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鄉土專家王國正:退休後仍堅守果園服務農民16年'

"

退休16年,王國正在家沒過過幾天清閒日子。如今,71歲的他只要一有空,還會往果園跑。

過去的幾十年裡,他一直愛跟果農“扎堆”。這些年,冠縣的林果業蒸蒸日上,不少林果特色村在省內、國內都有了名氣。這其中,有王國正的功勞。今年6月,王國正榮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這個榮譽,與他2003年的一句話遙相呼應:“我是黨員,果農有需要,我就得服務好。”那一年,他在單位退休,卻沒有在果園離崗。

100多個村因他成了林果專業村

“東古城鎮田馬園村、李才村,蘭沃鄉韓路村、大麴村、蔡莊……”王國正如數家珍的這些村,都因果成名、因樹而富。

冠縣地處黃河故道,以前,農民主要種糧食和棉花。“風沙很厲害,種糧種棉產量都不高;要是種果樹就不一樣,果樹既可以抵禦風沙,又可以幫助農民致富。”從農業院校果樹專業畢業後,王國正成了當地的一名技術員,那時候,他就開始考慮林果業的發展。

為了尋找適合當地的果樹管理技術,王國正開始自己摸索試驗。1982年,他探索出“蘋果早期豐產技術”,被贊為“為冠縣蘋果產業發展鋪路”之舉。

1985年到1987年間,冠縣陸續發展了10萬畝紅富士蘋果。由於掛果晚,效益不明顯,果農心裡直打鼓。為此,王國正在辛集鄉王劉八寨基地蹲點試驗兩年,總結出了一套平原地區紅富士蘋果早期豐產的技術教程,實現了果樹4年結果、5年豐產,且產量提升。

引進矮化自根砧種植技術,大幅提升當地蘋果優質果率;推進品種改接,讓冠縣良種梨面積躍居全國前列;推廣大棚種植等先進技術,讓大櫻桃、油桃、凱特杏、葡萄等實現快速豐產……在王國正的引導和帶領下,全縣100多個村成了林果專業村。

讓大櫻桃成冠縣名片

東古城鎮田馬園村黨支部書記田英衝說,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6000元左右,靠的就是櫻桃園。而這片櫻桃園,在幾十年前,還是2000畝的沙荒地。王國正帶來的大櫻桃改變了這一切。

1995年,王國正發現種植大櫻桃前景好。他早早著手,開始了豐產優質配套技術的試驗,隨後推廣。在田馬園村,他建起了百畝櫻桃示範園。沒想到櫻桃結果的第一年,村子裡就“炸了鍋”。“櫻桃能賣多少錢,當時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挺貴。”王國正說。2000年,他和村民將80斤櫻桃裝箱送往北京,以每斤20元的價格試賣,被一搶而空。自從,櫻桃種植在黃河故道紮下了根。

為了提高效益,2003年,王國正租了5畝耕地,反覆試驗,逐漸總結出了一年樹體成型、二年見花、三年形成產量的大櫻桃早期豐產技術。這一技術,能讓當地的櫻桃比國內其他栽培區早上市15天左右。目前,冠縣的櫻桃面積近3萬畝,已成為全國三大知名櫻桃主產地之一。“冠縣櫻桃”在2013年還成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退休不褪色黨員初心不變

2003年,王國正從冠縣林業局退休。但一個個諮詢的電話,一位位登門的果農,讓王國正坐不住了。不顧老伴和家人的勸阻,他帶上嫁接刀、鋸條出了家門。“我是黨員,果農有需要,我就得服務好。”而這一忙,又是十幾年不停步。

“老王退休後,依然保持著‘離班不離崗’的勁頭,奔波在田間地頭。”冠縣林業局副主任科員朱金國說。退休十幾年來,王國正組織、參加了技術講座和培訓班達數百期,先後培訓農民技術員和種植帶頭人6萬多人。他本人還是蘭沃鄉、東古城鎮等十餘個鄉鎮的技術顧問。“全省優秀退離休幹部黨員”“山東省林業科技鄉土專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這一項項榮譽,正是這位老果業專家多年跑果園結出的碩果。

王國正有一摞厚厚的筆記本,裡面寫滿了他對果樹技術問題的研究和心得。這些研究落到地裡,就是果農的效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