政。此後,君王后在齊國的影響力日益提高,直至左右朝政。

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秦宣太后羋月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死後,君王后的兒子田建即位。當時齊王建只有十五六歲,君王后輔政,“國事皆決於君王后”。從此,君王后登上了戰國後期齊國的政治舞臺,執掌齊國朝政達43年之久,執政之久堪比秦國宣太后羋月。那麼,君王后執掌齊國朝政期間,她都做了什麼呢?

一是推行“事秦謹”的國家戰略。

戰國後期,為了分化瓦解六國聯盟抗秦,秦國丞相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國家戰略。這一戰略與君王后推行的事秦的外交政策不謀而合。對秦國來說,韓趙魏是“近攻”的對象,而遠隔千里的齊國則是“遠交”的對象;對齊國來說,與秦國交好,就不會遭到強秦的攻擊可保齊國安全,因此兩國一拍即合,秦國不攻齊,齊國也不幫其他國家。

可以說君王后“事秦謹”的國家戰略,使齊國得到了暫時的太平,“以故建立四十有餘年不受兵。”40多年無戰事,齊國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國人免受戰爭之苦,但是,這一戰略卻是錯誤的,因為君王后忽略了脣亡齒寒的道理,其他國家是齊國的防火牆,一旦其他五國被滅,齊國也就獨木難支了。這也是君王后死後齊國被滅國的原因。

二是智解玉連環,展現了君王后的機智果敢。

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秦國使者拿出玉連環為難君王后

據《戰國策》記載,秦王派曾派使者拿著一件環環相扣的玉連環送到齊國,讓君王后“解此環”。君王后在“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的情況下,立即果斷地拿起鐵錘將玉連環擊碎,機智地解決了秦王提出的難題。可見君王后敢於超越常規,想人之不敢想,為人之不敢為,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

三是在長平之戰中不援助趙國,致使趙國戰敗,這是君王后執政的一大敗筆。

長平之戰中,趙國缺乏糧食,趙王請求齊國援助糧食,但君王后拒絕援助,最後趙國戰敗,45萬趙軍被活埋,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削弱了六國抗秦的力量。在這件事上,君王后不借糧給趙國,一是怕得罪秦國,二是為了報五國滅齊之仇。雖然事出有因,但在戰略上,還是體現出了君王后的短視和狹隘。

四是任人唯親,重用孃家人,導致最終國滅子亡。

前面說過,君王后與曾是他家奴僕的齊襄王私定終身,父親認為她有辱家門,與她斷絕父女關係。但君王后並未記恨父親,在她掌權後,重用提拔孃家人,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

她重用的孃家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她的弟弟後勝。這個後勝非常貪婪,經常收受秦國的賄賂,在齊王建和君王后面前說秦國的好話,大談事秦的好處,齊國對秦國攻打其他諸侯國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說到底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她憑什麼比肩羋月?只是因為委身下嫁家中奴僕嗎?

戰國諸侯爭霸

更讓人可氣的是,君王后死後,秦國大軍壓境,齊王建驚慌失措。這時,秦國派使者對齊王建說,只要他投降,就可以得到500裡的一塊地,做個封君。齊王建難以決斷,問計於時任宰相的後勝,接受了秦國賄賂的後勝主張投降。至此,秦軍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擁有千里國土、40多萬軍隊的齊國不戰而降。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說是君王后臨死前,對齊王建說朝中有一些大臣可堪大用。當齊王建找來紙筆準備記錄她的臨終遺言時,君王后卻說她忘了。

據筆者推測,當年還是少女的君王后能從家奴中一眼發現田法章的不同尋常,說明她確有識人眼光,執掌朝政43年的她更應該很清楚朝中哪些人可用。她說忘了,是她不想說,因為一旦說出,重用了那些人,她的弟弟後勝就不會受到重用了。可見,君王后直到臨死,想的還是孃家人的得失,她真的是一個孝順女兒啊!

客觀地看,君王后不是一個好王后好母親。她主政期間,獨斷國是、任人唯親,致使齊王建形同傀儡、毫無建樹;她也不注重對忠臣良將的發現和重用,使齊國的政治日益腐敗,為齊國滅亡埋下了禍根。

公元前221年,秦兵擊齊,齊王建聽信君王后弟弟後勝之計,“不戰,以兵降秦。秦虜王建,遷之共”,被秦軍圍在一片小樹林裡活活餓死。

若君王后在天有靈,看到兒子的悲慘下場,她當做何感想?(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