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多為百姓辦實事 收穫更多“獲得感”

郭峰 農村 合作社 農民 當代先鋒網 2017-04-21
郭峰:多為百姓辦實事 收穫更多“獲得感”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陳振垚

“初心,就是要為老百姓乾點實事”。2014年郭峰從石阡縣縣城調到極貧鄉鎮國榮鄉任黨委副書記、鄉長。4年過去了,國榮鄉變了樣,老百姓的腰包也變得越來越鼓了,但這位鄉長的初心沒變“還是得為老百姓乾點實事”。

郭峰:多為百姓辦實事 收穫更多“獲得感”

村集體合作社模式在國榮鄉快速發展,圖為國榮鄉建英村合作社正在搭建的大棚。

喝上放心水 潤了百姓心

“水啊,水”,郭峰感嘆道,國榮鄉被“水”深深地遏制住咽喉,別說發展了,就連居民們日常的飲水都是大問題。

由於山高坡陡、水源位置低,工程性缺水異常嚴重。國榮鄉域內主要河流廖賢河高程500米左右,大多數老百姓居住在海拔700-1000米的地方,生產生活用水極為短缺。

天干時為了一桶水鄰里間大打出手,糾紛不斷;一瓢水淘完米後洗菜,洗完菜還要用來喂牲畜;只要逢下雨天,每家每戶家裡只要是能盛水的器具都裝滿了水,以防天干。這就是3年前國榮鄉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農民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還談什麼發家致富啊?讓老百姓有自來水用,用上乾淨水,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郭峰說道。為此,國榮鄉幹部班子上下一心,決心打贏這場“水”仗。

近年來,國榮鄉先後啟動了代山、葛岸等9個安全飲水工程,完成了龍河溝小型水庫規劃設計、評審工作。木瓜溪抗旱水利工程項目及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也正在陸續開展中,國榮村等多個村寨已基本解決用水問題。

“鄉里有些過於偏遠的村寨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倍感壓力的巨大。但看到很多村子的村民使用自來水時的幸福神情,我們幹勁更足。”郭峰說。

算好增收賬 助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你們家地裡每年產糧食1000斤,家裡人口糧只需要600斤,還有400斤你會怎麼處理?”郭峰問道。記者答:“賣掉!變成現金然後存在銀行以備不時之需。”“你錯了!”郭峰笑著說道,農民們會結餘價值1000元的糧食用來餵豬,把豬喂得更肥,賣完豬肉可以多收入300元。

“這就是我們基層工作者面對的現實,老百姓不懂合理轉化手中的財富,更不知道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資源,有時候還可能使手裡的財富貶值。”郭峰說,以前下村裡開展工作,老百姓們見面就圍上來反映情況,基本都是反映自己有多窮,有多麼急需政府的資金幫扶。

國榮鄉缺水、缺電、產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突出。但最讓國榮鄉黨委班子頭疼的是村民“三盼”(盼望直接發錢、盼望政府包辦、盼望幹部包乾)、“三怕”(怕丟貧困帽、怕出錢出物、怕觸及自身利益)現象和“等、靠、要”思想問題根深蒂固。也有極少數想在農村幹實事的農民,但由於缺少資金和技術,他們始終不敢邁開那一步。

扶貧先扶志。為了讓老百姓敢生產,想生產,讓他們從山間地頭的泥土裡看到致富的希望。國榮鄉始終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多次開展群眾教育活動。由各村的合作社帶動,讓群眾從山裡的窮窩窩“走出去”,去和外面的先進農村交流“長知識”,再把山外的先進致富思想‘帶回來’。

“種一畝地,豐收的話最多能收400元,但是如果把土地流轉給村裡的合作社,每年每畝能收180的租金,還能在合作社幹活,70塊錢一天,一個月下來差不多就是3000塊呢。”國榮鄉建英村村民陳元軍一邊掰著手指頭一邊認真地和記者算著他的這筆“划算賬”。

“實踐證明我們的做法是有效果的。現在我們幹部再到村裡開展工作,老百姓們見面還是會圍上來反映情況,但現在大多數反映的是‘我有什麼,我能幹成什麼事,我想幹成什麼事’。”郭峰說到,自從鄉里建起合作社帶著老百姓們出去“長見識”後,老百姓們致富的思路更開闊了,幹事的勁頭也更足了,日子自然也會越過越好。

郭峰:多為百姓辦實事 收穫更多“獲得感”郭峰:多為百姓辦實事 收穫更多“獲得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