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從聊城去桂林,遇到一個小女孩像孫女

桂林 印度尼西亞 臺灣 社會 張洪泉 2017-06-11

那年從聊城去桂林,遇到一個小女孩像孫女

作者:李民增(聊城)

幾年前隨旅遊團去桂林,記憶漸漸淡漠,有一件事至今記得。

地接導遊是一位年輕女子。上身穿一件藍褂,下穿牛仔褲,利索但樸實。說話聲音不高,和藹親切,知識面不窄,有語病,偶爾帶個“話啦”。看得出來,她沒有在別處見到的地接導遊水平高。我懷疑她是非正式的,可能因為家庭困難,臨時出來掙點錢貼補家用。

後來的事情證明了我的猜測——

看完規定的景點後,她告訴我們:還有幾個好地方值得一看,但要另付費。原價每人360元,她幫我們申請了優惠價:210元。她徵求遊客們的意見,想去就付費,跟車走;不想去的,就下車在原地等,兩小時後,回來集合。

一連跑了幾天,馬上就要登上回程的列車,大家都累了,就有人不想去。我給老伴商量,也不想去,因為我有點兒感冒,身上沒勁,她也累了。那導遊不會說惡話,只是苦著臉勸,像求我們。樣子很讓人同情。

我可憐她,又想到一輩子來一次不容易,心裡有點活動。有人就給她講價:“200吧!還210幹什麼?”

她老老實實地回答:“不行。我幹這個沒工資,帶您這兩天,只為吃這十塊錢的提成。要是大家都不去,我就算白給大家服務了。”

聽她這樣說,我與老伴交換了一下顏色,對她說:“我們去吧!”就交給她420元錢。她看出了我們是同情她,支持她,臉上現出很感激的神情,眼裡亮晶晶的,淚花閃閃。我們一交錢,許多還在猶豫的遊客也交了錢。景點真不錯。雖然累,但事後都說:“這一趟,值!”

小姑娘一路上對我們非常照顧,又是攙扶我們,又是主動給我們照合影,像我們的孫女。我們觀光的同時,另外收穫一份感動。一樣拿錢,比別人賺了。

作者:李民增,男,山東省聊城市人。作品散見於《羊城晚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百科知識》、《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宣傳》、《聊城文藝》、《魯西詩人》、《東昌月刊》、《東昌時訊》、《景陽岡》、《今日開發區》等報刊及多家網站。美《伊利華報》,《臺灣好報》、蘇里南《中華日報》,印尼《千島日報》時有發表。出版詩集《春雨瀟瀟》,詩文集《柳園漫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