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病態

國學 南懷瑾 老子 孔子 傳承網 傳承網 2017-08-26

南懷瑾老師: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病態

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病態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什麼叫“企者不立”呢?且看我們現在有許多公司,取名叫企業公司。什麼叫“企”呢?把腳尖踢起來,不斷向前開展叫“企”。這樣踮起腳尖來,能站多久呢?其實,是難以長久立足的,練過功夫的人,也不過站一短暫的時間。平常時,人們很少要那麼踮起腳來站立。也許是個矮子,為了與人比高,才這樣做,或者,偶然遠望,才那麼踮起腳來。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這便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跨者不行”,是說跨開大步在走路,只能暫時偶然的動作,卻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遠路,那是自取顛沛之道,不信,且試跨大步走一二十里路看看。大步走,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因此,老子用這兩個人生行動的現象來說明有些人的好高騖遠,便是自犯最大的錯誤。“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騖遠。如果把最淺近的、基礎的都沒有做好,偏要向高遠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願自毀。由這兩個原則的說明,就可明白“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四不的道理。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人類的通病,一般人的心理,大多具有這些根本病態。舉一個現在社會上常見的例子,當我們經常到一家名餐廳宴會,這家會做菜的名廚師,在我們吃飯當中,出來打一照面,招呼貴賓的時候,我們就要向他恭維幾句,或者敬他一杯酒,表示他做的菜真是高明,不然,他就很掃興,“嗒然若喪其耦”了!如果說:你的菜做得天下第一好。那麼,雖然他這時還掛著一臉的油煙,累得要死,可是心裡的滋味,卻舒服得很,這是一般的常理。所以,老子在這裡再三說明,一個人有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能反省,知道自加改正才好。但從道理法則上講,這些心理的行為,卻是“餘食贅行”。“餘食”是多餘吃的。等於一個人飯已吃飽了,再吞一口都吞不下去,但還要再吃一個大面包,這一下非得胃病不可,甚至還要去看醫生,或者是要開刀呢!贅,就是瘤子,等於甲狀腺腫大,脖子就會長粗了。我們正常的身體,在任何部位,長出一個瘤子,那當然是多餘的。像我們合掌的時候,五指就夠用了,有的人長出六個指頭,這就是“贅指”。多一個指頭就麻煩,手套還要另做。“物或惡之”,任何一樣東西,都有自然的定形,變體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過分地長出來一個多餘的附件,不但自己增加負擔,而且令人討厭。何況一個平常的人呢!假使你這個人已經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又何必一定要別人加說一句你太高明。你是不是高明,別人慢慢自會看清楚的。假如自己天天喊我很高明,除了做廣告以外,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有道之士,自處絕不如此,絕對沒有這種心理行為,才算合於道行。

但是,所謂“有道者不處”的“有道者”,難道是專指“入山唯恐不深,避世唯恐不遠”的山林修道之士嗎?當然不是如此,綜合老子所謂的“道”,既不如佛家一樣的絕對出世的,也不是如儒家一樣的必然入世的,它是介於兩者之間,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的。換言之,有體有用,道體在形而上的自然,道用卻在萬物萬事,平常日用之間。因此,他的道,也正如孔子的門人曾參所著《大學》一書中所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不能離開此道。

因此,老子前後所說的知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體而言,有同於佛說的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用而言,又同於孔子所說的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恰如其分。所以,它不但只限於個人自我的修養,僅是修道者的道德指標,同時,也是所謂帝王學——領導哲學最重要的信守,最基本的修養。

【南懷瑾老師】記住這“四不”名句,終生受用不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