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疑》怎樣學習論語?

國學 論語 大學 中庸 誠敬學修苑 2017-05-17

《論語述疑》怎樣學習論語?

頂禮!
一切空王所顯現,大成至尊聖先師,
十哲賢士七十二,三千弟子所集語。
我今習誦思惟故,願於心行而得一。

【01】學習《論語》也好,學習《大學》也好,學習《中庸》、《易經》、《老子》也好,絕不同於學習一般的學問。讀這些書,也絕不同於讀小說散文,更不是讀報紙上的花邊新聞。現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急躁,心靜不下來,不能融入到所作的事情當中去。做事情總想找一些捷徑,譬如學習古文,書店中的書架上的註釋本、文白對照本很多很多,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有志於弘揚傳統文化的人士,還是有志於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士,都想僅僅通過古文的翻譯就想掌握古人的意趣,尤其是古聖先賢的思想。竊以為這樣做,有許多的不可。

【02】讀古文第一條,必須心靜;第二條,必須反覆思維。就象品茗,要細品慢酌,不斷回味,香氣香味才能出來。讀古文也是一樣,如果想速成,我看是沒辦法。讀古文是造就君子的途徑,速成出來的只能是似君子,或偽君子。

【03】《論語》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特別是學習古文應該學思並重,不可偏廢。

【04】在《大學》的開篇中已經把學習閱讀的方法告訴我們了:“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止定靜安,這四個字的意義實在不好區分。我現在做個譬喻,來表達這四個字所表達的狀態。譬如我們開車,前面就是懸崖,懸崖就是止,我們知道前面有懸崖,就是知止;這時候我們踩剎車,這是定;車停下來了,這是靜;車一直在那兒停著,這叫安。又譬如,我們讀《論語》,讀到“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般情況下就讀過去了,沒有疑問。如果突然想起來,整天學來學去地不斷地重複學習有什麼意思?就會產生疑問,於是停下來,反覆思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產生疑問,這是知止;停下來不往下讀了,這是定;這時候吸一口氣,讓心平靜下來,這是靜;保持靜的狀態持續一會兒,這叫安;這時候開始思維,聖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別是老糊塗了吧?進而想,聖人畢竟是聖人,怎麼會糊塗呢?肯定是我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樣不斷地思維反覆地想,查閱相關資料,最後得出定解。噢,原來開篇第一句話,是教導我們怎樣學習《論語》。學了以後,要用,用才會產生喜悅。習,是用的意思,不是複習的意思。我們學了《論語》,就要照著《論語》的教導去做,學以致用,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共同探討學習,不也是很快樂嗎?對於自己的缺點與錯誤,人不知而我也不隱藏隱瞞,不也像個君子一樣嗎?

【04】所以學習《論語》也好,《大學》也好,首先要知止,而後要定靜安,然後是反覆思維(慮),最後才能得。事實上是得無所得,當你學到的東西與你融為一體時,不可能再失去或者忘記,所以是無所得。因為如果有所得,必有所失。現在的學習方法,多數是得失學習法,無論你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學的東西,一旦走上社會,多數知識都已經忘記。

【0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學習一定要有重點,要知道哪些是本質的東西,哪些是現象的東西,哪些是因哪些是果,要知道先後次第,這樣才貼近於學習之道。如果顛倒次序,那就是背道而馳。一定要次第修學,這樣才能趨入大學之道。

【06】《論語》之所以是一條一條的語錄,就是便於我們去參究。就象禪宗參話頭一樣,就是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當思維力凝聚在一點爆發時就會產生悟解。於是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過而已。成年人應當如此學習《論語》,繼而照此悟解去行去做。

【07】兒童學習《論語》,則不應跟成年人一樣。兒童學習《論語》,應注重音韻聲調,習於唸誦。由此調節氣息,順應自然生長之道。音韻應於五髒,聲調徹於六腑。由正確唸誦故,調和於內,舒之於外,長養先天正氣,固本正源。今之朗誦,多違此道,只知扯著喉嚨大喊大叫,傷氣傷血,於兒童生長髮育實則不利。因此兒童讀經不可不慎也。

【08】由唸誦故,聲音徹於耳根,意念植於心識,自然記於內心深處。雖然憶之不得,好像沒記住,但逢於外緣時,自然現於心中,或誦之於口,或流之於筆,照章而行,落於實處。所謂逢於外緣,就是在後來的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跟語錄相似的情景時。

【09】那麼成人是不是不用修誦呢?非也,成人亦當多多修誦。修誦理其氣,思惟正其心,所謂格物致知也。由誦習故,意念純淨,身心端正,所謂意誠心正身修也。是以能無大過,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