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城市筆記│我為什麼不看好鄰杭區域房(二)?

《我為什麼不看好鄰杭區域房(一)?》發出後,有個網友跑過來問了個簡單粗暴的問題:" 大江東和海寧的房產,哪裡更有增值潛力?" 好吧,既然你問得如此簡單粗暴,那我的問答也只能簡單粗暴點:" 大!江!東!"

關於這背後的判斷邏輯,認真看我上一篇的分析,並勤于思考的朋友,恐怕已經有所感悟了。在那篇文章裡,我著重提到了投資中國房地產必須搞清楚的兩個概念,即城市自然生長的最大外沿和城市的行政邊界。

搞懂了這兩個概念,便不難理解下面的邏輯:隨著杭州城市的自然生長和對外擴張,雖然像海寧、德清、柯橋等周邊縣市的部分區域,會與杭州城區連接在一起,甚至成為杭州城市事實上的一部分。但因為行政邊界的分割,這些區域能夠分享到的來自杭州的發展紅利,卻遠遠少於與他們緊鄰的杭州部分。海寧的許村、長安之於臨平,鹽官、丁橋之於大江東,都是這種情況。

敲黑板,下面是結論:儘管你跑到上述鄰杭地區去考察時,當地人會告訴你,他們住在許村並沒有感覺到和邊上的臨平有多少區別,但是請記住:你是投!資!客!哪怕你有自住需求,只要你不是打算在當地紮根落戶,只要你在這邊與那邊買房兩可,那麼請一定買到屬於杭州的那一邊去。

三土城市筆記│我為什麼不看好鄰杭區域房(二)?

之前,我曾一再提到過一個觀點,即投資買房一定要去大城市,能去一線的不去二線,能去市區的別去縣城。至於說鄉鎮,哪怕是在長三角,最好也別碰,起碼要放在最後。對於我的這個觀點,從前還有一些人不太服氣,還叫著嚷著要去鄰杭的許村,或者鄰滬的新埭碰運氣、撞風口,但隨著 " □□□□□□□□□ " 的規定被刪除,已經有人回過味來了。

話說這屆政府在房產領域的核心思想就是 " 房住不炒 ",目前看來這一政策未來至少還得管 10 年。10 年是什麼概念,許多朋友在面對有些城市 " 新購住房未滿 5 年不得交易 " 的規定時,就已經稀里嘩啦地哭聲一片了。現在一上來就是 10 年的週期,除了涼拌,還能咋辦?!

當然,行政力量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場之手," 房住不炒 " 也不是說正常的房產投資就不存在了。但過去那種閉著眼睛瞎買,城裡鄉下普漲的時代,顯然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未來,隨著城市化的繼續推進,以及浙江從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在轉型,人口、資源還會繼續沿著從鄉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市區的路線,越來越集中。過去那種由於省管縣體制造成在強縣弱市的局面,將被徹底扭轉。

以嘉興為例,未來市區相對於五縣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至於說過去分散在全市各處的那些鄉鎮,結果要麼是隨著城市的擴張被併入城市,如市區周邊的大橋、餘新、油車港等,以及環杭州的許村、長安等;要麼就是不可避免地衰敗下去,就像鄉鎮撤併前在許多老鎮,如步雲、新篁等。真正能夠獨立於市區與縣城,也不依託周邊大城市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在鄉鎮少之又少。

有人或許會問了,浙江省不是在大力培育所謂小城鎮嗎?沒錯,但我想說的是,小城鎮建設對於浙中南那些遠離市區、縣城的山區鄉鎮或許是有用的,但在以平原為主杭嘉湖地區,其作用有限。因為無論哪個鄉鎮到中心城市的距離都很近,路網交通也很發達,而工作機會差別又很大,所以年輕人進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受此影響,未來年輕人會越來越傾向於去城裡買房。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海寧鄰杭地區人,想要投資房產,我的建議是:有條件的就直接去杭州買房,如果經濟實力達不到,那麼不妨捨近求遠,跑去嘉興市區,起碼是海寧市區買房。鄰杭地區的那些鄉鎮上留套自住房就夠了,別再過多投資。哪怕這些地方被划進所謂杭州城市組團,因為城市在自然範圍與行政範圍是兩個完全不同在概念,許村、長安可以成為杭州城市事實上在一部分,但永遠不可能在行政上劃入杭州,這一點問的朋友不少,在此我再強調一下。

三土城市筆記│我為什麼不看好鄰杭區域房(二)?

至於說在杭州買房,主城區買得起自然是好,如果選擇郊區,那一定要選擇那些將來有可能融入主城區的地方,這就剔除掉國富陽、臨安的大多數地方。儘管兩者現在也都屬於杭州的區了,但即便只看上圖,也都能明白,無論杭州城區未來如何擴張,這兩個地方的大多數區域,都不可能被包含吞併進去,因為他們已經超出了杭州城市自然發展的最大外延。

對於座標定在海寧或者桐鄉在朋友們來說,就近的投資區域有兩個——臨平和大江東。但相比較而言,我個人更傾向於選擇臨平。原因很簡單,大江東的建設才剛剛起步,想想當年下沙開發花了多少年,而大江東面積又遠大於下沙,其建設週期勢必更長,未來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作為一個穩健的投資者,還是應該謹慎行事的。

更何況,當年下沙開發的時候,中國房價才起步,還可能上演房價從幾千到幾萬在暴富神話,而大江東樓市起跑線就高出下沙當年許多,又處在 " 房住不炒 " 的大背景下,你們覺得還可能走出與下沙、臨平一樣的曲線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