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大衍之數”:有50,為何只用49

國學 易經 占卜 朱熹 源易緣 源易緣 2017-09-14

《易經》中的“大衍之數”:有50,為何只用49

《易經》的繫辭上傳有句話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由此得知,“大衍之數”一詞出自《易經》。

(一)

大者,太也;

"衍"字:通“演”,從水,從行,是推演的意思。

“大衍”,太極的演化和流行,就是演天地之變。

而“大衍之數”,是指推演天地萬事、萬物用的數。

《易經》中的“大衍之數”:有50,為何只用49

《周易》中說,大衍之數為50。

50數的來歷,卻沒有說明註釋。

這就給後來的易經先賢,留下了諸多的發揮空間。

(二)

西漢學者京房說,“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則說:“天數二十有五之倍數,合五十”;

而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這樣解釋:“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

《易經》中的“大衍之數”:有50,為何只用49

“凡天地之數50有5”。

天為生數是1,地為成數是2,天數25,地數30,天地生成之數共55。

就是說:天數和地數總計之和為55。

那麼,《易經》中的“大衍之數”,為什麼是50?

(三)

眾議紛紜中,"源易緣"覺得下面這三個解釋更合理些。

1、大衍之數50,是已有成數5在其中,故天地生成之數55去5為50。

2、古人計數是以10為基數(十進制),在天地之數中50就是大數。

3、《易經》是簡易之學,從而省去‘50有5’中的‘有5’。

《易經》中的“大衍之數”:有50,為何只用49

之所以“其用40有9”,是指古人在占筮中,準備50根蓍草,取出一根,橫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極”,在整個運算過程中過程不持不動。

占筮過程中,真正的只有49根在進行運算。

這就是所謂的,“其用40有9,太一(太極)不用。”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