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母親在做南瓜乾飯的時候,總會掐幾片花椒葉和南瓜一起炒,花椒葉的獨特香味,浸染了南瓜,又傳遞給米粒,使整鍋米飯都瀰漫著香甜的氣息。

再看看這白色的米粒、橘色的南瓜肉、綠色的南瓜皮,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就著幾個蒜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了。

一不小心,吃噎著了,打起了“隔得兒”。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碗乾飯湯,瞪著眼睛數落我:“啥出息,一點樣兒都沒有,這不熱了,飲飲食兒!”

家鄉的晚飯總是那麼單一,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麵條。

吃的最多的就是湯麵條,湯麵條的做法很簡單,大部分的配菜都是帶葉子的青菜,先爆炒一下,再下到麵條鍋裡。

母親在麵條快出鍋的時候,倒入事先醃好的蔥花、韭菜、荊芥、芫荽,使簡單樸素的湯麵條變得風味各異,脣齒留香!

當然也少不了撈麵條、涼麵條。那種芝麻鹽、蒜汁、五香葉混在一起的味道,使我欲罷不能,哧溜哧溜地喝上兩碗,再喝一碗麵湯,就美滋滋了!

一到夏天,母親經常把麵條從鍋裡盛出來,端出去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讓飯涼得更快。

一家人吃完飯後,母親搖著扇子,驅趕著蚊子,又給我們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母親在做南瓜乾飯的時候,總會掐幾片花椒葉和南瓜一起炒,花椒葉的獨特香味,浸染了南瓜,又傳遞給米粒,使整鍋米飯都瀰漫著香甜的氣息。

再看看這白色的米粒、橘色的南瓜肉、綠色的南瓜皮,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就著幾個蒜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了。

一不小心,吃噎著了,打起了“隔得兒”。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碗乾飯湯,瞪著眼睛數落我:“啥出息,一點樣兒都沒有,這不熱了,飲飲食兒!”

家鄉的晚飯總是那麼單一,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麵條。

吃的最多的就是湯麵條,湯麵條的做法很簡單,大部分的配菜都是帶葉子的青菜,先爆炒一下,再下到麵條鍋裡。

母親在麵條快出鍋的時候,倒入事先醃好的蔥花、韭菜、荊芥、芫荽,使簡單樸素的湯麵條變得風味各異,脣齒留香!

當然也少不了撈麵條、涼麵條。那種芝麻鹽、蒜汁、五香葉混在一起的味道,使我欲罷不能,哧溜哧溜地喝上兩碗,再喝一碗麵湯,就美滋滋了!

一到夏天,母親經常把麵條從鍋裡盛出來,端出去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讓飯涼得更快。

一家人吃完飯後,母親搖著扇子,驅趕著蚊子,又給我們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幹活麻利但不精細的母親

拿手三樣改善我們的伙食

遇到一些傳統節日和一些陰雨天氣的時候,母親就停歇一下忙碌的節奏,給我們改善生活。

使我們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暫時忘掉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謂的改善生活,我吃的最多的就是韭菜盒子、餃子、蒸麵條。

母親做菜盒子的時候,我喜歡在旁邊觀摩。

母親麻利地擀著麵皮,把韭菜鋪在麵皮上,澆上打好的蛋液,再蓋一層面皮,捏緊邊緣,使兩片面頁粘合在一起,雙手捧著放進鍋裡,再順著面頁的邊兒上淋油,兩面來回地翻動,等到兩面發黃的時候,母親就起鍋,把它放在高粱杆做的鍋蓋上。

很快,一個個菜盒摞起來了。問起母親為什麼要摞起來,母親說,利用它們之間的餘熱,使韭菜熟透,口感更好。所以,又叫燙(tā)菜盒。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母親在做南瓜乾飯的時候,總會掐幾片花椒葉和南瓜一起炒,花椒葉的獨特香味,浸染了南瓜,又傳遞給米粒,使整鍋米飯都瀰漫著香甜的氣息。

再看看這白色的米粒、橘色的南瓜肉、綠色的南瓜皮,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就著幾個蒜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了。

一不小心,吃噎著了,打起了“隔得兒”。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碗乾飯湯,瞪著眼睛數落我:“啥出息,一點樣兒都沒有,這不熱了,飲飲食兒!”

家鄉的晚飯總是那麼單一,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麵條。

吃的最多的就是湯麵條,湯麵條的做法很簡單,大部分的配菜都是帶葉子的青菜,先爆炒一下,再下到麵條鍋裡。

母親在麵條快出鍋的時候,倒入事先醃好的蔥花、韭菜、荊芥、芫荽,使簡單樸素的湯麵條變得風味各異,脣齒留香!

當然也少不了撈麵條、涼麵條。那種芝麻鹽、蒜汁、五香葉混在一起的味道,使我欲罷不能,哧溜哧溜地喝上兩碗,再喝一碗麵湯,就美滋滋了!

一到夏天,母親經常把麵條從鍋裡盛出來,端出去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讓飯涼得更快。

一家人吃完飯後,母親搖著扇子,驅趕著蚊子,又給我們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幹活麻利但不精細的母親

拿手三樣改善我們的伙食

遇到一些傳統節日和一些陰雨天氣的時候,母親就停歇一下忙碌的節奏,給我們改善生活。

使我們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暫時忘掉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謂的改善生活,我吃的最多的就是韭菜盒子、餃子、蒸麵條。

母親做菜盒子的時候,我喜歡在旁邊觀摩。

母親麻利地擀著麵皮,把韭菜鋪在麵皮上,澆上打好的蛋液,再蓋一層面皮,捏緊邊緣,使兩片面頁粘合在一起,雙手捧著放進鍋裡,再順著面頁的邊兒上淋油,兩面來回地翻動,等到兩面發黃的時候,母親就起鍋,把它放在高粱杆做的鍋蓋上。

很快,一個個菜盒摞起來了。問起母親為什麼要摞起來,母親說,利用它們之間的餘熱,使韭菜熟透,口感更好。所以,又叫燙(tā)菜盒。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韭菜盒子


為了能吃到勁道的蒸麵條,母親和好面之後,在手動麵條機上壓塊,來來回回四五次(普通麵條是三次),才裝上切刀。麵條的長短控制在一尺左右,為防止粘連,再撒些薄面。

然後,燒火倒油,爆香蔥薑蒜,放肉翻炒,加鹽、醬油,再加入素菜,或豆角,或芹菜,翻炒。

加水,熬出湯汁,湯汁用碗盛出,把麵條鋪在菜上面,改小火,再繼續燒至上汽,把湯汁均勻地灑在麵條上面(倒湯汁的時候,用筷子不停地翻動麵條,防止結塊,使麵條鬆散)。

再翻炒幾下,使菜和麵條混勻。再小火燜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的麵條鬆散勁道,入口鹹香。

母親準備的餃子餡也很特別。母親幹活麻利但不精細,有時候剁的肉塊兒大小不一,甚至還連在一起,蔥蒜也剁得長短不齊。

包餃子的時候,沒少聽到她和父親抬槓,母親總是會說:“肉剁碎了,就沒有肉味了,大疙瘩肉,吃到嘴裡就是實在,誰吃著誰有福!”

到過年的時候,母親總喜歡包“元寶形”的餃子,因為象徵著財源滾滾。

餃子皮事先要在麵條機上軋成長方形的方塊,然後用刀切成梯形的麵皮,包的時候,從短的那頭往長的那頭包裹,捏緊兩邊,再往裡對摺,捏緊粘牢。一個“元寶”就形成了。

又從收音機上聽說,有些地方在餃子裡包硬幣,吃到的人一年都會有好運氣。所以,一到過年,一家人又會吃到含硬幣的大肉塊餃子,年味兒十足。

去縣城上了高中以後,就很少在家吃飯了。每次回去,都要向嬸子大娘打聽母親幹活的田地。

離老遠都能看到母親幹活的身影,喊一聲“媽”,沒答應,喊二聲 “媽”的時候,母親停住了手裡的活,抬起頭來,用手指理了理凌亂的頭髮,邊擦汗邊說:“娃兒,你回來了,明天咱改善生活吧。”

於是,每次週末回去,像是吃團圓飯一樣,父親配合著母親在廚房裡忙碌,只為我們愛吃的煎餅、菜盒、餃子、蒸麵條。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母親在做南瓜乾飯的時候,總會掐幾片花椒葉和南瓜一起炒,花椒葉的獨特香味,浸染了南瓜,又傳遞給米粒,使整鍋米飯都瀰漫著香甜的氣息。

再看看這白色的米粒、橘色的南瓜肉、綠色的南瓜皮,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就著幾個蒜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了。

一不小心,吃噎著了,打起了“隔得兒”。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碗乾飯湯,瞪著眼睛數落我:“啥出息,一點樣兒都沒有,這不熱了,飲飲食兒!”

家鄉的晚飯總是那麼單一,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麵條。

吃的最多的就是湯麵條,湯麵條的做法很簡單,大部分的配菜都是帶葉子的青菜,先爆炒一下,再下到麵條鍋裡。

母親在麵條快出鍋的時候,倒入事先醃好的蔥花、韭菜、荊芥、芫荽,使簡單樸素的湯麵條變得風味各異,脣齒留香!

當然也少不了撈麵條、涼麵條。那種芝麻鹽、蒜汁、五香葉混在一起的味道,使我欲罷不能,哧溜哧溜地喝上兩碗,再喝一碗麵湯,就美滋滋了!

一到夏天,母親經常把麵條從鍋裡盛出來,端出去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讓飯涼得更快。

一家人吃完飯後,母親搖著扇子,驅趕著蚊子,又給我們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幹活麻利但不精細的母親

拿手三樣改善我們的伙食

遇到一些傳統節日和一些陰雨天氣的時候,母親就停歇一下忙碌的節奏,給我們改善生活。

使我們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暫時忘掉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謂的改善生活,我吃的最多的就是韭菜盒子、餃子、蒸麵條。

母親做菜盒子的時候,我喜歡在旁邊觀摩。

母親麻利地擀著麵皮,把韭菜鋪在麵皮上,澆上打好的蛋液,再蓋一層面皮,捏緊邊緣,使兩片面頁粘合在一起,雙手捧著放進鍋裡,再順著面頁的邊兒上淋油,兩面來回地翻動,等到兩面發黃的時候,母親就起鍋,把它放在高粱杆做的鍋蓋上。

很快,一個個菜盒摞起來了。問起母親為什麼要摞起來,母親說,利用它們之間的餘熱,使韭菜熟透,口感更好。所以,又叫燙(tā)菜盒。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韭菜盒子


為了能吃到勁道的蒸麵條,母親和好面之後,在手動麵條機上壓塊,來來回回四五次(普通麵條是三次),才裝上切刀。麵條的長短控制在一尺左右,為防止粘連,再撒些薄面。

然後,燒火倒油,爆香蔥薑蒜,放肉翻炒,加鹽、醬油,再加入素菜,或豆角,或芹菜,翻炒。

加水,熬出湯汁,湯汁用碗盛出,把麵條鋪在菜上面,改小火,再繼續燒至上汽,把湯汁均勻地灑在麵條上面(倒湯汁的時候,用筷子不停地翻動麵條,防止結塊,使麵條鬆散)。

再翻炒幾下,使菜和麵條混勻。再小火燜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的麵條鬆散勁道,入口鹹香。

母親準備的餃子餡也很特別。母親幹活麻利但不精細,有時候剁的肉塊兒大小不一,甚至還連在一起,蔥蒜也剁得長短不齊。

包餃子的時候,沒少聽到她和父親抬槓,母親總是會說:“肉剁碎了,就沒有肉味了,大疙瘩肉,吃到嘴裡就是實在,誰吃著誰有福!”

到過年的時候,母親總喜歡包“元寶形”的餃子,因為象徵著財源滾滾。

餃子皮事先要在麵條機上軋成長方形的方塊,然後用刀切成梯形的麵皮,包的時候,從短的那頭往長的那頭包裹,捏緊兩邊,再往裡對摺,捏緊粘牢。一個“元寶”就形成了。

又從收音機上聽說,有些地方在餃子裡包硬幣,吃到的人一年都會有好運氣。所以,一到過年,一家人又會吃到含硬幣的大肉塊餃子,年味兒十足。

去縣城上了高中以後,就很少在家吃飯了。每次回去,都要向嬸子大娘打聽母親幹活的田地。

離老遠都能看到母親幹活的身影,喊一聲“媽”,沒答應,喊二聲 “媽”的時候,母親停住了手裡的活,抬起頭來,用手指理了理凌亂的頭髮,邊擦汗邊說:“娃兒,你回來了,明天咱改善生活吧。”

於是,每次週末回去,像是吃團圓飯一樣,父親配合著母親在廚房裡忙碌,只為我們愛吃的煎餅、菜盒、餃子、蒸麵條。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子欲養而親不在

媽媽的味道是我永遠的眷戀

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時常想念母親的麵疙瘩湯,於是向母親電話求教,在母親的指導下,也能做一道有點兒家鄉味道的麵疙瘩湯。

逢年過節一回家,想吃什麼,只要說一聲,母親都會隨我所願。我曾在偶然的瞬間發現了母親的白頭髮又多了,眼睛也變得渾濁,心裡也曾一陣揪痛。

我也試圖幫忙做點什麼,可母親說:“我這燒火燎灶的,把你們的衣服弄髒了,歇著吧!”看著略帶駝背的母親,在廚房裡進進出出,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還有一個媽為我做飯。

同時,我也是心酸的,母親忙活了一輩子,還是閒不下來,是做兒子的無能啊。


"

在每個人的記憶當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可以刻骨銘心;總有那麼一些事,讓人難以釋懷。當我在思念母親的時候,往事就像老電影一樣,不停地回放。最難忘就是母親的粗茶淡飯,因為它是一個母親疼兒、愛家、辛苦操勞的見證,它也是一代母親形象的寫照。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張道均|文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雞蛋茶治嗓子發炎,豬吃紅薯能壓秤

從小學到初中,最難忘的是母親的雞蛋茶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很小時候的一場感冒發燒,竟然一度讓我失語、失聲。病在我身,疼在娘心。

母親不知道從哪兒打聽來一個偏方:刮掉國槐嫩枝條上面的細皮,把細皮放在滾熱的香油裡面炸一會兒,再把油放至溫熱,最後篦掉細皮,喝下香油。這樣堅持了幾天,我的嗓子慢慢地有了好轉。

母親又打聽到雞蛋茶可以預防嗓子發炎。

從那以後,雞蛋茶伴隨了我的小學到初中。

母親做雞蛋茶的方法很簡單,把雞蛋磕到碗裡,攪碎,放點香油,用沸騰的開水一衝,立刻就像花瓣一樣,漂浮在碗中,再放一勺白糖,稍稍放冷,就可以喝了。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雞蛋茶


深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時節,大量的紅薯都被儲存在紅薯窖裡。從深秋到第二年的開春,家裡的早餐幾乎全是紅薯稀飯和玉米糝紅薯疙瘩。

以母親的話說:紅薯可是好東西,“吃食堂”的時候,救過人的命。

紅薯還能餵豬,豬吃了紅薯,長得快還壓秤。所以,母親總是把剩下的大部分紅薯飯,拌上麩皮和米糠,餵養一頭老母豬,換來經濟收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早自習。作為一個非住校生,每天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為了不耽誤我的吃飯時間,母親事先計算好時間,把雞蛋茶做好,把玉米糝紅薯疙瘩用碗盛出,冷好。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玉米糝紅薯疙瘩

我一口氣喝下香甜的雞蛋茶,再端起溫熱的紅薯疙瘩玉米糝稀飯,就著一塊饃,再叨幾口菜,三下五去二就吃完了,擦擦嘴,一溜煙地上學去了,只丟下母親關切地叮囑:“慢點,剛吃飽,別跑那麼快!”

每天的晚飯後、睡覺前,母親一邊削紅薯,一邊和父親聊天:什麼紅薯葉,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什麼程嬰、屠岸賈;什麼幸福不忘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什麼斯大林、赫魯曉夫。

紅薯都削完了,他倆還在聊,彷彿要說個通宵。我就像聽故事一樣,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點歷史知識。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餓你三天,啥都吃了”


絲瓜、冬瓜、茄子是我學生時代最不喜歡吃的菜。

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的地又少。大部分經濟收入都來自那幾分地的菜園。

從開春到深秋是母親最繁忙的時節,早上去賣菜、下午又去地裡除草、施肥、播種,像很多莊戶人家一樣,忙的太晚,太累。連吃飯都是簡單湊合。

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日三餐都會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米湯稀飯加饅頭,再匆匆忙忙的或炒或涼拌一個菜,湊合一下就過去了。

無數次的中午放學,回來的時候,都看不到父親和母親。看看鍋裡,稀飯已經燒好,饅頭也餾(liù)好了,還有一個菜,再加兩個鹹雞蛋。

自己匆忙吃著飯菜, 心裡卻有一絲埋怨:炒菜怎麼不把皮削乾淨呢?終究還是惦記著母親,我趕緊到地裡去看看,她和父親坐在地頭啃著饅頭,就著鹹雞蛋呢。剛想發作的牢騷,到嘴邊了,又咽了回去。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以後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吃到沒有削淨皮的茄子、絲瓜和冬瓜,以至於它們成了我最不愛吃的菜。

有時,實在忍不住了,就發了幾句牢騷,惹得母親一頓臭罵:“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餓你三天,看你還吃不吃?老子忙了一天了,要不是你上學長身體,我吃個饃就解決了。”

我也不敢再頂撞,一肚子委屈被她的一句“為了我長身體”化解了。父親則在一旁解勸:“如意了,多吃點,不如意了,少吃點。”

慢慢地長大了,看見了母親的辛苦,我也不再抱怨飯菜的不好。我會幫他們摘菜、洗菜,還學會了做飯。

父母忙的時候,我把飯菜做好,送到地裡,母親吃得眼淚直打轉兒,而她卻說是灰塵迷了眼。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當然,也不是母親做的每頓飯都那麼難吃。母親做的胡蘿蔔絲鹹乾飯和南瓜(倭瓜)鹹乾飯就是我的最愛。

鹹乾飯就是把米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再炒菜,把米鋪蓋在菜上面蒸熟,再翻炒,使米和菜混合均勻。

母親做的胡蘿蔔絲乾飯米粒鬆散,紅白相嵌。胡蘿蔔由於吸收了油脂,口感變得軟滑面甜。

每次母親都特意多做點,下頓炒著吃,因為“乾飯炒三遍,給肉都不換。”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母親在做南瓜乾飯的時候,總會掐幾片花椒葉和南瓜一起炒,花椒葉的獨特香味,浸染了南瓜,又傳遞給米粒,使整鍋米飯都瀰漫著香甜的氣息。

再看看這白色的米粒、橘色的南瓜肉、綠色的南瓜皮,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就著幾個蒜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了。

一不小心,吃噎著了,打起了“隔得兒”。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碗乾飯湯,瞪著眼睛數落我:“啥出息,一點樣兒都沒有,這不熱了,飲飲食兒!”

家鄉的晚飯總是那麼單一,幾乎每天晚上都是麵條。

吃的最多的就是湯麵條,湯麵條的做法很簡單,大部分的配菜都是帶葉子的青菜,先爆炒一下,再下到麵條鍋裡。

母親在麵條快出鍋的時候,倒入事先醃好的蔥花、韭菜、荊芥、芫荽,使簡單樸素的湯麵條變得風味各異,脣齒留香!

當然也少不了撈麵條、涼麵條。那種芝麻鹽、蒜汁、五香葉混在一起的味道,使我欲罷不能,哧溜哧溜地喝上兩碗,再喝一碗麵湯,就美滋滋了!

一到夏天,母親經常把麵條從鍋裡盛出來,端出去放在院子裡的桌子上,讓飯涼得更快。

一家人吃完飯後,母親搖著扇子,驅趕著蚊子,又給我們講起了那過去的事情。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幹活麻利但不精細的母親

拿手三樣改善我們的伙食

遇到一些傳統節日和一些陰雨天氣的時候,母親就停歇一下忙碌的節奏,給我們改善生活。

使我們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暫時忘掉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所謂的改善生活,我吃的最多的就是韭菜盒子、餃子、蒸麵條。

母親做菜盒子的時候,我喜歡在旁邊觀摩。

母親麻利地擀著麵皮,把韭菜鋪在麵皮上,澆上打好的蛋液,再蓋一層面皮,捏緊邊緣,使兩片面頁粘合在一起,雙手捧著放進鍋裡,再順著面頁的邊兒上淋油,兩面來回地翻動,等到兩面發黃的時候,母親就起鍋,把它放在高粱杆做的鍋蓋上。

很快,一個個菜盒摞起來了。問起母親為什麼要摞起來,母親說,利用它們之間的餘熱,使韭菜熟透,口感更好。所以,又叫燙(tā)菜盒。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 韭菜盒子


為了能吃到勁道的蒸麵條,母親和好面之後,在手動麵條機上壓塊,來來回回四五次(普通麵條是三次),才裝上切刀。麵條的長短控制在一尺左右,為防止粘連,再撒些薄面。

然後,燒火倒油,爆香蔥薑蒜,放肉翻炒,加鹽、醬油,再加入素菜,或豆角,或芹菜,翻炒。

加水,熬出湯汁,湯汁用碗盛出,把麵條鋪在菜上面,改小火,再繼續燒至上汽,把湯汁均勻地灑在麵條上面(倒湯汁的時候,用筷子不停地翻動麵條,防止結塊,使麵條鬆散)。

再翻炒幾下,使菜和麵條混勻。再小火燜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的麵條鬆散勁道,入口鹹香。

母親準備的餃子餡也很特別。母親幹活麻利但不精細,有時候剁的肉塊兒大小不一,甚至還連在一起,蔥蒜也剁得長短不齊。

包餃子的時候,沒少聽到她和父親抬槓,母親總是會說:“肉剁碎了,就沒有肉味了,大疙瘩肉,吃到嘴裡就是實在,誰吃著誰有福!”

到過年的時候,母親總喜歡包“元寶形”的餃子,因為象徵著財源滾滾。

餃子皮事先要在麵條機上軋成長方形的方塊,然後用刀切成梯形的麵皮,包的時候,從短的那頭往長的那頭包裹,捏緊兩邊,再往裡對摺,捏緊粘牢。一個“元寶”就形成了。

又從收音機上聽說,有些地方在餃子裡包硬幣,吃到的人一年都會有好運氣。所以,一到過年,一家人又會吃到含硬幣的大肉塊餃子,年味兒十足。

去縣城上了高中以後,就很少在家吃飯了。每次回去,都要向嬸子大娘打聽母親幹活的田地。

離老遠都能看到母親幹活的身影,喊一聲“媽”,沒答應,喊二聲 “媽”的時候,母親停住了手裡的活,抬起頭來,用手指理了理凌亂的頭髮,邊擦汗邊說:“娃兒,你回來了,明天咱改善生活吧。”

於是,每次週末回去,像是吃團圓飯一樣,父親配合著母親在廚房裡忙碌,只為我們愛吃的煎餅、菜盒、餃子、蒸麵條。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子欲養而親不在

媽媽的味道是我永遠的眷戀

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時常想念母親的麵疙瘩湯,於是向母親電話求教,在母親的指導下,也能做一道有點兒家鄉味道的麵疙瘩湯。

逢年過節一回家,想吃什麼,只要說一聲,母親都會隨我所願。我曾在偶然的瞬間發現了母親的白頭髮又多了,眼睛也變得渾濁,心裡也曾一陣揪痛。

我也試圖幫忙做點什麼,可母親說:“我這燒火燎灶的,把你們的衣服弄髒了,歇著吧!”看著略帶駝背的母親,在廚房裡進進出出,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還有一個媽為我做飯。

同時,我也是心酸的,母親忙活了一輩子,還是閒不下來,是做兒子的無能啊。


河南農村母親的粗茶淡飯,你還記得多少?


農曆2018年六月十四,母親突發意外永遠離開了我們,連一句話都沒留下。

得知消息,我六神無主,眼前浮現的都是小時候和母親在一起的一幕幕場景。捫心自問,我虧欠了母親太多太多。

母親操勞一生,寵我一生,卻沒有得我的濟,她走的時候,我竟然沒在身邊。

母親走後的無數個夜裡,我淚溼枕頭,常想起和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彷彿看見了田地裡的莊稼在等著她去鬆土、除草。

又好像看見了菜園裡的瓜果蔓藤簇擁著向母親招手。

曾經最不愛吃的絲瓜、冬瓜,仍然歷歷在目,詮釋著母親的繁忙、辛勞。曾經的雞蛋茶、蒸麵條、餃子、麵疙瘩、蒸菜,成了我記憶中抹不去的味道。

媽,我想再吃一碗紅薯疙瘩,您還能給我做嗎?

今天是母親一週年的祭日。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張道均,筆名豫澤楚,河南南陽桐柏人,現定居武漢,喜歡看書、寫作,嚮往田園生活。偶有文章發表於單位內部期刊。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