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有三個中心:古有嵩陽、應天、百泉;今有鄭大、河大、河師大。

一、古教育三中心

(一)豫東:應天書院,大梁書院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在豫東,以古都開封為中心,周邊分佈有應天書院、大梁書院。應天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位於今商丘,源於五代後晉楊愨創辦的睢陽學舍,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賜額“應天書院”,後又稱為南京書院,升為南京國子監。《宋史》記載:“州郡置學始於此”。范仲淹在《南京書院題名記》中描述:“天下庠序,視此而興”。大梁書院是明清河南最高學府,位於開封,是中原千年文脈的延續。

(二)豫西:嵩陽書院,紫雲書院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在豫西,以古都洛陽為中心,周邊分佈有嵩陽書院、紫雲書院。嵩陽書院,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登封,因在嵩山之南,山南水北為陽,故曰嵩陽書院。初為嵩陽寺,五代後周改建為太乙書院。1035年(宋景祐二年),賜名嵩陽書院。司馬光、范仲淹、程頤、程顥等很多名儒在此講學,是洛學的發源地之一,司馬光《資治通鑑》有一部分在此編著。清初,名儒耿介恢復嵩陽書院。紫雲書院位於許昌襄城縣,因位於紫雲山上,稱紫雲書院,戶部尚書李敏創建,明成化皇帝賜額“紫雲書院”。李氏家族經營紫雲書院上百年,名震中州。

(三)豫北:百泉書院,河朔書院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在豫北,以古衛輝府為中心,周邊分佈有百泉書院、河朔書院。百泉書院位於河南輝縣蘇門山南麓。北宋時,邵雍隱居於此,為其安樂窩,在此講學。元代,稱太極書院,姚樞、許衡、趙復和竇墨等來到百泉講學,百泉彈丸之地,集姚許趙竇諸儒,後世評價理學興起時有“宋興伊洛,元大蘇門”之說。明朝,改稱百泉書院。清朝,孫奇逢在此講學,馳名中州,學子遍佈大江南北,孫奇逢也因此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河朔書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位於武陟縣,名儒李棠階講學其中,是當時豫北的文化教育中心。

二、今教育三中心

(一)豫東:河南大學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河南大學是創建於1912年的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因1902年大梁書院改建的河南大學堂沒有發展起來。河南大學後來發展成為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民國一代名校,可惜後來建國後被拆分。農學院獨立,發展成為今河南農業大學;醫學院獨立,發展成為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鄭州大學);行政學院獨立,發展成為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2010年組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還有其他院系調整到全國多所高校。今河南大學僅繼承了國立河南大學的中文和歷史,所以發展緩慢。但隨著入選雙一流學科,相信河南大學會再次騰飛。

(二)豫西: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大家也許認為鄭州不位於豫西,但由於鄭州大學聯姻嵩陽書院,筆者就將鄭大劃歸到了豫西文化圈。鄭州大學始建於1956年,隨著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鄭大也應運而生。2009年,鄭州大學嵩陽書院作為鄭州大學的二級學院而得到批准,標誌著鄭大開始聯姻嵩陽書院,延續嵩陽書院的千年文脈。河南科技大學是始建於1952年的北京拖拉機工業學校,隨著洛陽被確定為工業基地,而遷到洛陽,後更名為洛陽工學院,2002年,組建新的河南科技大學。河科大是洛陽工業城市的產物,缺少洛陽的千年文脈。

(三)豫北:河南師範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有三個教育中心,分佈在豫東、豫西和豫北,千年不變

河南師範大學所在地,作為學校始於1951年的平原師範學院,1953年,與河南大學合併。由於歷史原因,國立河南大學的主體(精華理科,文科已被拆散)為躲避迫害,遷到了新鄉,在新鄉師範學院借屍還魂。今河南師範大學歷史,亦可追溯到1912年的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就像明末清初,開封由於受到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破壞,鄉試不得不轉移到百泉書院進行,是文化中心的轉移。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成立,後來改為焦作工學院,1950年,焦作工學院主體遷走,參與創建中國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前身)。後來,以焦作工學院老校區為根據地,以中南煤炭工業學校為基礎發展起來今天的河南理工大學。另外豫北還有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等高校。

小結:在豫東,河南大學應立足開封的古都文化,挖掘應天書院、大梁書院等千年文脈;在豫西,鄭州大學應挖掘嵩陽書院千年文脈,立足中原,河科大應挖掘洛陽古都地脈;在豫北,河師大應梳理好百泉文脈(邵雍——許衡——孫奇逢——李時燦——嵇文甫),理工大應該挖掘河朔書院文脈。今天的河南教育十分落後,很不對不起中原文化這一厚重品牌,我們期待著中原文化的復興,河南教育的振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