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 樂器 音樂 日本 肉卷笑話 2017-04-30

小編先來講講鼓浪嶼的歷史吧!

鼓浪嶼開拓於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鄭成功曾以此為軍事據點屯兵操練,對抗清兵。目前日光巖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臺、石寨門故址。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曾佔領鼓浪嶼,直到1845年撤軍。1843年後,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佔領臺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902年1月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臺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這段時期,有很多傳教士來到鼓浪嶼,他們建立的學校對中國現代教育有重大影響,例如:1898年,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夫人韋愛莉到鼓浪嶼傳教時創辦的“懷德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

1949年10月,鼓浪嶼解放。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3個海水浴場:大德記海水浴場,在皓月園附近,風景非常好,本地人去的多。港仔後浴場,有安全員,遊人很多,在菽莊花園旁。美華浴場,比較安靜,在鼓浪嶼別墅碼頭旁,人不多。來了這裡不妨去玩耍一下。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與其他勝景點不同,這些老房子目前大多為私人住宅,少部分為營業酒店,並不接受遊客參觀。

林氏府(八角樓):位於鹿礁路11-19號。原主人板橋林家林爾嘉。林氏府副樓已於2006年5月倒塌。

八卦樓:位於鼓新路43號。建於1907年。是鼓浪嶼標誌建築。原主人為林爾嘉的堂弟林鶴壽。現在是廈門市博物館、管風琴博物館。

觀海別墅:位於田尾路17號。建於1918年。原為丹麥大北電報局公司經理公寓。

黃榮遠堂:位於福建路32號。原主人菲律賓華僑施光、黃仲訓。建於1920年。現為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海天堂構:位於福建路42號。建於上世紀20年代。原主人菲律賓華僑黃秀烺和他的同鄉黃念憶。

廖家別墅:位於漳州路44號,原主人廖翠鳳。1919年8月,林語堂和該樓主人家的小姐廖翠鳳在此結婚。

瞰青別墅:位於永春路71號。建於1918年。原主人黃仲訓。1949年,瞰青別墅作為蔣介石的“行轅”裝修一新。後因局勢變化太快,蔣介石只於7月23日在此逗留一晚。1962年,郭沫若曾在此寫《鄭成功》劇本。此樓現為鄭成功紀念館的藏書資料室。

西林別墅:位於永春路73號,建於1926年。現為鄭成功紀念館。

黃家花園:位於晃巖路25號,建於1918年至1923年間,原主人華僑鉅商、“印尼糖王”黃亦住。五十年代,這裡為廈門政府的“國賓館”,接待過鄧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國家政要。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字叔藏,又作菽莊。甲午戰爭後,臺灣被割給日本,其父板橋林家林維源全家遷來鼓浪嶼居住,修建菽莊花園。面積2萬多平方米(包括水域)。1951年林爾嘉在臺灣病逝後,其夫人將菽莊花園捐獻給廈門市政府。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無論你從遠方來,還是當地居民,吃頓地道的海鮮,才算是不負廈門之約。這裡的大排檔、海鮮餐館或是酒樓的海鮮絕對的新鮮。休漁期過後,辛勤的漁民將新鮮的海鮮從大海帶回來,既有醬油水、白灼、熗、清蒸等傳統烹飪手法的“老前輩”,也有水煮、椒鹽、麻辣等眾口刺激的”小鮮肉”,總有一款適合你。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中國的“鋼琴之島”和“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還有“鋼琴之島”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最高,島上有眾多音樂世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之島”。島上有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廈門演藝職業學院以及2006年新成立的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愛音樂的愛鋼琴的朋友有福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