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涉六項違規 證監會祭出懲罰“組合拳”

國海證券 投資 金融 基金 財經雜誌 2017-05-23

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涉六項違規 證監會祭出懲罰“組合拳”

《財經》記者 秦嘉敏/文 楊秀紅/編輯

國海證券債券風險事件將被證監會嚴肅處理。5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佈會披露了擬對國海證券及有關人員的處理意見,國海證券資管、經紀、投行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相關人員受到嚴懲。

業內人士分析,證監會這次處罰是成體系的,不僅暫停公司業務,而且對一系列相關人員也採取措施甚至取消執業資格。這是監管方面第一次針對類似事件採取“組合拳”。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監管層對國海證券的處罰“總體看還是比較重的,不過肯定也是事出有因”。

國海證券公告顯示,對於監管部門指出的問題,公司將深刻反思,舉一反三,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繼續深入整改完善,推動合規、風控、內控對人員、機構、業務、產品的全覆蓋,推進公司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公司經營穩定,流動性風險可控。

涉嫌六項違規遭重罰

在國海證券債券風險事件被曝光近半年後,近日,證監會對其開出一紙罰單。

據悉,2016年12月國海證券債券風險事件發生後,證監會對國海證券債券交易業務、資產管理業務,以及與之相關的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等事項,進行了全面的現場檢查。檢查發現,國海證券存在內部管理混亂、合規風控失效、違規事項多發等問題。

根據相關公告,國海證券存在六項違規行為:一是內部管理混亂,資產管理業務部門管理鬆散,員工激勵約束機制失衡,人事管理混亂;二是合規風控失效,合規審查流於表面,隔離牆制度形同虛設,風險監控未有效覆蓋;三是資產管理業務運作違規,業務人員代簽名、代蓋私章現象嚴重,資產管理部門協助投行部門銷售債券,資產管理產品和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信託產品存在異常交易,產品發生重大變更未及時告知客戶,投資主辦人與實際管理人不符;四是張楊等員工違規假冒公司名義對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五是深南大道營業部副總經理姚芳違規為客戶與他人之間提供融資中介服務;六是對清溢光電等IPO保薦項目的核查不充分。

針對上述違規事項,5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擬對國海證券採取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及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一年的行政監管措施,責令公司在一年內限期改正,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

同時受罰的還包括相關涉案人員。證監會擬對國海證券債券風險事件中張楊、郭亮2名違規人員認定為不適當人選(分別在10年、8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相關職務),其涉嫌違法問題移交稽查部門調查處理,對與事件相關的5名違規人員移交中國證券業協會註銷證券執業資格,對負有管理責任的2名分管高級管理人員撤銷任職資格,對負有監督責任的3名歷任合規總監公開譴責,對其他有關人員責令公司進行處分。

此外,對負責國海證券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證監會還將對其執業質量進行核查後,依法處理。

業績恐受影響

國海證券公告表示,若公司被正式採取上述行政監督管理措施,在相關決定正式下發之日起一年內,公司債券承銷、資產管理、新開證券賬戶業務開展將受到不利影響,並可能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根據國海證券年度報告,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8.38億元,利潤總額14.2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10.16億元。在行業整體業績大幅下滑的環境下,國海證券2016年度營業收入同比降幅較行業均值低20個百分點,淨利潤同比降幅較行業均值低6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國海證券共管理26只集合計劃、115只定向產品和9只專項計劃,受託資產管理規模1337.98億元,同比增長159.65%,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123.15%。

業務結構方面,2016年度,國海證券非經紀業務佣金收入佔比達到79.46%,其中股權、債券融資收入佔比27.01%,信用業務收入佔22.31%,四家子公司合計收入佔比19.00%。

前述券商分析師對《財經》記者表示,一般而言,投行業務要靠流量。資管業務相比較而言對流量的依賴也比較高,產品備案要停的話確實影響挺大。根據處罰結果,國海證券老產品到期後,新產品將無法發行。另外,經紀業務跟拓展新開客戶的關係沒有想象的那麼大,跟市場的關聯度比較高。

他表示,對於國海證券的處罰市場也是有一些預期的。只不過相比於近幾年的類似事件,最終處罰的結果“比較特殊”,非自營類的業務基本上都受到影響。具體的影響需要結合業務結構做出分析。

5月19日,國海證券接到第一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西投資集團”)通知,計劃在二級市場進一步增持不超過總股本2%的國海證券股份。廣西投資集團堅定不移地支持國海證券的發展,增持系基於對國海證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

吊銷牌照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在證監會對國海證券處罰結果落地前,市場上還曾傳出一波國海被吊銷牌照的風波。5月5日,市場上出現“國海證券突發重大變故,國海被吊銷券商資管牌照”等傳聞。但證監會的最終處罰結果令上述傳聞被證偽。

5月19日的發佈會上,張曉軍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加強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監管,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促進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他表示,對經營管理混亂、合規風控失效、違法違規頻發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證監會將依法採取暫停甚至撤銷業務資格等措施;對不履職、不盡責的高級管理人員,依法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撤銷高管資格等措施;對未勤勉盡責的合規負責人,依法追究其監督、檢查責任;對違法違規的“害群之馬”,堅決清理出從業人員隊伍。

這也意味著,撤銷業務資格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2016年12月13日,國海證券發生債券風險事件,公司原員工張楊等人,以國海證券名義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未了結合約金額約200億元,涉及金融機構20餘家,給債券市場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此次證監會對國海證券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繼續秉持了“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理念。

證監會表示,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應當引以為戒,加強對核心業務、重點崗位、關鍵人員的管理,牢固樹立依法合規經營理念,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加強內部管控水平,切實發揮合規風控作用,有效保障各類業務規範運營,不得采取人員掛靠、業務包乾等承包方式實施過度激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