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其中,就原陽縣來說,人口超60萬,為鄭州市的後花園。原陽縣是1950年3月由原武、陽武兩縣合併而成,也即是由兩個縣合併而來的。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號稱“鄭州的後花園”

首先,原陽縣屬河南省新鄉市。在地理位置上,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餘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其地理座標東經自113.36~114.15度,北緯34.55~35.11度,其四鄰,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於中牟和鄭州郊區隔河相望,號稱“鄭州的後花園”。原陽古稱博浪沙,因張良刺秦於此而聞名於世。就原陽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今河南省原陽縣一帶成為鄭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韓國消滅鄭國,該地區遂成為韓國的疆域。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號稱“鄭州的後花園”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在今新鄉市原陽縣一帶設立陽武縣、卷縣;進入到西漢時期,析陽武縣設立原武縣,與卷縣並治,三縣皆屬河南郡。東漢時期,陽武縣、原武縣、卷縣這三個縣皆屬河南尹。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原陽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陽武縣、原武縣、卷縣這三個縣曾先後屬河南尹、滎陽郡;鹹熙初,曾於原武縣設立原武郡。晉初,原武郡、縣皆廢,地入陽武,陽武、卷屬滎陽郡。北魏因之。東魏,陽武縣、原武縣曾屬廣武郡,卷縣仍屬滎陽郡。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號稱“鄭州的後花園”

北齊時期,廢卷縣入滎陽縣,廢原武縣入陽武縣,仍屬廣武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陽武縣屬鄭州,開皇十六年(596年)設立原陵縣,與陽武縣同屬管州,大業三年(607年)俱屬滎陽郡。唐朝建立後,改原陵縣為原武縣,與陽武縣皆屬管州,也即今原陽縣一帶分屬原武縣、陽武縣。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這兩個縣屬河南道鄭州,天寶元年(747年),二縣復屬滎陽郡(鄭州改)。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陽武縣屬開封府,原武縣屬鄭州。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號稱“鄭州的後花園”

最後,北宋建立後,陽武縣屬開封府,原武縣屬鄭州。南宋時期,陽武縣屬南京路開封府,原武縣屬南京路鄭州。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礎上,原武、陽武和延津三縣均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京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原武縣、陽武縣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原武縣、陽武縣屬河南省開封府。1950年3月13日,原武、陽武二縣合併各取首字,定名為原陽縣,屬新鄉地區。如今,原陽縣隸屬於河南省鄭州市。截至2018年底,原陽縣總面積達102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3萬人。

文/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