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先生|《孟子》心得:舜為天下做出了孝的榜樣

國學 孟子 中國歷史 舜帝 四川正道文化 2017-06-08

【揚揚導讀】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孝順父母,尊敬兄弟,是人的根本。孝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基本,也是中國文化的精神。對於今天的社會,尤其需要提倡孝道精神,追求崇高的品德。唯有如此,才能愛父母、愛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舜帝孝感天下,以德報怨的品德,使他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到成為歷史上萬民愛戴的一位聖君,中華民族的楷模。北京青年講師水源先生在《孟子》心得中,給我們講述了“天下第一孝”的故事。

水源先生|《孟子》心得:舜為天下做出了孝的榜樣

孟子《盡心下篇》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大意是,孟子說:“舜在鄉下幹活,吃乾糧野草的時候,似乎要這樣過一輩子;等他成為天子,穿華貴衣服,彈著琴,有堯的兩個女兒侍候他,又好像是本來就有的一樣。”

孟子接著說:“當初舜居住在深山之中,與鹿和野豬同處,他之所以不同於深山野人,是因為但凡聽到善的話,見到善的行為,就立刻身體力行。像江河決堤,氣勢充沛,誰也不能阻擋。雞叫就起,孜孜不倦求善的,就是舜一樣的人,雞叫就起,孜孜不倦求利的,就是盜跖一樣的人。兩類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求善還是求利。”

水源先生|《孟子》心得:舜為天下做出了孝的榜樣

相傳舜是中國歷史上五帝之一。舜的父親叫鼓叟,給他娶了後媽,生了一個叫象的弟弟。這個爹、後媽和弟弟真是歷史少有的超級噁心壞蛋組合,總想整死大舜。有一次舜在屋頂幹活,爹媽們就在下面放火。舜藉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而幸運逃生。又有一次,舜在地下挖井,事先在井壁上挖出一條暗道通向外面。挖井挖到深處時,爹和後媽就往裡面填土,想活埋舜。但舜藉助暗道跑出去,又一次成功脫險。然後一家人又若無其事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的生活在一起。舜不僅不怪罪,相反只要父親不高興,就想方設法地讓父親高興。堯帝知道後非常感動,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後來還把天下傳給了他。他成為至高無上的天子後,對父親一如既往的尊敬,還把弟弟象封為諸侯。

傳說舜的孝道感動了天地,大象為他鋤地,百鳥為他播種。元代編撰的《二十四孝》裡的第一孝感天動地就是這樣來的。

水源先生|《孟子》心得:舜為天下做出了孝的榜樣

孟子感嘆說:“把整個天下看成如同草芥一樣的,只有舜啊。舜認為得不到親人的親情,不可以作為一個人;不能順從親人,不能成其為兒子。因此舜竭盡侍奉親人的道理而使父親達到了高興、愉快的心情,這才是大孝。大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際關係的實質,他是從建立相互親愛的關係和選擇最佳行為方式出發做事情,而不是裝裝樣子。”所以當學生桃應問:“假如舜是天子,皋陶當大法官,壞蛋爹瞽瞍又殺人了,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有殺傷力的啊,挑戰孟老師脾氣呢。但孟老師很輕鬆就回答了,說舜會讓人把惹事爹抓起來,然後再偷偷地帶著爹逃跑到海邊,放棄天下就如丟棄破草鞋一樣。只要陪著爹,那快樂是可以忘掉天下的。

舜是一個東夷之人,從小沒有了媽,住在深山之中,十足的鄉下人,爹和後媽,弟弟不僅不喜歡他,還總想弄死他,日子實在很苦逼。但他從不抱怨,時刻學善行善,盡心孝敬父母,關愛弟弟。視名利如草芥,卓越的品德感天動地,獲得了堯和天下人的共同認可,最終成為了後人稱頌的賢王。

水源先生|《孟子》心得:舜為天下做出了孝的榜樣

回到本文的開頭,孟子說當舜在鄉下的時候,雖然日子很苦,吃野菜乾糧,但時刻修煉自我,到後來當了天子,有美麗賢惠的兩個妃子陪伴,他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和當初在鄉下一樣的。這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我們專注於修煉自己的內在品德,內在善行後,你就會內心充盈,與天地萬物融和一體。此時,名利財富皆如浮雲。即使後來貴為天子,仍然保持著高尚的美德。舜曾受到父母、弟弟的欺凌,甚至置他於死地。但舜對父母依然不失子道,對弟弟十分友善,這種崇高的德性、寬闊的胸襟和對孝道的堅守,值得讚頌。也正因為舜的德性崇高,而得到堯帝的欣賞,並傳位於舜。舜成為了受民擁戴的明君。

行善盡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是最有殺傷力的魅力之神。品德之光猶如太陽之光,米粒之珠怎能掩其光芒呢?無論鄉下人還是城裡人,我們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出生,侷限於出生之爭,格局太低,唯有修煉品德,成為有德之人,如舜一樣,這才是真正的高貴和魅力!這也是人民之福,社會之福,國家之福!


今日頭條:四川正道文化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揚揚

QQ: 336446162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