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解《道德經》三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

國學 老子 孔子 文化 鱉慫吧嘰客 2017-07-17

萌解《道德經》三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

上等“德”(屬性)不拘於具體德性(屬性),如此所有德性它都有。下等“德”(屬性)拘於某些德性,便有不能之“德”,反而是缺德。

上等德因德性完備而能處自然而自然而,不見其(莫須)作為而無死路。下等德因德性有缺而不能處自然以自然,常有所作為以自強生存。

上等的“仁”處仁,而不自以為居,為傲,為功,不以為自己仁;但上等的“義”處義,必自以為義。可怕的是上等的禮,以禮待外而外不以禮相返,便會扔禮而憤怒暴躁,甚至暴行。

所以,失上德(上德,即是道的德性。失道即失上德),然後而有德(下德);失下德(不自強)而後講義;失義(黑白不分,不知廉恥)而後行禮。禮行於世,已無忠信可言,逆行胡為皆源於此。

前面說的下德、義、禮、都是上德之光鮮華麗的虛表,是愚人愚己的根禍。

所以聖人遵循道之上德(厚德)而不處下德(缺德),抱上德之一實而不浮於下德、仁、義、禮之類。

取道之厚實舍世之浮華已!

萌解《道德經》三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

編外話:

再觀此篇,方知原來對聖人的認識還是低了。

道無德以為大德、上德、完備之德,實德。(德依然當屬性講)。聖人遵循道德,其無形無象,無所為而無不為。怪不得孔子說老子猶如雲中神龍,不得其真容。

聖人處道,無德,更談不上仁、義、禮這些道的浮華一面。故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當然,這應該是老子站在凡世人的立場來說聖人,說天地的。此處老子站在天地,站在聖人的角度來看凡世之人,取道之浮華而自沾,自以為是,實是自己愚自己,自以為芻狗。應該是這意思吧?

萌解《道德經》三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

但我們凡世之人取道之浮華,老子在這裡也是給出了層次:

上層:修德——自強不息

次之:取仁——厚德載物

次之:失仁講義——不知常,黑白已顛,廉恥已無,是非不在

再次之:失義講禮——忠信喪失

再再次之:失禮行暴——禍亂已至,老子已經懶得往下說了。

萌解《道德經》三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

漫談《道德經》三七章:自強難在認知道,人知道以處平安,王候知道以保太平

萌讀《道德經》三六:物竟天擇,適者生存 VS 無為而無不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