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李華談重視易經的好處

國學 易經 占卜 周文王 佛地禪寺 2017-06-06

羅李華談重視易經的好處

羅李華談重視易經的好處

易經告訴我們:宇宙萬物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充滿無限活力與生機。其“象數”可以用於占卦。“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啟示我們人生的征途:培養能力、增強能力、啟發智慧。是趨吉避凶,自求多福的智慧。

易經的形成分三個階段: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

易經講的是天地間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人應乎天地間的自然規律而生存。從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體驗出做人的道理。

易經用於占卜,乃大道小用。易經的精髓,乃其哲學運用。易經包羅萬象,大道相通,可融入於各大領域。早在炎帝、黃帝之前的伏羲已經衍生了先天八卦,歷經周文王、孔子等先賢的不斷完善,才有了現行的《易經》。在千百年來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逐步衍發了:算命、風水、占卜、奇門、擇日等玄學學科。

關於占卦,荀子說,善為易者不佔。因為修德在人。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如果真要佔卦,則須遵守“三不佔”的原則:不誠不佔,不義不佔,不疑不佔。

易經文化源遠流長,被稱為百經之首。其隻言片語,能通萬物;究其一理,能察萬端。一晝一夜,花開花謝;一春一秋,物故人新。世之大,宇之奇,人事之渺茫,變化無常。得失成敗,盈虛依伏;大而名利,細而飲啄。丁茲盛世,人心澆薄,溯行道來,凡際遇順利、聲譽暢達者,莫不外乎高人裨輔。

作為易經從業者,應當以客觀辯證的態度對待易經,在古人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熟讀聖賢書,廣行千里路,運用平生所學、所聞、所悟,結合儒學、道學、佛學等正法,做迷惑者的指路明燈。研究易理,旨在指引困惑者知命改命;知命者,知何可為,如何為,達成趨吉避凶改善命運之效果;不知命者,不可為之而為之,有如黑夜推車,舉步維艱。

先輩對《易》的重視如下:

唐朝虞世南曰: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組閣原則:不知《易》者,不得入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理、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史記》:“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子曰:“假我以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帛書》:“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

毛澤東與易經。“光澤大海,普照東方”,“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才使他得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矛盾論中“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矛盾無時不在”與易經的太極陰陽如出一轍。

蔣介石與《易經》。豫卦的六二爻辭:“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彖》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他的臨終遺言:“是非審之於己,譭譽任之於人,得失取之於數。”

羅李華談重視易經的好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