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國學 論語 孔子 衛靈公 儒家國學文化 儒家國學文化 2017-09-18

在《論語》中,孔子常把“君子”與“小人”比較而論,從道德修養、人格理想、義利觀和行為觀等方面區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兩者根本的區別,教導我們如何成為君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君子與小人價值取向不同,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一個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把不義而來的富貴比作浮雲,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與堅持己見的操守,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為共同謀利,各懷損他利己之鬼胎,表面上強求一致,轉過背來就互相攻擊,故同而不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與人為善,所以“坦蕩蕩”。小人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受各種利慾驅使,經常陷入憂懼之中,所以“長慼慼”。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四、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篇》

君子遇到矛盾時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孔子說,君子能“內省不疚”、“過則勿憚改”,認為君子能夠不斷反省自己,砥礪自己的品格。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作為君子,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小人則只顧眼前利益,為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擇手段。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六、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

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風,小人的品行好比是草,風在草上刮過,草必定向一邊倒去。孔子認為君子有教化百姓的社會職責,是肩負社會重任的中堅力量,“以天下為己任”。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則不懂得天命而不知敬畏,不尊重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輕侮聖人的話。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八、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孔子周遊列國,在陳國斷糧,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即使陷於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堅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會肆意胡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以義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君子會用道義來團結大多數人,而不是用利益去勾結一小撮人;小人則用利益去勾結別人,卻不會用道義去團結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君子心裡裝著道德和法制,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會在道德和法制的約束下進行,小人心裡想的是自己家業、能得到的利益和好處,做事以一己得失為標準,就會不擇手段。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十一、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對於一個君子或者人才而言,不能用小事情去考驗他,因為他雖然在小事情上常常表現得糊塗,但是他自身所具有的才能、胸懷和品德卻足以擔當大任。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十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泰”“驕”兩種狀態,因其形似,故而難辨,君子之泰“望之儼然”,只有走近他,才知他是君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十三、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君子應當勇敢,但有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也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更會因為勇敢而淪為盜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