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國學 易經 李華 政治 佛地禪寺 2017-06-02

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少數人領導多數人,怎樣才可以成為那個號令群雄的人呢?

古云:“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了解現在的時代趨勢,必須懂得古代的歷史。為什麼很多做大事業的人,都很注重歷史?因為不注重歷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經濟,也不懂商業。

過去唐太宗就常常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教導太子,讓他吸取古人的經驗,避免在同樣的錯誤上栽跟頭。而他自己更是以史為鏡,勵精圖治,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古人常說,讀以往之歷史,可以開悟明智。鑑別是非對錯,知道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是一個智者的行為。反觀如今,科技進步,百家爭鳴。很多人在事業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精神層面卻嚴重匱乏。

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必須要懂得歷史。要懂得預先觀察自己在事業上的得失成敗,必須要拿古代做鏡子,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

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老子說過:道,可以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但是它對眾生卻沒有任何要求。這是天道。一個人如果可以達到天道的境界,又能夠切身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那他就是聖人。

不學傳統文化而做事業,就像想要在枯竭的河塘裡尋找生命,常常被眼前的假象矇蔽,對生活更是表現出一副司空見慣的麻木。

不管古代還是現在,古聖先賢的智慧就像江海一樣廣袤。用今天的成就去否定古人的功績,是不可取的行為。所謂:日出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當今的文化摻雜著過多功利,將它們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往往只能看到樹木而見不到森林。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急躁。除了吃喝住行,完全不考慮精神的追求和提升。

我把在這裡倡導學習古聖先賢的舊學問,不是因為頑固呆板,食古不化。實在是當下矯正功利的需要,以使每個人都具備清醒的覺知,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表裡如一的精神品質。

羅李華易經智慧之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結語:觀察現在的一些問題,宜以過去經驗教訓作為借鑑;沒有過去的經驗教訓,就沒有今天的成就。啟示我們只有注意借鑑歷史的經驗,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抓住機遇,做好工作,財富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