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認為豪車女司機有“背景”'

"

換句話說,是這些司機過於膨脹了,當她們人車合一時,產生了某種幻覺。以往這種“力量感”並不總是基於現實,只是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種膨脹的表演,註定會破產。

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必然意味著某些“豪車”神話的終結

文 | 張豐

這個夏天,由汽車引發的新聞特別多。西安的“奔馳女司機”維權,如果車輛不是奔馳的話,關注度應該會減少一半;河南商丘瑪莎拉蒂女司機醉駕後開車撞上寶馬,造成人員傷亡;重慶一位派出所所長的太太開保時捷和人發生衝突,下車後打了對手一個耳光,最終這位所長被調查。

在北京,一名開勞斯萊斯的女士,將車輛停在急救通道,拒絕駛離,在交警出面制止後也拒絕配合,在成為公共事件後,這位女司機不得不道歉,並被行政拘留5天。

張揚的豪車“性格”

這些新聞有個共同點,都是人們心目中的豪車,而且是由女司機駕駛。

最典型的可能是重慶那位派出所所長夫人,她在開車的時候還戴著帽子,所以除了“保時捷女司機”外,還有一個“帽子姐”的標籤。她從車上下來的時候,姿勢優雅,特別適合慢鏡頭展示。她打了奇瑞司機一個耳光,沒想到後者反過來也給她一個耳光,不但把她的帽子打掉,最終也打掉了她老公所長的職位。

視頻中這位“帽子姐”的動作,有很強的表演性。其實,這也是所有和豪車有關新聞的一個共性:成為輿論關注的豪車,都帶有誇張的屬性。

車輛本身只是一個“物體”或交通工具,但是由於人的行為本身是誇張的,車和人的結合就別具一番意味,引起公眾的猜測。這個時候,彷彿車也具備了某種性格。

“豪車”這個詞,不但指車的價格或性能,更是“性格”,誇張的、不受約束的,某種程度上也是負面的。

豪車背後的權力想象

到底是什麼賦予了這些司機特別的力量?在命名“瑪莎拉蒂女”“保時捷女”的時候,公眾希望能夠把車作為一個橋樑,來窺見車輛背後的祕密。汽車成為“人的延伸”,人們對車的想象,本質上是對人的想象。一箇中等收入家庭,車輛也應該是樸素的,而那些很炫目的汽車,車主應該有著張揚的性格。

但是,中國經濟經過四十年高速發展,城市家庭擁有一輛私家車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事實上,不少城市都開始限制私家車的發展速度,開始更強調公共交通的發展。一輛價格昂貴的車輛駛過馬路,即便是保時捷或者勞斯萊斯,也很難再引起一陣驚呼。

最終的調查結果,也證實了“豪車”車主的平庸性。商丘瑪莎拉蒂的女司機,父親只是一個皮革廠廠長,即便是在商丘這樣的三線城市,也很難稱得上“富甲一方”;渝北區公安局公佈的相關信息更是詳細,一個所長家庭財產的全部都呈現在公眾面前,那輛保時捷是二手車(到她那裡已經是三手),價格為63.6萬。

因此,人們猜測“豪車”的背景可能會很不一般,倒並不是因為這些車本身很貴,更多是因為這些司機的行為太過誇張,她們這樣有恃無恐,背後一定會有人“撐腰”。

所以,當得知瑪莎拉蒂、保時捷的“背景”竟然如此普通時,不少人都難以相信,他們期待媒體能夠挖出更多猛料。但是,現實卻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有戲劇性,“帽子姐”專門接受媒體採訪,反覆辯解,稱自己只是普通人,卻難以換來公眾的信任。

被“祛魅”的豪車想象

換句話說,是這些司機過於膨脹了,當她們人車合一時,產生了某種幻覺。以往這種“力量感”並不總是基於現實,只是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種膨脹的表演,註定會破產。

“豪車”之所以有魅力,就在於它的神祕性,一旦車輛及其所有者信息被公開,也就完成了“祛魅”。

因此,移動互聯網時代本質上也是“豪車”想象的終結。即便是擁有“神祕身份”的勞斯萊斯,也未能除外。

經過近年的幾次“大祛魅”,會有越來越多的司機明白,車輛最終只是交通工具,即便是鑽進價值不菲的轎車,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司機。

張豐(媒體人)

轉自:新京報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