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房子白菜價,這座小城太扎眼

正和島綜編

這個城市的房價是白菜價。

稍早之前,3月5日,黑龍江鶴崗市公安局發佈《鶴崗市公安局關於2019年度招警優惠政策》提到,多類符合條件的公安院校畢業生可以享受到“一車一房”優惠:即價值在10萬元以內的汽車,以及建築面積在50-90平方米,房源位於市區內的住房。

這不是江湖傳說,而是鶴崗房價的確如此低。

某房產媒體發現,黑龍江鶴崗的一套房子幾萬元、每平米僅千元上下。新房方面,鶴崗市在售的5個樓盤,最低銷售價格為3200元/平米,最高為4300元/平米。二手房共有126套房源銷售,其中總價最低房屋售價為3.8萬元,63平米兩居室,每平米單價僅603元。在安居客上,鶴崗市出現大量均價不足1000元的二手房,一套房子總價不到10萬,買不到北上深的半個衛生間。

房價只有幾百元,聽起來確實很誇張。

事實上,黑龍江鶴崗均價幾百元的房子,一般都是建設標準較低的棚改住房,商品房價格還要高一些。據媒體報道,目前鶴崗市中心的二手商品房價格在2000元/平左右,部分在售商品房約為3000-4000元/平。

即便如此,這裡的房價也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價格也明顯不正常。

要知道,2018全國商品房均價高達8736元,這一價格是全國平均房價數據,既包括一二線,也包括三四五線,既有北上廣深,也有偏遠縣城。一線城市早已突破5萬的天際,二線城市大多數也超過2萬,即便是縣城,房價破萬的也比比皆是,為何有城市的房價反而回到了五年前甚至十多年前的水平?

 痛!房子白菜價,這座小城太扎眼

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崩塌,是個例還是普案,對於全國的樓市有何警示?

房價為何會崩塌?

一週前,發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首次公開提及“收縮型城市”。

發改委表示,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鶴崗,正是收縮型城市的典型代表。

鶴崗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因煤炭而興起,同樣也因為煤炭而困。

早年煤礦經濟相當發達,煤礦資源助推鶴崗從鎮升級到縣再升級到地級市。

在十多年前,無論是GDP增速,還是居民福利,鶴崗都遙遙領先於大多數西部縣城。

但近些年來,鶴崗也遭遇到了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單一的困擾。

2011年,鶴崗被列為全國第三批25座資源枯竭型城市,自此,鶴崗經濟一蹶不振,該市GDP在2017年前的4年中有3年負增長。2012年,鶴崗市GDP達到358.24億的頂峰之後,就一路下滑,到2017年,鶴崗市GDP收縮為282.9億元。五年時間,GDP總量減少了21%。因此,鶴崗市最近幾年加快新興產業培育,主要產業之一就是石墨烯,2017年鶴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9.9億元,比上年增長7.3%。

相比於經濟收縮,人口外流更加嚴重。

鶴崗面積1468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00.9人。看似還好,但是鶴崗戶籍人口已經連續16年負增長,一直流出。2010年人口為109.1萬,2017年為100.95萬,七年時間人口少了9.85萬,少了接近1/10的人口。在這100萬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比高達22.4%,屬於深度老齡化城市。這還只是統計數據,如果看更加真實的小學生在校人數,鶴崗從2012年的42035人,減少到2017年的26285人。5年時間,小學生人數減少了37%,這說明實際人口流失只會更加誇張。

有限的人口數量確實難以支撐房價市場。2017年末,鶴崗城鎮人口83.3萬人,城鎮化率高達82.6%,這一個比例已經超出發達國家水平了,縣城人口所剩非常少,想要農村人進城買房的空間不太大了,加之鶴崗人口外流,所以房價還能有什麼空間呢?

從收入上看,鶴崗也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7年,鶴崗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0元,而全國數據是36396元,鶴崗人均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9.7%。經濟衰退,產業收縮,人口減少,老齡化人口增多,加上收入低迷,房價自然難以得到維持。

 痛!房子白菜價,這座小城太扎眼

資源枯竭型城市房價的崩塌,再一次說明了簡單不過的道理:沒有了人,什麼價格都維持不了。強大如美國底特律,曾經令人心目神往的汽車之城,在經濟危機和汽車產業危機之下,同樣不得不面臨人口外流和房價崩塌的結局,何況一些小的資源型城市?

更讓人擔憂的是,城市收縮,不侷限於資源型枯竭城市,一些並非以資源為主導的城市同樣在面臨收縮。比如東北的一些重工業城市、西部的一些偏遠小城市,都屬此類。 當經濟衰退與人口外流疊加而至,連既有的城市基礎設施都無法維持,更不用說房地產這種過度依靠人口和資金的產業。

所以,發改委明確要求收縮型城市“縮身強體”,是再明顯不過的信號。城市不一定永葆青春,城市規劃也不可能永遠擴張,房價不一定永遠都會漲,要接受城市收縮的現實。 未來,在收縮型城市,人口流失,土地指標和財政補貼必然要隨之減少,收縮城市想要再玩大建新區和土地財政的遊戲,恐怕行不通了。

作者:高小震

來源:正和島

參考:有見財經《300元/平米,沒有人,房子什麼都不是》

微博熱搜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