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浩:治療骨關節炎首選運動療法

患者普遍認為,走遍天涯海角,關節還是自己的好。現在,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方法並非只有關節置換和截骨這些手術選項,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治療亦可免卻手術之苦,這已成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林劍浩教授團隊治療骨關節炎的首選療法。目前,該團隊通過運動療法,已讓300餘名患者受益。

運動治療讓保膝成為現實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骨關節炎患者超過人口總數的10%,多達1億以上,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這種慢性關節疾病的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和遺傳等因素有關。

以往,醫生一直在重複:能徹底治療骨關節炎的惟一辦法就是人工關節置換。後來,患者聽說除此之外還有“保膝”療法,有些是“不動膝關節,只做脛骨截骨”,有些是“不做全關節置換,只做單髁置換”。

嚴格來說,只有保留膝關節的完整結構和功能,才能稱之為“保膝”。這樣的“保膝”過去只是個夢,但在北大人民醫院,這縷陽光現已照進現實。

今年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詹啟敏主任提出,醫生不僅僅要看病,還要努力去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同時開展疾病的早期預防和康復,減少疾病的發生,去引領國家倡導的“大健康”理念的落實。林劍浩教授團隊目前針對骨關節炎患者開展的運動治療,其做法與詹啟敏院士的思路不謀而合。

運動療法:I-IV期骨關節炎均可

林劍浩:治療骨關節炎首選運動療法

正在進行運動治療的骨關節炎患者

長期以來,很多老年骨關節炎患者都是被關節疼痛折磨到夜不能寐之後,才不得已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多年來,林劍浩教授經常被門診上的老人家問到:“難道非得做手術嗎?能不能不做手術?”

為此,林劍浩教授一直在探索骨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從2009年開始,他讓患者做瑜伽鍛鍊,跟蹤病人的信息;再到歐洲學習相關經驗,最終摸索出一套通過運動治療、情緒管理和營養調節等方法,對骨關節炎患者進行綜合的保膝療法。

近十年來,國際同行越來越意識到預防對關節健康的重要性,運動治療開始在推行起來,而且發展很快。林劍浩教授團隊在國內較早涉入這一領域,經過近9年的探索,其運動治療技術逐漸成熟,並已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

有些原本被認為必須手術治療的患者,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接受手術,通過運動治療已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的工作狀態。“運動治療不能100%預防疾病,但是假如有40%的病人不吃藥不打針,通過運動治療緩解了關節疼痛,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理論上,I-IV期骨關節炎都可以通過運動進行治療,同時通過心理調節和營養支持,可以緩解病痛。”林劍浩強調,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適合運動療法,這需要專科醫生從中選擇合適的適應證,開展運動治療的目的是增加對骨關節炎病人的防治手段。

長期不運動,關節會更疼

林劍浩:治療骨關節炎首選運動療法

正在進行運動治療的骨關節炎患者

很多患者受關節疼痛所困而不敢運動,那麼,運動療法是否與患者的關節狀況相矛盾呢?林劍浩給出了否定答案。“長期不運動會引起肌肉萎縮,肌肉萎縮則導致關節不穩,走起來更疼。”

“你覺得你過不了這個獨木橋,但是我給你係一個保險帶,在安全感增強的情況下你就過去了。這不是保險帶的作用,是你內心得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暗示。”

病人之所以不敢動,某些程度上是被嚇出來的。他指出,運動過程出現疼痛時,醫生可通過科學的方法,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運動的強度和頻率,讓身體能夠承受和適應,達到治療的目的。

據悉,這套運動療法已有可複製的模板,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場地,就可以在全國推廣。這種醫療模式的創新,對於身為人子、亦為良醫的林劍浩來說,體現的正是醫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一種大愛之心。

骨骼運動:老年人群慢病康復基礎

林劍浩:治療骨關節炎首選運動療法

正在進行運動治療的骨關節炎患者

傳統的康復主要是針對神經系統和運動員損傷的康復,但是此類人群的基數不及骨關節炎等慢性病人群大,同時康復的難度很大。目前林劍浩教授團隊針對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整體康復,是以骨骼運動為基礎,其他系統跟進的綜合康復工程。

讓骨關節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就是為了避免他們只能走換關節這一條路。骨關節炎和其他一些疾病一樣,都是可以預防或延緩其發生和發展的。

林教授強調,早期的骨關節炎預防,需要更多的骨科和相關科室醫生協同努力,開展“全生命週期、全流程”慢病管理宣教,不能過度治療。

他說,作為病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信得過的醫生,然後堅定不移的相信醫生。“簡單相信,把自己交給醫生,就是最幸福的病人。”

接受衰老,與之共存

林劍浩:治療骨關節炎首選運動療法

正在進行運動治療的骨關節炎患者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林劍浩教授對骨頭的感情深厚。他主張尊重人體的自然結構,對骨關節炎患者追求“綠色康復”,而非“快速康復”。

他提醒大家應該順從人體的感知,包括術後疼痛,因為疼痛是人體傳遞的正常信號,它能夠提醒你是否運動過度、是否運動不當。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人體自我癒合的能力,去激發這種能力,實在不行了再通過其他手段給予幫助,而不是患者一來就直接手術,這是不合適的。”林劍浩教授說。

近期,《柳葉刀》雜誌發表的幾篇文章讓林教授印象深刻。文章提出,人們應該接受衰老的現實,對有些不明原因的下腰背疼痛、膝關節退化等人體自然衰老現象,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與之共存。

林教授指出,儘管現在科技發達了,但是醫學仍然有未及之處,不能過分依賴藥物鎮痛,過度使用藥物鎮痛反而使患者藥物成癮,導致急性疼痛發展為慢性疼痛的藥物濫用;另外,藥物的過度使用也造成患者對疾病的自控能力下降,所以應該端正對慢性疼痛的認識,學會去接受它。

大健康時代:疾病預防重於治療

2018年全國“兩會”後,國家“衛計委”更名為“衛健委”,標誌著“健康中國”戰略已開始推進,中國進入大健康時代。現在,國家的醫療方向正在從治療轉向預防,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積極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為國民全生命週期的健康作保障。骨關節炎的運動治療正好契合了國家的這一政策導向。

林教授認為,如果能夠培養一個完整的梯隊,許多醫療保障的措施和資源也可以逐步下沉到社區。一個人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醫療支持,他的生命是可以延年益壽的。“我們不是讓你不衰老,但是現代技術可以讓你活得更長壽、更健康。”

2018年6月23日,社區骨關節疾病研究學組將成立。這個學組成立的目的就是在社區開展骨關節炎防治,並培訓專業的醫學康復師。

同時,林教授還將組織學術力量去研究如何開展骨關節炎的早期管理,今明兩年內將會拿出針對社區醫院的管理方案。

希望運動治療這種嶄新的保守治療理念,讓國內更多的骨關節炎患者受益。

本文為骨科在線原創,未經授權不可擅自轉載複製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