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骨折 推拿 骨科大夫平臺 2019-09-08
"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5

患者扶拐行走鍛鍊時應循序漸進,練習次數由少到多,練習時間由短到長,儘量選擇乾燥平坦的路面進行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後,常常出現下肢腫脹,下肢出現腫脹後首先應前往醫院行下肢靜脈B超檢查排除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血栓一定要諮詢醫生進一步診治和指導功能鍛鍊,還應讓患者減少活動時間,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遠而近纏繞彈力繃帶,也可穿彈力襪,臥床時,取下彈力繃帶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必要時可給服用消腫藥物或採用中藥薰洗。

當患者扶拐下地後出現上肢麻木、手腕無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涼腫脹等缺血表現時應立即就診排除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其雙柺行走使用方法基本與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強的上肢肌肉力量(圖6)。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5

患者扶拐行走鍛鍊時應循序漸進,練習次數由少到多,練習時間由短到長,儘量選擇乾燥平坦的路面進行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後,常常出現下肢腫脹,下肢出現腫脹後首先應前往醫院行下肢靜脈B超檢查排除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血栓一定要諮詢醫生進一步診治和指導功能鍛鍊,還應讓患者減少活動時間,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遠而近纏繞彈力繃帶,也可穿彈力襪,臥床時,取下彈力繃帶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必要時可給服用消腫藥物或採用中藥薰洗。

當患者扶拐下地後出現上肢麻木、手腕無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涼腫脹等缺血表現時應立即就診排除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其雙柺行走使用方法基本與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強的上肢肌肉力量(圖6)。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6

當門診複查時醫生告訴患者可以棄雙柺改成單拐時,患者可以選擇雙柺的一支使用,但是最好選擇一根合適的手杖。因為手杖更為方便,容易攜帶,也較為美觀。然而手杖的選擇和使用也是有講究的。手杖的高度可以參考雙柺扶手的高度,還應堅固耐用,重量較輕。手杖末端應有合適的腳墊防止滑到,扶手處應有硬度合適的軟墊和握痕以增加舒適度減少手部疲勞。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5

患者扶拐行走鍛鍊時應循序漸進,練習次數由少到多,練習時間由短到長,儘量選擇乾燥平坦的路面進行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後,常常出現下肢腫脹,下肢出現腫脹後首先應前往醫院行下肢靜脈B超檢查排除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血栓一定要諮詢醫生進一步診治和指導功能鍛鍊,還應讓患者減少活動時間,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遠而近纏繞彈力繃帶,也可穿彈力襪,臥床時,取下彈力繃帶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必要時可給服用消腫藥物或採用中藥薰洗。

當患者扶拐下地後出現上肢麻木、手腕無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涼腫脹等缺血表現時應立即就診排除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其雙柺行走使用方法基本與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強的上肢肌肉力量(圖6)。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6

當門診複查時醫生告訴患者可以棄雙柺改成單拐時,患者可以選擇雙柺的一支使用,但是最好選擇一根合適的手杖。因為手杖更為方便,容易攜帶,也較為美觀。然而手杖的選擇和使用也是有講究的。手杖的高度可以參考雙柺扶手的高度,還應堅固耐用,重量較輕。手杖末端應有合適的腳墊防止滑到,扶手處應有硬度合適的軟墊和握痕以增加舒適度減少手部疲勞。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7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5

患者扶拐行走鍛鍊時應循序漸進,練習次數由少到多,練習時間由短到長,儘量選擇乾燥平坦的路面進行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後,常常出現下肢腫脹,下肢出現腫脹後首先應前往醫院行下肢靜脈B超檢查排除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血栓一定要諮詢醫生進一步診治和指導功能鍛鍊,還應讓患者減少活動時間,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遠而近纏繞彈力繃帶,也可穿彈力襪,臥床時,取下彈力繃帶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必要時可給服用消腫藥物或採用中藥薰洗。

當患者扶拐下地後出現上肢麻木、手腕無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涼腫脹等缺血表現時應立即就診排除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其雙柺行走使用方法基本與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強的上肢肌肉力量(圖6)。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6

當門診複查時醫生告訴患者可以棄雙柺改成單拐時,患者可以選擇雙柺的一支使用,但是最好選擇一根合適的手杖。因為手杖更為方便,容易攜帶,也較為美觀。然而手杖的選擇和使用也是有講究的。手杖的高度可以參考雙柺扶手的高度,還應堅固耐用,重量較輕。手杖末端應有合適的腳墊防止滑到,扶手處應有硬度合適的軟墊和握痕以增加舒適度減少手部疲勞。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7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8

手杖應柱在健側,簡單地說如果右腿骨折,應拄在左側,左腿骨折應拄在右側(圖7)。扶手杖行走時,手杖應該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圖8),然後健側下肢和另一臂擺動向前(圖9)。也可先將健側上肢持杖前移,將患側下肢向前邁,最後健側下肢和另一臂擺動向前。

"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片來自必應

柺杖是下肢骨折患者康復期重要的康復器材,也是下肢骨折患者日常生活必備的輔助工具。然而大多數患者在康復期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柺杖。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柺杖不僅不能幫助患者促進康復,反而可能會導致柺杖相關併發症發生甚至摔倒導致再次受傷。

下肢骨折患者在門診、急診復位打完石膏後或是做完手術後就需要一副合適的雙柺了,國內使用的雙柺多為腋拐。選擇腋拐首先是要長度合適,患者直立時,拐的頂端應距腋窩2-3cm,簡單的評估方法是能通過2-3根手指,腋拐過長時,患者的腋窩容易受壓,可能損傷臂叢神經導致腋杖麻痺,甚至壓迫血管導致血管栓塞,腋拐過短時患者需要彎腰走路,可能用力不當,步態不穩,容易疲勞,甚至摔倒再次受傷。腋拐扶手的高度應為患者直立,肘關節屈曲30度左右時,手腕的高度,扶手高度合適便於手部用力(圖1、圖2)。

另外要注意腋拐的材質要硬度高、重量輕,傳統的木質柺杖往往過重,新型合金柺杖往往能滿足上述要求。腋拐的末端應有質軟抗滑的腳墊防止觸地不穩而滑到,腋拐的頂端和扶手處應有質量較好軟硬合適的軟墊,頂端的軟墊可以防止腋拐壓傷腋窩和胸壁,扶手的軟墊可使手部更加舒適、耐疲勞。

選擇了合適的雙柺,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雙柺了。扶拐下地前患者應有充分的心理和身體準備。患者心理上要克服恐懼,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也應積極鼓勵患者。對下肢骨折患者來說鍛鍊好上肢肌肉力量尤為重要,可以採用握力器和啞鈴加強鍛鍊腕部、前臂和上臂肌肉力量,還可通過仰臥起坐鍛鍊腰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實際上這樣的鍛鍊在患者骨折後臥床時就應開始。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扶拐下地不應操之過急,患者可嘗試先在床上坐起,當沒有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時可嘗試坐在床邊,雙腿垂於床沿之下,適應了這一過程後可在家屬的幫助下練習扶拐站立。患者自行下床時,要先下健肢,再下患肢;上床時,應先扶患肢上床,健肢再跟上。

扶雙柺站立時要將兩拐置於雙腳前外方15~20cm處,大致為一腳的長度,肘關節屈曲20°~30°,患者要抬頭前視,挺胸、收腹。不要彎腰看腳,要保持身體挺直,背部肌肉要放鬆,使身體重心保持在兩拐與兩下肢合理支面以內,這樣身體才能平衡,穩定,不至跌倒。腋拐頂端的橫樑部分應貼於腋下兩側胸壁肋骨處,保持身體平衡,防治身體左右晃動,雙肩下垂,通過手臂、扶手將身體重量傳導至雙柺,千萬不要用腋窩壓在橫樑上支撐身體,這樣可能導致身體過分前傾影響步態,甚至損傷腋窩的臂叢神經和腋窩的血管。(圖1、圖2)開始練習可靠著牆壁,以免摔傷,扶拐站立練習好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扶拐行走了。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1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2

當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不能著地負重時”,患者應該雙手扶好柺杖,患側下肢抬起站立,行走時第一步將雙柺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邁出(圖3),第二步將身體前傾,將體重移動至雙柺,穩定身體(圖4),第三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使健側足邁至臨近雙柺落的地方(圖5)。掌握熟練後可穩定控制身體時,可以將第一步和第二部合併,健側下肢也可跨過雙柺落地點以加大步幅。當門診複查後醫生告訴患者“受傷的腿可以踩地了,但不能完全負重”時,患者還應繼續使用雙柺行走,行走方法與上述相同,只是在健側下肢向前邁出時還應緊握扶手,將身體重量分配給雙柺和患側下肢。患側下肢負重力度的掌握可以將患肢踩在體重秤上進行體會。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3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4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5

患者扶拐行走鍛鍊時應循序漸進,練習次數由少到多,練習時間由短到長,儘量選擇乾燥平坦的路面進行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下地後,常常出現下肢腫脹,下肢出現腫脹後首先應前往醫院行下肢靜脈B超檢查排除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如果出現了下肢靜脈血栓一定要諮詢醫生進一步診治和指導功能鍛鍊,還應讓患者減少活動時間,可在足部及小腿部自遠而近纏繞彈力繃帶,也可穿彈力襪,臥床時,取下彈力繃帶抬高患肢或配合按摩,以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腫脹,必要時可給服用消腫藥物或採用中藥薰洗。

當患者扶拐下地後出現上肢麻木、手腕無力、不能持物,或上肢冰涼腫脹等缺血表現時應立即就診排除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

肘拐可以避免腋窩部位神經血管受壓損傷的可能,其雙柺行走使用方法基本與腋拐相同,但是使用肘拐的患者需要更強的上肢肌肉力量(圖6)。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6

當門診複查時醫生告訴患者可以棄雙柺改成單拐時,患者可以選擇雙柺的一支使用,但是最好選擇一根合適的手杖。因為手杖更為方便,容易攜帶,也較為美觀。然而手杖的選擇和使用也是有講究的。手杖的高度可以參考雙柺扶手的高度,還應堅固耐用,重量較輕。手杖末端應有合適的腳墊防止滑到,扶手處應有硬度合適的軟墊和握痕以增加舒適度減少手部疲勞。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7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8

手杖應柱在健側,簡單地說如果右腿骨折,應拄在左側,左腿骨折應拄在右側(圖7)。扶手杖行走時,手杖應該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圖8),然後健側下肢和另一臂擺動向前(圖9)。也可先將健側上肢持杖前移,將患側下肢向前邁,最後健側下肢和另一臂擺動向前。

下肢骨折要拄拐,正確使用很重要

圖9

來源:西安市紅會醫院夏治冰去 任程

本文為骨科大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複製使用,違者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