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
"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香港這片熱土從來不缺商業大鱷。從老牌英資,到船王、到現在地產四大家族。他們在香港這片土地輪番上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

"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香港這片熱土從來不缺商業大鱷。從老牌英資,到船王、到現在地產四大家族。他們在香港這片土地輪番上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富可敵國,控制的上市公司很多。其中最為出名就是長江、和黃兩個王牌,這兩個公司是李嘉誠財富江山的兩道護城河。長江主業房地產,由李嘉誠當年的長江塑膠花廠演變而來。和黃、全名和記黃埔,經營地產、港口、零售連鎖、電訊等業務,每年為李嘉誠貢獻著巨大的現金流。這麼大的公司,為什麼會落入李嘉誠的手中呢?

所謂商場如戰場,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和黃,用的是兵書《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準確地說,應該是圍魏得趙。這裡的“趙”指的是和黃、“魏”又指的是什麼呢?

"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香港這片熱土從來不缺商業大鱷。從老牌英資,到船王、到現在地產四大家族。他們在香港這片土地輪番上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富可敵國,控制的上市公司很多。其中最為出名就是長江、和黃兩個王牌,這兩個公司是李嘉誠財富江山的兩道護城河。長江主業房地產,由李嘉誠當年的長江塑膠花廠演變而來。和黃、全名和記黃埔,經營地產、港口、零售連鎖、電訊等業務,每年為李嘉誠貢獻著巨大的現金流。這麼大的公司,為什麼會落入李嘉誠的手中呢?

所謂商場如戰場,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和黃,用的是兵書《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準確地說,應該是圍魏得趙。這裡的“趙”指的是和黃、“魏”又指的是什麼呢?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65-70年代,香港發生了暴動,到70年代後英資逐步弱勢或計劃退出香港。大量的華人資本崛起。於是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的華人資本決逐英國資本的好戲。

李嘉誠在當時並不是主角,頂多算是配角。當時李嘉誠剛入行房地產不久,實力尚弱。另一位華商才是絕對主角,他就是船王——包玉剛。

"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香港這片熱土從來不缺商業大鱷。從老牌英資,到船王、到現在地產四大家族。他們在香港這片土地輪番上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富可敵國,控制的上市公司很多。其中最為出名就是長江、和黃兩個王牌,這兩個公司是李嘉誠財富江山的兩道護城河。長江主業房地產,由李嘉誠當年的長江塑膠花廠演變而來。和黃、全名和記黃埔,經營地產、港口、零售連鎖、電訊等業務,每年為李嘉誠貢獻著巨大的現金流。這麼大的公司,為什麼會落入李嘉誠的手中呢?

所謂商場如戰場,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和黃,用的是兵書《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準確地說,應該是圍魏得趙。這裡的“趙”指的是和黃、“魏”又指的是什麼呢?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65-70年代,香港發生了暴動,到70年代後英資逐步弱勢或計劃退出香港。大量的華人資本崛起。於是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的華人資本決逐英國資本的好戲。

李嘉誠在當時並不是主角,頂多算是配角。當時李嘉誠剛入行房地產不久,實力尚弱。另一位華商才是絕對主角,他就是船王——包玉剛。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包玉剛當時掌握著大量的現金,手上有一支船隊,每年運輸量排在世界的前十位,名副其實的船王。但包玉剛也有自己的痛點,隨著航空業的興起,船運業務逐漸被擠佔。多年的海上生意,現金充沛的包玉剛也想上岸,讓資產安全著陸。

於是包玉剛發起了對九龍倉的收購。九龍倉創始於1884年,是當時香港九龍尖沙咀最大的碼頭,九龍倉除了碼頭,還有大量的土地儲備,經營著電車等業務。當時主政九龍倉的英資由於經營不善,連年虧損,股權也很分散。

包玉剛全副身家砸進去,一開始在市場上面購買。這個時候,李嘉誠也花了大量資本在購買,並一度佔總股本很大份額。李嘉誠是想入住九龍倉麼?明顯不是,以他的實力,他根本拿不下九龍倉。

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九龍倉),而在和(和黃)也。

隨著包玉剛收購九龍倉越來越激烈,各種資本也紛紛進入,但最大的阻力卻來自於英資。英資原本打算撤離,但看到包玉剛的意圖,有意“吊高來賣”,一時之間,原本價格很低的九龍倉股票炒到高出天際。

"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香港這片熱土從來不缺商業大鱷。從老牌英資,到船王、到現在地產四大家族。他們在香港這片土地輪番上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的明爭暗鬥更是精彩絕倫。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的資產富可敵國,控制的上市公司很多。其中最為出名就是長江、和黃兩個王牌,這兩個公司是李嘉誠財富江山的兩道護城河。長江主業房地產,由李嘉誠當年的長江塑膠花廠演變而來。和黃、全名和記黃埔,經營地產、港口、零售連鎖、電訊等業務,每年為李嘉誠貢獻著巨大的現金流。這麼大的公司,為什麼會落入李嘉誠的手中呢?

所謂商場如戰場,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和黃,用的是兵書《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準確地說,應該是圍魏得趙。這裡的“趙”指的是和黃、“魏”又指的是什麼呢?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65-70年代,香港發生了暴動,到70年代後英資逐步弱勢或計劃退出香港。大量的華人資本崛起。於是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的華人資本決逐英國資本的好戲。

李嘉誠在當時並不是主角,頂多算是配角。當時李嘉誠剛入行房地產不久,實力尚弱。另一位華商才是絕對主角,他就是船王——包玉剛。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包玉剛當時掌握著大量的現金,手上有一支船隊,每年運輸量排在世界的前十位,名副其實的船王。但包玉剛也有自己的痛點,隨著航空業的興起,船運業務逐漸被擠佔。多年的海上生意,現金充沛的包玉剛也想上岸,讓資產安全著陸。

於是包玉剛發起了對九龍倉的收購。九龍倉創始於1884年,是當時香港九龍尖沙咀最大的碼頭,九龍倉除了碼頭,還有大量的土地儲備,經營著電車等業務。當時主政九龍倉的英資由於經營不善,連年虧損,股權也很分散。

包玉剛全副身家砸進去,一開始在市場上面購買。這個時候,李嘉誠也花了大量資本在購買,並一度佔總股本很大份額。李嘉誠是想入住九龍倉麼?明顯不是,以他的實力,他根本拿不下九龍倉。

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九龍倉),而在和(和黃)也。

隨著包玉剛收購九龍倉越來越激烈,各種資本也紛紛進入,但最大的阻力卻來自於英資。英資原本打算撤離,但看到包玉剛的意圖,有意“吊高來賣”,一時之間,原本價格很低的九龍倉股票炒到高出天際。

圍魏救趙,李嘉誠用這條計謀獲得一間資產比他大十倍的外國公司

而李嘉誠手上的股票就成了決定性的一票,如果包玉剛能得到李嘉誠手上股票,那麼就能戰勝英資,完成收購。如果李嘉誠偏向英資,那麼包玉剛收購肯定不成功。之後龍九倉的股票肯定應聲回落,包玉剛之前砸進去錢肯定打了水漂。

於是包玉剛懷著忐忑的心找到李嘉誠,他也摸不清李嘉誠的套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嘉誠居然爽快的答應了,並且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把手上所有九龍倉的股票賣給了包玉剛。包玉剛也因此得以掌控九龍倉,也就有了後面的海港城。

李嘉誠是天使麼,等著雪中送碳給包玉剛?其實他是算準了包玉剛會來找他,他也算好了,準備賣這個人情給包玉剛。因為包玉剛還有另一個身份——香港匯豐銀行的董事,而匯豐銀行又是和黃的董事。

通過送包玉剛的運作,李嘉誠以極低的代價便拿下了比他資產大十倍的和記黃埔,並且匯豐還允許他分期付款。

李嘉誠就是通過圍九龍倉來得到和記黃埔的。這場著名的商戰也被商學院編進了教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