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

1944年5月29日當地時間下午14時10分,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根據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的第184-44號命令從珍珠港出航,開始了第9次戰鬥巡邏。這是艇長布蘭查德少校上任以來指揮的第二次出擊,布蘭查德在第一次巡邏中取得了擊沉日本2700噸“第二號長江丸”號和“漣”號驅逐艦的戰果。除此之外,在“大青花魚”的功勞簿還登記著已經躺在海底的“天龍”號輕巡洋艦和“大潮”號驅逐艦等日本艦艇的名字。經過3個月的休整訓練,全體乘員躍躍欲試,前艙的魚雷外殼澄光發亮,殺氣騰騰,隨時準備給日本人以致命一擊。“大青花魚”號屬“小鯊魚”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面續航力11000海里,有6具艇首和4具艇尾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18條魚雷。該型潛艇包辦了美國二戰潛艇部隊戰果的一半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功勳型號。

"

1944年5月29日當地時間下午14時10分,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根據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的第184-44號命令從珍珠港出航,開始了第9次戰鬥巡邏。這是艇長布蘭查德少校上任以來指揮的第二次出擊,布蘭查德在第一次巡邏中取得了擊沉日本2700噸“第二號長江丸”號和“漣”號驅逐艦的戰果。除此之外,在“大青花魚”的功勞簿還登記著已經躺在海底的“天龍”號輕巡洋艦和“大潮”號驅逐艦等日本艦艇的名字。經過3個月的休整訓練,全體乘員躍躍欲試,前艙的魚雷外殼澄光發亮,殺氣騰騰,隨時準備給日本人以致命一擊。“大青花魚”號屬“小鯊魚”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面續航力11000海里,有6具艇首和4具艇尾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18條魚雷。該型潛艇包辦了美國二戰潛艇部隊戰果的一半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功勳型號。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大青花魚”號潛艇完成檢修,準備進行那次名垂青史的戰鬥巡邏,攝於1944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亞海軍船廠。

“大青花魚”的初始計劃巡邏區域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以西偏北海域,正好攔在日佔馬里亞納群島至日本本土的航運路線上。當潛艇於6月8日早上12時(均為當地時間,下同)駛抵東經160度北緯26度附近洋麵時,艦橋上的瞭望哨發現一架雙發飛機。此時潛艇早已脫離中途島空中保護圈,那隻能是日本的巡邏機。伴隨著緊急下潛的緊促鈴聲,“大青花魚”號迅速下潛規避,潛艇內外戰意漸濃。艇員們當時還不知道,在1000海里之外的西南方,斯普魯恩斯上將指揮的美國海軍主力第5艦隊也在迅速接近馬里亞納群島,計劃在6月12日對這個日本所謂的太平洋上的防波堤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

接下來幾天,“大青花魚”號不斷與日本飛機建立目視聯繫,在海面上還發現了不少橡膠塊和其他雜物,當然是從剛剛沉沒的日本船隻上漂來的。“大青花魚”號急於找到日本船隊但是由於日本飛機的威脅,潛艇只能晝伏夜出,在海上兜了好幾圈一無所獲。

6月18日早上8時,“大青花魚”號接到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命令,要求布蘭查德將巡邏區域南移100海里,在馬里亞納群島諸島之一的關島正西約450海里處設伏。潛艇在中午時分到達指定海域,開始進行邊長為30海里的往返巡航。除了“大青花魚”號,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洛克沃德中將還向周邊海域抽調了另外3艘潛艇。這是因為美國潛艇在15日晚先後發現兩支日本艦隊正從菲律賓附近海域向馬里亞納方向航行,洛克沃德希望潛艇部隊能夠在艦隊決戰中發揮作用,遂向日本艦隊可能出沒的海域加強兵力。

美國潛艇15日發現的日本人正是趕往馬里亞納救援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分別是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航空母艦部隊和宇垣纏中將指揮的以“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為核心的水面艦艇部隊。由於馬里亞納群島遭到美國艦載機大規模空襲和登陸,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決心發起蓄謀已久“阿”號作戰,即首先由馬里亞納群島角田覺治中將的第一航空艦隊岸基航空兵不斷的攻擊來襲美國艦隊,待美方被削弱至一定程度後,再出動小澤的航空母艦,以艦載機全殲美國艦隊殘餘艦隻。

"

1944年5月29日當地時間下午14時10分,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根據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的第184-44號命令從珍珠港出航,開始了第9次戰鬥巡邏。這是艇長布蘭查德少校上任以來指揮的第二次出擊,布蘭查德在第一次巡邏中取得了擊沉日本2700噸“第二號長江丸”號和“漣”號驅逐艦的戰果。除此之外,在“大青花魚”的功勞簿還登記著已經躺在海底的“天龍”號輕巡洋艦和“大潮”號驅逐艦等日本艦艇的名字。經過3個月的休整訓練,全體乘員躍躍欲試,前艙的魚雷外殼澄光發亮,殺氣騰騰,隨時準備給日本人以致命一擊。“大青花魚”號屬“小鯊魚”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面續航力11000海里,有6具艇首和4具艇尾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18條魚雷。該型潛艇包辦了美國二戰潛艇部隊戰果的一半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功勳型號。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大青花魚”號潛艇完成檢修,準備進行那次名垂青史的戰鬥巡邏,攝於1944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亞海軍船廠。

“大青花魚”的初始計劃巡邏區域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以西偏北海域,正好攔在日佔馬里亞納群島至日本本土的航運路線上。當潛艇於6月8日早上12時(均為當地時間,下同)駛抵東經160度北緯26度附近洋麵時,艦橋上的瞭望哨發現一架雙發飛機。此時潛艇早已脫離中途島空中保護圈,那隻能是日本的巡邏機。伴隨著緊急下潛的緊促鈴聲,“大青花魚”號迅速下潛規避,潛艇內外戰意漸濃。艇員們當時還不知道,在1000海里之外的西南方,斯普魯恩斯上將指揮的美國海軍主力第5艦隊也在迅速接近馬里亞納群島,計劃在6月12日對這個日本所謂的太平洋上的防波堤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

接下來幾天,“大青花魚”號不斷與日本飛機建立目視聯繫,在海面上還發現了不少橡膠塊和其他雜物,當然是從剛剛沉沒的日本船隻上漂來的。“大青花魚”號急於找到日本船隊但是由於日本飛機的威脅,潛艇只能晝伏夜出,在海上兜了好幾圈一無所獲。

6月18日早上8時,“大青花魚”號接到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命令,要求布蘭查德將巡邏區域南移100海里,在馬里亞納群島諸島之一的關島正西約450海里處設伏。潛艇在中午時分到達指定海域,開始進行邊長為30海里的往返巡航。除了“大青花魚”號,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洛克沃德中將還向周邊海域抽調了另外3艘潛艇。這是因為美國潛艇在15日晚先後發現兩支日本艦隊正從菲律賓附近海域向馬里亞納方向航行,洛克沃德希望潛艇部隊能夠在艦隊決戰中發揮作用,遂向日本艦隊可能出沒的海域加強兵力。

美國潛艇15日發現的日本人正是趕往馬里亞納救援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分別是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航空母艦部隊和宇垣纏中將指揮的以“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為核心的水面艦艇部隊。由於馬里亞納群島遭到美國艦載機大規模空襲和登陸,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決心發起蓄謀已久“阿”號作戰,即首先由馬里亞納群島角田覺治中將的第一航空艦隊岸基航空兵不斷的攻擊來襲美國艦隊,待美方被削弱至一定程度後,再出動小澤的航空母艦,以艦載機全殲美國艦隊殘餘艦隻。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海面上疾馳的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

當然,潛艇裡的布蘭查德對這些情況尚不瞭解。6月19日清晨4時30分,“大青花魚”號正在水面巡航,潛艇的SD對空警戒雷達先後在5海里和11海里距離上發現了兩個空中目標,布蘭查德命令立即下潛,後於7時03分上浮。緊接著,潛艇於7時16分又發現日本雙發巡邏機被迫再次下潛。日軍飛機的威脅越來越大,潛艇顯然無法繼續浮在水面上搜索敵人了。水面狀態的潛艇用雷達和望遠鏡可以發現20~25海里外的大型敵艦,潛艇水面航速可達15節,能夠覆蓋更大範圍的海域。潛艇在水下航行只能用潛望鏡觀察,對日本艦隊的有效捕捉距離大幅度下降到5~7海里的水平,電動機巡航航速不過2節,整個白天的巡航里程只有20海里左右,找到敵人的概率就很低了。

這一天眼看就要泡湯,布蘭查德決定冒險碰碰運氣。7時50分,“大青花魚”號悄悄升起潛望鏡對海觀察,艇長第一眼就看見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各一艘。布蘭查德連忙左右轉動潛望鏡,又發現若干艦型不明的艦隻。“日本航空母艦距離約11500米,航向288度,本艇左舷70度!”布蘭查德興奮之餘地向艇內通報敵情信息。潛艇拉響戰鬥警報,全員各就各位,“大青花魚”號開始加速,並向左轉舵,以期縮短與日本艦隊間的距離。當務之急是馬上向上級司令部通報敵情,不過現在貿然上浮的話肯定要遭到日本人的艦炮射擊,不具備上浮條件。當時的潛艇尚不具備在水下實施無線電通訊的技術手段,艇長於是決心向日本艦隊接近保持跟蹤,如果條件合適就發起攻擊,萬一丟失目標就上浮發報。指揮艙內的TDC魚雷射擊解算器加電開機,準備計算髮射魚雷所需的各種數據。

"

1944年5月29日當地時間下午14時10分,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根據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的第184-44號命令從珍珠港出航,開始了第9次戰鬥巡邏。這是艇長布蘭查德少校上任以來指揮的第二次出擊,布蘭查德在第一次巡邏中取得了擊沉日本2700噸“第二號長江丸”號和“漣”號驅逐艦的戰果。除此之外,在“大青花魚”的功勞簿還登記著已經躺在海底的“天龍”號輕巡洋艦和“大潮”號驅逐艦等日本艦艇的名字。經過3個月的休整訓練,全體乘員躍躍欲試,前艙的魚雷外殼澄光發亮,殺氣騰騰,隨時準備給日本人以致命一擊。“大青花魚”號屬“小鯊魚”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450噸,水面續航力11000海里,有6具艇首和4具艇尾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18條魚雷。該型潛艇包辦了美國二戰潛艇部隊戰果的一半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功勳型號。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大青花魚”號潛艇完成檢修,準備進行那次名垂青史的戰鬥巡邏,攝於1944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亞海軍船廠。

“大青花魚”的初始計劃巡邏區域位於馬里亞納群島以西偏北海域,正好攔在日佔馬里亞納群島至日本本土的航運路線上。當潛艇於6月8日早上12時(均為當地時間,下同)駛抵東經160度北緯26度附近洋麵時,艦橋上的瞭望哨發現一架雙發飛機。此時潛艇早已脫離中途島空中保護圈,那隻能是日本的巡邏機。伴隨著緊急下潛的緊促鈴聲,“大青花魚”號迅速下潛規避,潛艇內外戰意漸濃。艇員們當時還不知道,在1000海里之外的西南方,斯普魯恩斯上將指揮的美國海軍主力第5艦隊也在迅速接近馬里亞納群島,計劃在6月12日對這個日本所謂的太平洋上的防波堤發起大規模登陸戰役。

接下來幾天,“大青花魚”號不斷與日本飛機建立目視聯繫,在海面上還發現了不少橡膠塊和其他雜物,當然是從剛剛沉沒的日本船隻上漂來的。“大青花魚”號急於找到日本船隊但是由於日本飛機的威脅,潛艇只能晝伏夜出,在海上兜了好幾圈一無所獲。

6月18日早上8時,“大青花魚”號接到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部命令,要求布蘭查德將巡邏區域南移100海里,在馬里亞納群島諸島之一的關島正西約450海里處設伏。潛艇在中午時分到達指定海域,開始進行邊長為30海里的往返巡航。除了“大青花魚”號,太平洋艦隊潛艇司令洛克沃德中將還向周邊海域抽調了另外3艘潛艇。這是因為美國潛艇在15日晚先後發現兩支日本艦隊正從菲律賓附近海域向馬里亞納方向航行,洛克沃德希望潛艇部隊能夠在艦隊決戰中發揮作用,遂向日本艦隊可能出沒的海域加強兵力。

美國潛艇15日發現的日本人正是趕往馬里亞納救援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分別是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航空母艦部隊和宇垣纏中將指揮的以“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為核心的水面艦艇部隊。由於馬里亞納群島遭到美國艦載機大規模空襲和登陸,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決心發起蓄謀已久“阿”號作戰,即首先由馬里亞納群島角田覺治中將的第一航空艦隊岸基航空兵不斷的攻擊來襲美國艦隊,待美方被削弱至一定程度後,再出動小澤的航空母艦,以艦載機全殲美國艦隊殘餘艦隻。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海面上疾馳的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

當然,潛艇裡的布蘭查德對這些情況尚不瞭解。6月19日清晨4時30分,“大青花魚”號正在水面巡航,潛艇的SD對空警戒雷達先後在5海里和11海里距離上發現了兩個空中目標,布蘭查德命令立即下潛,後於7時03分上浮。緊接著,潛艇於7時16分又發現日本雙發巡邏機被迫再次下潛。日軍飛機的威脅越來越大,潛艇顯然無法繼續浮在水面上搜索敵人了。水面狀態的潛艇用雷達和望遠鏡可以發現20~25海里外的大型敵艦,潛艇水面航速可達15節,能夠覆蓋更大範圍的海域。潛艇在水下航行只能用潛望鏡觀察,對日本艦隊的有效捕捉距離大幅度下降到5~7海里的水平,電動機巡航航速不過2節,整個白天的巡航里程只有20海里左右,找到敵人的概率就很低了。

這一天眼看就要泡湯,布蘭查德決定冒險碰碰運氣。7時50分,“大青花魚”號悄悄升起潛望鏡對海觀察,艇長第一眼就看見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各一艘。布蘭查德連忙左右轉動潛望鏡,又發現若干艦型不明的艦隻。“日本航空母艦距離約11500米,航向288度,本艇左舷70度!”布蘭查德興奮之餘地向艇內通報敵情信息。潛艇拉響戰鬥警報,全員各就各位,“大青花魚”號開始加速,並向左轉舵,以期縮短與日本艦隊間的距離。當務之急是馬上向上級司令部通報敵情,不過現在貿然上浮的話肯定要遭到日本人的艦炮射擊,不具備上浮條件。當時的潛艇尚不具備在水下實施無線電通訊的技術手段,艇長於是決心向日本艦隊接近保持跟蹤,如果條件合適就發起攻擊,萬一丟失目標就上浮發報。指揮艙內的TDC魚雷射擊解算器加電開機,準備計算髮射魚雷所需的各種數據。

目標“大鳳”號——二戰美國潛艇擊沉日本裝甲航母小記(一)

目標的航向、航速以及本艇舷角和現在距離是計算魚雷射擊所必需的基本諸元,沒有這些數據,攻擊艇便不能進入發射陣位,而且也不可能順利地進行魚雷攻擊。魚雷攻擊與火炮射擊不同,前者僅有一次有效的攻擊擊毀,無法根據實際射擊效果進行修正,所以美國海軍特意開發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TDC型機電式魚雷射擊解算器,能夠自動預測目標位置,並根據本艇與目標的實時距離,連續不斷的計算魚雷陀螺儀設定角,極大的增加了潛艇攻擊機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