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227年,諸葛亮揮師北上,誓要一統中原。

臨行前,他給劉禪寫了封信,名叫《出師表》。1800年後,這篇文章進入語文課本,成為“不背不是中國人”的典範。

其中有幾句: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諸葛亮向西漢脫帽致敬,又向東漢吐口濃痰。

他和劉備把東漢的滅亡,歸咎於賢臣與小人,而給東漢準備好棺材板的,是桓、靈兩位末代皇帝。

一個千古名相,一個創業皇帝,真的這麼想嗎?

恐怕未必吧。

東漢滅亡、三國興起的密碼,他們都瞭然於胸,只是諸葛亮、劉備都不敢說而已。

有些事可以做,但絕對不能說出口。

曹操、劉備互稱對方為英雄,就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東漢滅亡的密碼,從而掌握了拯救亂世的鑰匙。


三國不演義: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二、

時間回到200年前。

公元39年6月,光武帝劉秀在宮中來回踱步,不時傳來一陣粗重的“MMP”,盛夏蟬鳴和燥熱空氣,也消解不了他心中的陰霾。

復興漢朝15年,他終於要面對那個龐然大物。

做為帝國皇帝,劉秀有一項重要工作叫收稅,主要來自土地和人口。經過多年的崗位鍛鍊,他突然發現:

“檔案和真實情況不符合。”

帝國內的人口和土地是有限的,登記多少就能收多少稅,可是在檔案之外卻有很多黑戶和黑田,遊離在稅收之外。

種老劉家的地又不想交錢,世上哪有便宜事?

劉秀一道詔書發下,命令各地搞人口和土地普查,可他沒想到,自己一刀下去把帝國的膿包捅破了。

天下各地聞詔而動,紛紛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到第二年9月,山東、河北、江蘇、河南全亂了,彷彿又回到當年諸侯割據的亂世。

只不過搞人口普查而已,至於造反嗎?

還真的至於。

帝國境內遍佈著大大小小的豪族,他們佔據廣袤良田,卻只登記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是不用交稅的黑田。

而老百姓為了免稅,就把戶口和土地都掛靠在豪族名下,然後租土地耕種,每年能省不少錢。

豪族和百姓都得利,只是坑了朝廷。

現在劉秀要搞普查,奪回自己的奶酪,卻動了天下人的蛋糕。於是,就出現了“盛世造反”的奇觀。

不久後,軍隊開赴各地,大肆鎮壓。

劉秀依靠皇帝的權威贏得戰爭,也把普查搞得很成功,暫時佔據上風,每年能增加不少稅收。

可是又怎麼樣呢?

豪族依舊佔據萬畝良田,百姓不管願不願意,也會向豪族麾下匯聚,皇帝依然是繁花錦簇上的空中樓閣。

劉秀的命運不如祖宗劉邦。

劉邦的江山雖然殘破,但殘酷的戰爭卻摧毀了一切豪族,只要積蓄力量,漢武帝就可以輕易建立二元制國家。

劉秀的江山上,卻有龐大的豪族階層。

他們為了保住家業,可以承認王莽當皇帝,當王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又一腳踢開,扶持各路諸侯。

光武帝劉秀,也不過是他們抬出來的代言人。

劉秀起兵3年就能稱帝,繼承了祖宗的合法性、國號、領土和制度,也繼承了祖宗身體裡的病變。

可以說,東漢帝國建立之初就是60歲的老人。

三國亂世,只不過是老人去世後的靈堂輓歌,可司馬懿家族卻把屍體拿出來披在身上,假裝復活。


三國不演義: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三、

東漢豪族,淵源已久。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上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拉開了千年門閥的大幕。

從此,漢人的簽名改成“遺子千金,不如饋子一經”,常用表情包是苦讀、加油、打氣。

什麼意思呢?

即便你富甲天下,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要儒經讀的好,就有機會進入朝廷做官,才能光耀門楣、延續家業。

只留一筆錢,有毛用?

本來漢武帝的初心是好的,給你們指明讀書方向,好好學習好好做人,然後在老劉家的領導下好好幹活。

可“獨尊儒術”還有一個小夥伴,倆人一搭夥,出事了。

這位朋友叫“察舉制。”

朝廷讓地方官員選拔人才,每年在各地選一、二個德才兼備的人,送到朝廷做後備幹部。

那年頭又沒有考試製度,才華很不好判斷。

比才華隱藏更深的,是品德。都是一個腦袋倆胳膊,誰知道你的人品好壞,於是評判標準就在地方官手中。

制度實施之初,確實為朝廷選拔了不少人才。

可慢慢的,情況就變了。既然是地方官說了算,那為什麼不選拔自己人呢?我照顧了朋友的孩子,他將來也會照顧我的孩子。

於是,朝廷選才制度就成了官僚的玩物。

百年來,他們早已盤根錯節,互相鋪路互相扶持......做官之後,家族又借其名望買良田、建豪宅,稱霸地方。

再加上軍功侯爵、皇親國戚,一個巨大的食利階層橫空出世。

從朝廷到鄉野,他們佔據所有的空間,隔絕了朝廷和百姓。就像骨骼和皮囊之間,夾雜著一層厚厚的脂肪。

他們支持王莽篡漢,是希望將利益合法化。

當王莽的屠刀揮下後,他們毫不猶豫的起兵造反,揮舞著“擁漢”大旗尋找各地的劉姓皇族。

劉秀稱帝后,除了站隊錯誤和亂世族滅的人,其他家族都憑藉“再造炎劉”的功績,實現了利益合法化。

面對如此龐然大物,劉秀的一紙詔書,又有什麼用呢?

他是開國皇帝,有威望、有手段、有能力,尚且只是維持局面,可他的子孫就只能拖著病弱軀體,走一步算一步。

或者,吃保健品增強體質。


三國不演義: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四、

從呂太后起,漢帝國的女人們就很強大。

劉邦把權力給與妻子,讓她來制衡功臣,從此以後,皇后家族就是帝國很重要的政治力量。

竇漪房、衛子夫、王政君......這些硬核女人和自己的兄弟們,撐起帝國的半邊天。

百年後,劉秀廢掉的後權,又被子孫撿起。

“娶妻當娶陰麗華”,美好的愛情很感人是不是?可背後,劉秀父子都極力排斥孃家人,想打皇帝的旗號辦事,沒門。

可熬到劉秀和陰麗華的孫子去世時,實在扛不住了。

大臣很凶悍,皇帝很弱小。

新皇帝繼位時只有10歲,小學2年紀的水平,想評選5道槓都不夠資格,指望他能擺弄朝政,還是算了吧。

可他有個舅舅,叫竇憲。

沒錯,就是“勒石燕然”的那位爺,他有個小夥伴叫班固。(終於出來一位熟人,我真怕你們看不下去了)。

王維說:“蕭關逢候騎,督護在燕然。”

陸游說:“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名。”

范仲淹:“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他們都在向竇憲致敬。

可竇憲除了是一代名將,還是東漢第一位權勢熏天的外戚。他姐姐是當朝太后,提拔兄弟們,幫她維持局面。

公元89年,南匈奴請求帝國派兵支援,一起KO北匈奴。當時,竇憲剛好出事了,為了將功折罪,就主動請纓帶兵打仗。

戰爭很順利。

竇憲帶著漢、南匈奴、烏桓等聯合國軍,共計3萬人,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斬首無數,然後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

從此,“燕然勒石”和“封狼居胥”一起,成為中國軍人最神聖的豐碑,也是畢生的追求。

回朝,竇憲被封為大將軍,統領朝政。

這時,漢帝國的權力中心已經發生轉移。充斥著豪族的朝堂已失去決策權,他們只能聽命於後宮的外戚。

為對抗豪族,皇后培養外戚,皇帝則扶持太監。

竇憲有功勞、有爵位、有權勢,頓時感覺自己棒棒噠。開國以來,還沒有人能在軍功上,和自己相提並論呢。

他和王莽一樣,做起皇帝美夢。

公元92年,皇帝聯合太監封鎖洛陽城門,羽林軍四處捕捉竇憲黨羽,又收其大將軍印綬。

竇憲,被逼自殺。

東漢的局面,就此進入二人轉時代。皇帝幼小,太后扶持孃家人執政,皇帝長大後聯合太監,重新奪回政權。

豪族朝廷不能參與,還會受到他們的欺壓。

東漢帝國為什麼會有外戚和太監掌權呢?

豪族階層太強大,脆弱的皇權必須尋找盟友和代理人,才有權力的平衡。外戚、太監、大臣......又是一個鐵三角。

此後百年,東漢就在脆弱的平衡中維持生命,直到歷史中走來袁紹和董卓,才親手結束這一切。

可當這一切結束後,漢朝也完了。


三國不演義: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五、

好了,歷史背景介紹完畢,下面開始講道理。

整個東漢帝國,都是不正常的狀態:

龐大的豪族瓜分了帝國,大部分土地都被收入囊中,朝廷官職也可以變相世襲。

袁紹、楊修的“四世三公”之家,只不過是帝國頂層豪族,他們可以利用家族財富、社會關係來影響帝國的運轉。

而在州、郡、縣中,都盤踞著縮小版的袁紹。

整個帝國的社會格局,都被割裂成碎片化,每個碎片都是完整的個體,想要重新統一起來,必須把每個碎片都打破。

這也是曹操一生都不能統一天下的內核。豪族們一旦得到司馬懿共享利益的承諾,很快,西晉統一了。

表面上是統一了,可實際上呢?騙鬼的把戲。

豪族佔據社會上游,那老百姓就只能吃土。

之前掛靠的契約早已作廢,他們的土地和人身都被豪族霸佔,所有老百姓都成為豪族的奴隸,在莊園中了此殘生。

他們不能勤勞致富、不能讀書做官,祖祖輩輩都看不到半點希望。有些不堪忍受的好漢,就嘯聚山林,然後被剿滅。

百姓難過,皇帝更難過。

土地和人口都在豪族莊園內,讓朝廷沒有足夠的自耕農來保證稅收,也沒有足夠的人口來徵兵、選官。

帝國有5600萬人口,可屬於皇帝的卻沒多少。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皇帝家也沒餘糧啊。

所以,諸葛亮痛罵的“桓靈二帝”會賣官......尤其是漢靈帝,古代有名的賣官皇帝,從三公到太守全部明碼標價。

如果不是朝廷沒錢,誰願意做這種缺德事?畢竟,他們手中唯一的資源就是官職,能賣的只有它了。

東漢帝國都到這一步,神仙也沒辦法。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5年後董卓進京,天下大亂。

狗日的世道,逼皇帝賣官、逼百姓造反,只留下一幫豪族在亂世的舞臺上,演繹著英雄的神話。

可讓天下大亂的,不就是他們嗎?


三國不演義: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六、

《三國演義》,是一場現實的悲劇。

黃巾起義後,囚籠中的帝國終於露出一絲縫隙,陽光灑下,讓心懷希望的人看到光明。

曹操招募流民,耕種無主田地,搞“屯田。”

他還扶持寒門出身的官員,比如張遼、徐晃、滿寵......想實現財富和用人雙自由,最後恢復劉邦的江山。

劉備流浪多年,身邊也都是寒門子弟。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哪個都沒有很強大的家族依仗,馬超倒是西北豪族,可早已家破人亡,階層掉落好幾檔次。

諸葛亮治蜀,法令極嚴。重用的也不是四川豪族,而是從荊州跟過來的外地人。

英雄付出一生心血,也只是讓歷史拐一個彎。

晚年的曹操驀然回首,親手扶持的寒門子弟,都有了豪族化傾向,最終也失去雄心壯志,留下“分香織履”的遺言。

夷陵一把火,燒掉劉備的全部希望。

而在五丈原,諸葛亮只留下仰天長嘯的背影,便匆匆撒手人寰。對面的司馬懿,終將接過袁紹的夢想,讓歷史回到原本的位置。

而這場悲劇,卻是幾百年間唯一的暖色。

他們逆天改命的姿態,猶如向人間播種希望的盜火者,雖然火光慢慢熄滅,卻留給世人一個衝鋒的背影。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