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海康威視:從安防公司向大數據公司跨越

第一次研究完海康威視,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看攝像頭。

南京地鐵站、火車站、銀行、公路、公園、商業中心、小區用的攝像頭以海康威視為主,大華為輔,還有小部分雜牌。

剛開始看到海康威視的攝像頭我還有些興奮,看海康威視多厲害!看多了又變成一種擔心,南京每個角落都有攝像頭,市場空間還大嗎?

我家在山東四線城市,每年回去幾趟,四線城市(僅指我家)攝像頭和南京有很大區別。首先是覆蓋率,四線城市覆蓋率遠低於南京;其次是品牌,四線城市以雜牌為主,印象中我沒有看到海康、大華,即便在高鐵站。

帶著這兩個現象,我們來看海康威視2018年年報、2019年一季度報。

“南京現象”在海康威視2018年年報、2019年一季報得到驗證。

2018年海康威視營業收入498.37億,同比增長18.93%,是2010年上市增長最慢一年。2018年四個季度分別增長32.95%、22.39%、14.58%、13.11%,逐季下滑,2019年一季度增長6.16%,繼續下滑。

營業收入連續四個季度下滑看起來很“恐怖”,但我們又不能僅因為收入下滑去否定這家公司,我們還需看資本、資產、現金流等數據。

海康威視資本比較健康,屬於“白酒資本模型”,如果要找瑕疵便是金融負債,2019年一季度金融負債79.25億,佔總資本13.1%。

2016年之前,公司金融負債可以忽略不計,2016年開始有小部分金融負債,2017年、2018年,金融負債佔比11%。

目前金融負債佔比13.1%,在承受範圍之內,如果後期金融負債佔比達到20%就需要重視,因為資本結構發生轉變。

資產端我們重點關注存貨、應收賬款。

海康威視產品屬於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有更新換代現象。近幾年海康威視存貨佔總資產9%,存貨週轉天數65天,說明海康威視採取低庫存、高週轉的存貨管理方式,2018年公司存貨正常。

海康威視和客戶結算主要採用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又是除貨幣資金最大資產,所以需要重點關注。

2016年之前應收賬款增長速度很快,有幾年增幅超過80%;2016年之後應收賬款增幅開始下降,2018年增幅13%,低於營業收入增幅。

2016年正好是時間節點,2016年之前業績高速增長,2016年之後業績開始下滑,公司開始重視應收款。

2016年至2018年應收賬款佔總資產分別是27.22%、28.54%、26.16%,保持穩定水平。

現金流方面,2018年核心實現率(經營淨流入除以核心利潤)85.92%,比2017年提高5.5個點,穩定。

結合以上三個角度,2018年業績下滑並沒有影響公司整體質量,但此次下滑還需引起我們重視,因為業績下滑到資產變化會有過程。

下面我們再看公司是如何看待2018年業績下滑。

公司認為(2019年1季度業績說明)下滑有兩個原因,第一,2018年二季度經濟出現大幅下行,政策投資縮緊,對需求造成影響;第二,公司幫渠道去庫存,影響收入約20億元。

通過這兩個原因我們認識到行業已經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速增長。

應對行業降速公司做了很大改變,第一,公司從安防領域升級到大數據公司;第二,業務架構變革重組。

大數據公司

2018年年報是海康威視最長的年報,很多文字在談“AI Cloud”,當然AI Cloud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2017年思想已經誕生,2018年開始落地

(報告)海康威視:從安防公司向大數據公司跨越

上圖是海康威視從安防公司到大數據公司以及業務架構導圖。

AI Cloud是什麼?安防行業經過三個發展過程:看見——看清——看懂,AI Cloud就是看懂,如果進入看懂領域,公司就不在是單純的安防公司,看懂就可以幫助工廠提供效率,幫助企業預警預測。

做到看懂需要硬件和軟件,2017年公司推出一些列AI硬件產品,如深眸、神捕、超腦、刀鋒等;軟件方面2018年推出“兩池一庫四平臺”軟件產品。

硬件、軟件背後是研究人才,2015年公司研發人員7181人,2018年16010人,增加2.23倍;研發費用2015年17.23億,2018年44.83億,增加2.6倍。2018年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9%,增長幅度高於營業增長。

業務架構變革重組

公司從2009年開始推出解決方案,覆蓋公安、交通、司法、金融、文教衛、能源和樓宇七大行業和40餘個子行業的縱向垂直行業佈局帶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引領安防行業進入以解決方案為核心的時代。為更好的適應客戶需求,提高內部運營效率,公司在2018年啟動業務架構的變革重組,重新組織整合資源,將國內業務分為PBG、EBG、SMBG三個業務群,更有針對性的面對不同類型市場和客戶,更有效的協同內部資源。

PBG是政府部門,EBG是大企業客戶,SMBG是中小企業客戶,目前三大業務佔比分別是30%、40%、30%。

我們對南京現象的擔心來自PBG,平安城市是PBG主要動力,目前接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是雪亮工程,雪亮工程針對三四線城市及部分鄉鎮。

通過業務架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安防還是大數據下游客戶眾多,下游市場特徵碎片化、用戶分散、應用分散、定製多。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研發實力,其次是推廣實力。

AI Cloud又是新理念,需要更多推廣人員。

海康威視營銷人員,從2015年3554人增加到2018年7482人,增長2.1倍;銷售費用2015年21.79億,2018年58.93億,增長2.7倍,2018年銷售費用佔比11.82%,增幅超過營業收入。

從研發人員、營銷人員數據看,公司從2016年開始佈局AI,2018年成果顯現,現在海康威視人才、技術、硬件、業務架構都為大數據公司做好準備。

成長

海康威視現在雖然是一家大數據公司,但是大數據基於視頻處理,收入還將體現在硬件方面,對於未來增長我們有3個看法:

1.存量市場大於增量市場。2010年至2015年監控行業高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覆蓋率,現在一二線城市覆蓋率已經很高,增量減少。三四線城市覆蓋率低於一二線城市,但三四線城市需求沒有一二線城市強烈。

2.更新換代市場。電子產品有技術升級問題,從早期的數字信號、模擬信號到高清產品再到現在的智能產品。海康威視2017年推出智能產品,隨著AI Cloud落地後期智能產品應用更加廣泛。對智能產品需求強烈的是公安、交通部門。

(這兩天我發現南京幾個路口在安裝海康威視最新產品——專用智能攝像機,下圖黑色)

3.EBG、SMBG業務。這兩塊市場沒有PBG市場需求強烈,但是市場空間比PBG更大。

反過來想,我們對海康威視最大的擔心是市場對AI產品的接受程度,AI產品價格要高於普通產品,三四線城市、企事業客戶、中小企業客戶對價格比較敏感。

基於以上四點,我們認為海康威視未來三年仍能保持每年20%增長。

目前海康威視3000億市值,較高估。

風險提示:本文僅是作者學習之用,文中可能存在很多錯誤,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文中數據來自公司公開資料

作者:孔三南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