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仁、義、禮、智、信”觀中華文化之美

國學 孟子 孟母 魏惠王 南方都市報 2017-05-13

5月6日,深圳南書房家庭經典閱讀書目《孟子》作品獲獎者、閱讀推廣人晉玉東來到梅林街道新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轄區親子家庭開展“發現中華文化之美:仁、義、禮、智、信”的國學講座,活動旨在以中華文化之美啟迪青少年兒童心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今天我們重讀中華傳統文化,所為者何?”當天,主講人晉玉東首先擲地有聲的拋出這個問題,引起現場熱烈討論。隨後,他詼諧幽默地引用孟子與梁惠王的義利之辯:“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將今天的主題“仁、義、禮、智、信”接引出來。接著又以《孟母三遷》、《斷杼教子》、《孟子休妻》及《殺彘教子》等故事啟發現場親子家庭:環境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以及從自身思考如何做一位理智的好父母。所謂的父慈子孝並不是有愛無教,更多的是懷著愛去責備,強調親子間的“法度”和“規矩”,讓孩子的心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隨後,閱讀推廣人晉玉東以優美醇厚的嗓音吟誦一曲《將進酒》展現中華詩詞的魅力,接著將《齊桓晉文之事》娓娓道來,闡述孟子的主要思想: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有“四端”。仁者人也,孟子最關心的是怎樣成人,關心的是“不忍人之心”即仁心。孟子所說的一個完整的人,應有“仁義禮智”這四端,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所以異於飛禽走獸,就在於這幾希的“四端”,進而推導出人性的向善論。為人立身行事要修得一顆仁義、道義、敬畏、智慧、誠信的心,才能擁有完整的人格。

晉玉東介紹,今年是儒學大家“亞聖”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誕辰2389週年,孟子作為生活在人類文明軸心時代戰國時期人物,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出了亙古不滅的貢獻,其思想至今流動著新鮮的血液。孟子曾說“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尤其在當今這個熙熙攘攘、越來越物質化的社會,如果能夠在青少年兒童心中埋下一粒“仁、義、禮、智、信”的種子,意義不言而喻。

同時,此次講座亦是傳頌孟母偉大的“母愛”文化,我們從“孟母”身上不難看出母親在鑄造人類文明過程中所起到的偉大作用,母親教育是民族文化和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石,也是一切教育的源頭。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設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文化內涵的“母親節”,閱讀推廣人晉玉東就此呼籲設立我們國家自己的“中華母親節”,更好地傳承我們本民族偉大的“母愛”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