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本期薦書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本期薦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鄉土中國》

它對中國社會的分析鞭辟入裡,發人深省,為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讀傳統中國的經典之作。在“鄉愁”日漸成為一種“經濟”的當下,重讀經典,或許能讓我們更清醒的面對這片古老而亟待新生的土地。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本期薦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鄉土中國》

它對中國社會的分析鞭辟入裡,發人深省,為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讀傳統中國的經典之作。在“鄉愁”日漸成為一種“經濟”的當下,重讀經典,或許能讓我們更清醒的面對這片古老而亟待新生的土地。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本期薦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鄉土中國》

它對中國社會的分析鞭辟入裡,發人深省,為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讀傳統中國的經典之作。在“鄉愁”日漸成為一種“經濟”的當下,重讀經典,或許能讓我們更清醒的面對這片古老而亟待新生的土地。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歡迎薦書

每期從留言中選3位小夥伴,送出該期推薦的圖書。下期見!請上期留言的Chou、思晚、梅川窪子三位小夥伴留言告訴我們收件地址,團團將為你快馬加鞭郵寄出《槍炮、病菌與鋼鐵》。順便,告訴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來評論收書哦~

編輯 | 任姝哲 美編 | 喬 通

後期 | 任姝哲 校審 | 劉 青 校對 | 白瓊瑜

"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環繞在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周圍,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省份河北省。自古這裡就被稱為“冀”,“冀”為希望之意,共有之地。漫漫歷史歲月中,湧現出無數優秀的燕趙兒女,儒學大師荀況、一代儒宗董仲舒、醫學家扁鵲、數學家祖沖之、地理學家酈道元、天文學家郭守敬、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曹雪芹……在北戴河戲水踏浪,到白洋澱和衡水湖搖擼泛舟,賞荷花映日,聽漁歌唱晚。本期就和團團一同走進歷史傳承悠久的河北。

大家好我是胡珺山,今天由我為您朗讀。

河北雖為畿輔重地,又有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好風水。放眼河北省內,在“環首都”“環渤海”的“兩環”戰略一路高歌猛進的大背景下,位於內陸腹地的冀中南地區卻顯得尤其落寞。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殊不知該地有一條盛產古都的大走廊,在歷史的塵封中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那裡正是位於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沖積扇,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成為先民繁衍生息的樂土。其中聯絡中原和邊塞的太行山東麓地區,也是華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更是盛產古都的大走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僅從商代到東漢的1800多年裡,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經建立了一百餘個方國、諸侯國、王國。

“兩河之間為冀州”,所謂“兩河”,指的是晉陝交界的黃河,與黃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夾在兩河之間的晉南河東之地,及太行山東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區。

“九州之內,名為赤縣;赤縣之畿,起自冀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時代,太行山東麓地區是重要的統治中心。位於河北邢臺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陽的殷都有著更早的歷史,而兩者都在太行山東麓沖積扇上。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周代對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顧,他們往往被分封在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因此邢、衛、燕等同姓諸侯國把控著這條南北通道。

古城邯鄲作為趙國首都達158年,是戰國時期的工商業中心之一。“邯鄲學步”雖然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當時的人們追慕著這個國際都市所引領的風尚。直到漢朝,邯鄲風光依舊,和洛陽、臨淄、宛、成都並列為五都。

東漢末年,曹操大力營建鄴城,邯鄲從此衰落下去(其實兩者相距只有幾十公里)。說起“六朝古都”,人們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鄴城先後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也可稱為六朝古都。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正定開元寺。趙青山 攝

當時的洛陽經歷董卓之亂後,凋敝殘破,一時難以恢復;關中地區被關中諸將霸佔著,戰亂時間比繁榮多得多。對於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東麓地區更適合作為霸業根基。曹魏營建的鄴城佈局美觀、規劃科學,它首創的中軸線城市格局也對後代都城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齊滅亡後,北方政治中心迴歸陝、洛,但河北地區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卻從未謝幕。無論是唐前期中央對河北漕糧的依仗,還是唐後期河北藩鎮的擁兵自重,以至於宋代與遼、金的對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無不說明河北地區的政治、軍事地位日益顯得舉足輕重。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張家口泥河灣遺址。

此外,太行山東麓還有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後趙襄國等眾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東麓地區如此重要?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在以農立國的古代中央帝國眼中,農業友好型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決條件。

得益於優良的水土氣候條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富有農業特色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東麓紮下了根。重要的糧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馴化出來,磁山文化遺址因此被譽為中國穀子的故鄉。

河北平原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適合發展種植業。當偏南的夏季季風挾裹著暖溼氣流向大陸吹拂時,受到太行山脈阻擋而抬升凝結,在山前形成一條多雨帶;偏北的冬季季風南下時,環抱的山脈則抵禦了部分嚴寒,使得山麓地帶的溫度略高於開闊地帶。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石家莊鐵路動車運用所。

除了發源于山地的東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點容易氾濫外,太行山東麓因為地勢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黃河為主的水患威脅。而相比於難以馴服的洶洶黃河,發源於太行山地的河流體量小得多,雖然為沿岸人民帶來的災難不絕於史,但就波及範圍、治理難度而言顯然更容易被人類駕馭。

《尚書·禹貢》說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說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廣泛分佈著鹽鹼地。當時人類的活動水平不高,這些鹽鹼地基本上是原生鹽漬化造成的。

由於河北平原屬於半溼潤地區,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乾燥少雨的月份蒸發作用強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況,由於毛細作用地下水中的鹽分就會在土壤中聚集,地勢低窪的沖積平原就屬於重災區。一般的沖積平原坡度小、水流緩,在河湖水的頂託下,地下水不僅處於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於鹽分積累,地下水的礦化度正是從山前沖積扇向沖積平原遞增的。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而太行山東麓的一系列沖積扇坡度較大,利於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說的,山前降水較多,對土壤鹽分有更強的淋溶作用;易於控制的河流便於展開水利工程。因此,沖積扇上的土壤鹽鹼化災情更輕、治理更易。

戰國魏文侯時期,鄴地就開鑿了以漳水十二渠為主體的灌溉渠系,使得斥鹵之地可以種上稻粱;燕國的農業中心督亢之地同樣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優良的農業地理環境能夠養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東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古代社會,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更強的生產力、更大的市場、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東麓對於古代統治者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除了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太行山東麓還是銜接南北、控扼東西的交通樞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北方向上,從洛陽渡過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北上抵達幽薊地區,進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關隘與塞外遊牧經濟區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隋煬帝開鑿永濟渠之前,太行山東麓長期是溝通華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動脈。水運通達之後,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逐漸向漕運更加便捷的開封轉移,相對水路運輸,太行山東麓作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勢了。但從9世紀末開始,另一條穿過河北平原中心地帶的南北陸路交通動脈卻日益重要起來。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北宋和遼國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對峙後,連接開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遼驛道”成為了南北往來的唯一干線。

但傳統的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顯然更安全。11世紀下半葉,黃河下游頻繁決口、改道,截斷了“宋遼驛道”,往來的使者“進退不能,兩朝深以為憂”。元豐四年,“宋遼驛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繞行太行山東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

即使到了近代,這條相對乾燥的陸上交通線以及它所串聯起來的經濟重鎮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第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京漢線就選址於太行山東麓。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趙州橋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河北省會變遷不定的年代裡,除了作為首都的北京和有著沿海區位的天津,河北省會的另外兩個(備選)就是太行山東麓上的保定和石家莊。石家莊西側的井陘是聯絡山西的重要孔道,經由井陘的正太鐵路和京漢線交匯於石家莊,這種處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樞紐地位,也是最終將省會定在石家莊的重要考量。

在東西方向上,雖然太行山將山西和河北斷然分隔,但貫穿東西的太行八陘依然將兩個地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媧皇宮位於邯鄲市涉縣,建於北齊時期(550年—577年)。

安史之亂以前,北方地區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北方內部的東西之爭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看重該地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及控扼河北、山西兩大地緣板塊之間往來的軍事價值,東西對峙時期的東方偏霸政權屢屢定都於太行山東麓。

商朝的邢都、殷都,戰國時期的趙都邯鄲、中山靈壽王城、燕下都武陽,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座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古都名城,彷彿在太行山東麓串起了一條珍珠項鍊。雖然經過時光洗禮而色澤黯然,但它們積澱的價值依舊沉甸甸,仍然值得認真檢視。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盪舟荷花澱。 任振潮 攝

古都之鄉何時能再現往日輝煌,恐怕是每一個當地人每天都在關心的問題。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文章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今天的河北之行就到這裡,感謝收聽,再會!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朗讀者:胡珺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本期薦書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鄉土中國》

它對中國社會的分析鞭辟入裡,發人深省,為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參考。是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讀傳統中國的經典之作。在“鄉愁”日漸成為一種“經濟”的當下,重讀經典,或許能讓我們更清醒的面對這片古老而亟待新生的土地。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歡迎薦書

每期從留言中選3位小夥伴,送出該期推薦的圖書。下期見!請上期留言的Chou、思晚、梅川窪子三位小夥伴留言告訴我們收件地址,團團將為你快馬加鞭郵寄出《槍炮、病菌與鋼鐵》。順便,告訴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來評論收書哦~

編輯 | 任姝哲 美編 | 喬 通

後期 | 任姝哲 校審 | 劉 青 校對 | 白瓊瑜

河北為什麼盛產古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