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削藩,漢景帝一戰輕鬆搞定,為何建文帝卻把自己打沒了

建文帝在削藩的時候,所面臨的情況,和漢景帝在削藩的時候,所面臨的情況是差不多的。而且建文帝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漢景帝削藩的經驗,他可以吸取。可為什麼,漢景帝削藩成功了,建文帝卻反而失敗了呢?

同樣是削藩,漢景帝一戰輕鬆搞定,為何建文帝卻把自己打沒了

(建文帝劇照)

一、建文帝削藩的理由,沒有漢景帝削藩的理由充分。

漢景帝之所以要削藩。一是漢朝初年就有削藩的慣例。劉邦削奪了眾多的異姓王,接著,呂后又削奪了劉邦的那些兒子們的王位。這樣大家都認識到,分封制是造成政權不穩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要消除。

二是吳王劉濞一直在準備造反。劉濞利用鹽鐵的便宜,打造兵器,囤積錢糧。他那樣做,顯然就是做出了一副造反的姿勢,普天下的人都知道。再加上漢景帝曾經打死了劉濞的兒子,大家都知道劉濞想報仇。所以劉濞做的那些事情,大家都認定他是為造反做準備。

但是,建文帝就沒有這樣充分的理由了。朱棣他們的王位是朱元璋封的,朱棣他們的兵權是朱元璋給的,朱棣他們的藩地是朱元璋劃定的。建文帝有什麼權利給他們奪取呢?再說了,朱元璋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而直接傳給了他的孫子,大家就已經為朱元璋的兒子們打抱不平了。他們沒有得到皇位倒也罷了,卻偏偏連王位也要給削奪,因此,大家都是很同情朱棣的。

同樣是削藩,漢景帝一戰輕鬆搞定,為何建文帝卻把自己打沒了

(朱棣劇照)

二、建文帝削藩,沒有漢景帝削藩做得那麼狠。

說漢景帝削藩做得狠,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他很快就把主張削藩的大臣晁錯給殺了。漢景帝殺晁錯這件事,做得非常不厚道。但雖然不厚道,卻一下就讓道理站到了漢景帝那一邊。你們不是說要“清君側”嗎?好啊,我主動把“君側”給清了,你們還有什麼理由呢?吳王劉濞果然沒有理由,他還要繼續舉兵,這樣一來,他的立場就不對了,舉兵的行為就是造反了。這樣,漢景帝削藩就非常的理直氣壯。

二是漢景帝對他的弟弟劉武也非常狠。漢景帝在平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劉武的樑地被劉濞等人重兵圍攻,劉武趕緊向漢景帝求援。但是周亞夫認為,不能分散兵力,必須讓劉武咬緊牙關頂住,這仗才打得贏。最後,雖然疼愛兒子的漢景帝母親竇太后著急得不得了,極力要求漢景帝派兵救援,但漢景帝還是聽了周亞夫的,沒派兵。也正是漢景帝這麼狠,所以仗才打贏了。

建文帝可就沒那麼狠了。朱棣也是指名道姓“清君側”,要建文帝交出齊泰、黃子澄。但是建文帝像老母雞保護小雞一樣,把他們保護了起來。因為保護了齊泰、黃子澄,他就不像漢景帝那樣,有那麼理直氣壯的理由。

可以說,建文帝是相當仁慈的。不過,在那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仁慈的結果,就是自己吃虧。

同樣是削藩,漢景帝一戰輕鬆搞定,為何建文帝卻把自己打沒了

(朱元璋劇照)

三、建文帝無將,漢景帝的大將千古揚名。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失敗,最主要的,還是他派去指揮作戰的將領不行。

其實,本來建文帝應該是不缺武將的,畢竟是在開國之初,能征善戰的武將非常多。可是由於朱元璋害怕開國功臣造反,找理由殺了包括藍玉等人在內的眾多大將,造成建文帝無將可用。

建文帝知道應該用經驗豐富的老將,因此前期派了耿炳文。但耿炳文在朱元璋時期就比較平庸,自然不是朱棣的對手。

接著,建文帝又把大將換成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雖然還不錯,但李景隆顯然只是個將二代,紈絝子弟,他能打什麼仗呢。這樣換將,一方面說明建文帝不識將,同時也說明他實在無將。

漢景帝就不一樣,他有周亞夫。周亞夫雖然也是將二代。但他這個將二代,遠遠超過了他爹周勃。在細柳閱兵的時候,他就非常有名,連漢文帝都對他讚不絕口。這讓周亞夫在軍中有崇高的威望,同時加上他謀略和勇武都是一流的,因此打起來非常厲害,三個月就把“七國之亂”擺平了。

正因為有周亞夫這樣的將領,因此漢景帝輕而易舉平定叛亂,削藩成功。

(參考資料:《史記》《明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