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人曾傾其所有尋找特洛伊城,以為自己挖到寶藏卻不知挖過了頭

文|郭曄旻

一商人曾傾其所有尋找特洛伊城,以為自己挖到寶藏卻不知挖過了頭

帕特農神廟

儘管經過了十幾個世紀的歲月風霜,仍有不少古希臘的遺存保留了下來。1799年,英國第七代額爾金伯爵托馬斯·布魯斯(Thomas Bruce,1766-1841)來到雅典。他的目標是著名的帕特農神廟——為雅典娜女神而建的祭殿。此公後來將帕特農神殿的山牆和中楣的大理石雕刻作為“世界上最傑出藝術家的作品”以3.5萬英鎊(大致相當於今天的2100萬人民幣)的高價賣給了大英博物館。這引來了希臘文化的忠實擁躉、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勳爵在名詩《密涅瓦(Minerva)的詛咒》中公開指責——“一個‘蘇格蘭劫盜者’使得英國蒙恥”。雖然如此,“額爾金大理石浮雕”至今仍然未能物歸原主。

如今的大英博物館裡固然充斥著來自古希臘的文物,但更多關於古代希臘的記載依舊無跡可尋,其中就包括那個著名的“特洛伊王國”。《荷馬史詩》不但為特洛伊的陷落創作了神奇的“木馬計”傳說,還為這場給戰爭中的英雄們尋找到了一個漂亮的藉口,所以才有了“人世間最美麗的女人”——海倫。

但是,早在古典世界衰亡後,對《荷馬史詩》真實性的信念就已破滅。文藝復興運動雖然重燃人們對古典時代的興趣,卻不曾同時復原對荷馬的信任。十八十九世紀的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這部傳奇史詩中那些富麗的城市、堅固的城堡和激烈的戰爭都是無稽之談。1846年,希臘歷史學家喬治·格羅特教授甚至哀嘆,“除開沒有任何獨立證據的古代史詩本身外,我們一無所有……”

一商人曾傾其所有尋找特洛伊城,以為自己挖到寶藏卻不知挖過了頭

海因裡希·施裡曼

令人感慨的是,將希臘歷史從虛無中“拯救”出來的“救世主”不是專業的考古學家或歷史學者,而是一位德國商人——海因裡希·施裡曼(1822-1890)。他從童年起就熟讀《荷馬史詩》,對其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深信不疑,並立志日後一定要去尋找特洛伊古戰場,這種“信古”熱忱終伴其一生而未泯。他曾在雜貨店學徒,在船上作過服務生和記賬員,後又經商致富。36歲起,他傾其所有,開始尋找傳說中的特洛伊城。

1868年8月14日,施裡曼來到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的西南部——被土耳其人稱之為希薩利克的廢墟(Hissarlik)。荷馬筆下的英雄能在下錨的艦隊和被圍攻的城市之間一天打幾個來回,而希薩利克距離地中海海邊也只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希薩利克小丘的平頂是個長方形的臺地,兩邊各長234.39米;在山丘頂部的表面,依稀可以辨出古代建築的一些痕跡。這一切都使施裡曼相信,自己要尋找的特洛伊城就在這裡。他在當天的日記裡興奮地寫道,“放眼四周,冥冥之中似乎看到下面希臘人的船隊、營寨和公民大會……兩個小時的時間,《伊利亞特記》中的主要情節一幕幕在眼前閃過……”

一商人曾傾其所有尋找特洛伊城,以為自己挖到寶藏卻不知挖過了頭

吊墜頭飾(上)和船形調味汁碟(下),希薩利克遺址出土,現藏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

1871年,施裡曼終於在希薩利克開始了期待已久的發掘。他對《荷馬史詩》的迷信可以說是達到了狂熱的程度,按照荷馬的說法,雅典娜神廟建在特洛伊城的最高處,所以施裡曼從一開始就指揮工人從山丘的中央挖起,因為他相信,這裡應該是雅典娜神廟的位置。用今天的考古眼光來看,施裡曼這種直接闖入遺址中心的做法堪稱野蠻,但在當時卻使他獲得了最大的收益。就在距離地面幾英尺的地方,施裡曼發掘出了一處古羅馬時代的遺址。令他震驚的是,這些廢墟之下還有別的廢墟。這座山丘好似一個碩大無朋的洋蔥頭,自己正著手把它一層層剝開。每一層似乎都有不同時代的居民生活過。人民在這兒生活和死亡,城市在這兒興建和凋零。每天都有新的驚人發現。在一座地下古建築物的圍牆附近,施裡曼掘出了大量珍貴的金銀製作器皿,僅一頂金冕就由16353個金片和金箔組成。於是他興奮地宣佈,他發現了特洛伊國王普里阿姆的寶藏!可惜施裡曼至死不知,他挖過了頭,那頂金冕的主人所生活的時代,比《荷馬史詩》提到的特洛伊戰爭還要早1000年。

實際上,希薩利克遺址可分為9層。前5層存在於公元前3000—前2000年,比荷馬的特洛伊早了好幾百年。第六層屬於邁錫尼時代,這一層才應該是被希臘人破壞的特洛伊的廢墟。施裡曼曾經發現了屬於這一層的一角房屋和一段城牆。但他卻認為它們是馬其頓人的遺存,輕易棄之不顧。第七層也是邁錫尼時代的,第八層屬於早期希臘時代,第九層則已到了羅馬時代。儘管施裡曼陰錯陽差地錯過了“真正的”特洛伊遺址,儘管至今在此尚未發現任何與特洛伊戰爭相關的“直接的、帶有文字記載的遺存”;但是施裡曼依據《荷馬史詩》的記載按圖索驥考古找到古代遺蹟的事實,仍舊為荷馬史詩的真實性提供了第一份有力的證據,也對以往的希臘歷史的“疑古”論調提出了有力的質疑。這對於當時歷史學的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