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每日7點,文化早餐 ▵ 點擊 讀 史 關注 / 置頂公眾號

博文 | 通識|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作者:沐沐

來源:國學一刻 (ID:guoxueyike)

王莽忘了,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公元23年10月,面對起義軍摧枯拉朽般的攻勢,王莽站在承明宮不甘心地疾呼:“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幾天後,王莽在漸臺被起義軍碎屍萬段。

自此,建國僅15年的新朝滅亡,王莽也成了弒君篡位的亂臣賊子,兩面三刀的陰謀家,博取虛名的野心家,自不量力的“改革家”和人世間跳樑小醜的代名詞。

可是,歷史上的王莽真的是那樣不堪的一個人嗎?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年少失怙,自強不息

公元前45年,王莽在河北大名縣東出生,父親王曼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弟弟。

雖是皇親國戚,因王政君並不得漢元帝寵愛,漢元帝甚至多次有過廢黜太子的想法,因此,王家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甚至可以說是夾著尾巴做人。

直到王莽12歲這年,漢元帝駕崩,親表哥劉驁即位,親姑姑王政君成為皇太后,王家才真正的逐漸顯赫起來。

不幸的是,王曼早在王莽3歲的時候就過世了,因此,儘管王家有一日五封侯的榮耀,但獨獨王莽是一介布衣,用《漢書·王莽傳》裡的話來講,就是“獨孤貧”。

被遺忘了的王莽沒有向親姑母哭訴諂媚,更沒有與那些奢侈鬥富,目無法紀的同宗兄弟們同流合汙。而他獨自一人專心讀書學習,拜當時的名儒陳參為師,研讀進入廟堂的必修課《禮經》,為以後建立一個天下大同的社會做準備。

王莽深知,想要改變命運,實現自己的理想,僅僅依靠死讀書是不可能的,要想順利走上仕途,不僅要有學問,還得有名聲,有人推薦!

早早失去父親庇護的王莽,比同齡孩子更顯早熟,也更善於發現和把握機會。他主動結交知識分子,當時的名士戴崇、陳湯等人都是他好朋友;他謙恭謹慎,是家族乃至全國孝悌的典範。

老母親生病,他親自照顧並煎熬湯藥;伯父王鳳生病,他“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數月。”其孝心連王鳳的親兒子都比不上。

就連十分痛恨王莽的班固都說他“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謙恭謹慎,厚積薄發

被王莽至誠孝心感動的王鳳,在彌留之際握住皇太后王政君和外甥漢成帝的手,吊著最後一口氣說:“皇帝已經長大了,我現在也沒有什麼放心不下的,除了那個早早就沒了父親和兄長庇護的王莽。”

皇太后王政君看著彌留之際的王鳳,想到早逝的弟弟王曼,不禁悲從中來,抹著眼淚答應到:“哥哥你放心,我一定不負所托,照顧好這個可憐的孩子。”

不久,漢成帝任命王莽為黃門郎,隨後又升為射聲校尉。

剛剛進入仕途的王莽並沒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能夠進入官場,純粹靠的是裙帶關係,也為朋友們看不起。

王莽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那些儒生、甚至是全國人民看到自己的能力,因此,他比以前更加謙恭平和,敬賢禮士。

王莽的付出沒有白費。

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候王商主動向漢成帝上書,要求將自己的戶邑分一部分給王莽;戴崇、金涉、箕閎、陽並、陳湯等儒學名士也被王莽折服,也紛紛向漢成帝稱讚王莽。

不久,漢成帝封王莽為新都候,隨後又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此時,王莽已經成為家族中最早封侯的年輕一輩。

有志向的人,從不會被眼前暫時的成功所迷惑。

早早封侯的王莽不僅沒有驕傲自滿,反而隨著職位的升高,更加謙虛謹慎。

嚴格自律、品德賢良的王莽,彷彿一束耀眼的亮光,讓人們在西漢長久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儒學名士們紛紛稱他“才可大用”、“世之楷模”。

38歲那年,王莽“拔出同列,繼四父而輔政”,被封為大司馬。王莽終於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有所作為了,而那個曾經“獨孤貧”的小孩,也正式成為了家族的蔭庇者。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退以修身,不忘其志

就在王莽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他最大的靠山——漢成帝死了,早就不滿王氏外戚的漢哀帝繼位。

公元前7年7月,上任大司馬大將軍不滿一年的王莽,被漢哀帝找個觸怒傅太后的名義罷了官。

漢哀帝看到王莽在民間的呼聲太高,放在京城實在太顯眼了,於是在王莽閒居兩年後,又命令王莽回到新都封地閒居,讓王莽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

這是王莽從政10多年裡,遭受到的最嚴重的一次打擊,且這個打擊還頗有點看不到頭的意味。

面對打擊,有著遠大理想抱負的王莽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敏銳地發現並牢牢地把握了“危中之機”。

他充分利用朝野上下為他抱不平的有利條件,向世人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忍辱負重”,立即捲起鋪蓋帶上家眷回到了新都。

在新都,王莽“杜門自守”、禮賢下士,甚至經常拿出自己的田產家財幫助鄰里百姓。兒子王獲殺死了家中的一個奴婢,王莽不僅嚴厲地譴責了兒子,並逼迫兒子自殺以償奴婢之命。

要知道,在西漢時期,奴婢是可以像牛馬一樣在市場上公開買賣,且只要向官府備案,奴婢是可以被主人隨意處死的,就算沒有備案,只要事後向官府交點錢就可以了。

王莽的嚴於律己,讓他在遠離朝堂的不利處境下,不僅沒有降低威望,反而讓威望更甚以前,“在國三歲,吏上書冤訟莽者以數百”。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力圖盛世,慘淡收場

公元前1年6月,哀帝卒,漢平帝繼位,等待已久的王莽終於有機會再次回到朝堂,並在全國48萬多人的請願下,王莽被加九錫,得到了皇帝給予的最高禮遇。

面對被董賢和丁、傅外戚弄得一片烏煙瘴氣的朝堂,王莽深感國家的無望,也深感百姓生活的不易。他更加迫切地要改天換地,建立一個“天下和會,大眾方輯”的昇平世界。

終於,在公元8年,53歲的王莽稱帝,國號新。

當家作主後的王莽,面對“危殆甚矣”的局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即位的第二年正月,王莽按照周禮對官制和行政區劃進行了改革;

4月,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照井田制的方式分配給百姓,同時,承認奴婢的生命權,禁止買賣奴婢;

公元7年至公元14年,為改變經濟凋敝的局面,王莽又先後對貨幣進行的四次改革;

公元10年,又根據《周禮·地官》進行了工商業改革。即,通過設立專門的平抑物價機構給百姓賒貸錢財,避免百姓通過借貸高利貸破產或是產生穀賤傷農,從而惠利百姓……

王莽以為,通過這些改革,一定會建立一個《周禮》中的大同世界,不料,帶來的卻是各地百姓的紛紛揭竿而起。

夏言說過,“用《周禮》誤天下者,王莽、劉歆、蘇綽、王安石也。”

王莽忘了,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他想按照《周禮》的方式進行變革,去建立一個和樂昇平的世界,卻不知時代早就變了。他也忘了,政策的制定,最基本的就是求實性、嚴肅性和系統配套性。

所以,有了本是分田地給天下百姓,卻最終因政策的不切實際,導致全國上下一致反對;本是效法《周禮》制定行政區劃,卻因更改太頻繁,導致了地名的混亂;本想恢復經濟,卻使貨幣種類越改越多,甚至連貝殼和布匹都可以當貨幣的荒誕之舉;本是力求“天地之性人為貴”,卻令民生更艱難……

白居易說他“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這對王莽是不公平的。天下並非只是劉漢家的天下,就連漢高祖劉邦的皇位,也是從別人手裡奪得的。

王莽的失敗,說到底,不在於他是不是姓劉,不在於他到底是不是虛偽,而在於他看不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看不到時代不同時勢亦不同,所以才愈努力,愈失敗……

. End.

精選好物

王莽:你有志向、夠努力、基礎好,為什麼敗得如此慘烈?

喜歡的朋友一定要 贊 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