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南沙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來,“南沙模式”“南沙速度”吸引大批項目落戶,區域經濟引擎作用初顯。

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將打造中國汽車業的硅谷。

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德國沃爾夫斯堡是一座因大企業而崛起的“汽車城”。 (資料圖片)

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阿里和騰訊都將進駐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 (資料圖片)

廣州大項目落地生根

思科智慧城落戶廣州,帶動10多個戰略合作伙伴入駐,還將吸引更多中小企業前來“抱團發展”。

廣州新論

一年來,廣州通過提升效率、創新招商模式等方式,迎來一大批國內外“巨無霸”項目紛紛落戶。近日,廣州市府辦公廳印發《“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戰圖》,對173個重點建設項目作了節點計劃以及責任分工。廣州近年來為何受到大項目青睞?大項目對廣州城市發展有何作用?國外城市又有哪些可供借鑑的發展經驗?本期理論版,關注大項目。

大項目將為廣州帶來什麼?

大項目的體量、規模和帶動能力,決定了廣州“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戰圖必須以其為圓心,而作戰結果的好壞也必然體現在這些大項目的產出和帶動上。

大項目對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德國沃爾夫斯堡。這座默默無聞的小城,在上世紀30年代被德國政府規劃為大眾公司的員工集中居住城市。如今,這座世界知名的汽車城,60%的市民工作都與大眾汽車相關。如果說產業是一座城市繁榮發展的動力之源,那麼大項目、大企業就是製造這一動力的發動機。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廣州近年來引進的大項目,都是瞄準具有開放的平臺氣質、擁有強大配套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尤其是在IAB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精準發力,能迅速提升廣州在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實力。

舉例而言,思科智慧城落戶廣州,帶動10多個戰略合作伙伴入駐。由思科提供高端硬件和智力支持,吸引更多中小企業以其為平臺,“站在巨人肩膀上”抱團發展;而富士康落戶增城建設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全生態產業園區”的定位就說明了這個產業園絕非富士康唱獨角戲,而是引入眾多合作伙伴共同運營,包括夏普的世界頂尖面板技術等都將注入其中,促使廣州成為“世界顯示之都”。此外,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智能製造方面的科大訊飛等,都是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這些龍頭企業的落戶,能迅速提升廣州相關產業的整體水平。

其次,大項目聚集,對強化廣州“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作用相當關鍵。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須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核心樞紐作用。大項目進入後,需要城市為其提供各方面的配套。比如在人才資源上,廣州有大量高校,但還要吸引更多國際一流的專家學者、技術人才為大項目服務;在物流交通上,大項目“胃口大”,無論是原材料進口還是成品的流通出口,都會進一步增強廣州的交通樞紐作用。產業是城市功能的基礎和源頭,當廣州聚集了一批大項目,必然將大量的人才資源、科研資源沉澱在廣州,必然催生出匹配大項目的物流能力等。在推進大項目過程中,廣州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使得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再次,廣州近年來引入的大項目,多涉及世界500強、著名外資企業,比如思科、通用電氣等。要讓這些企業“落地生根”,就必須創造出適合它們生長的“土壤”。在營商環境、誠信體系建設、法律服務、投融資體制、資本跨境等方面,都需要廣州做出更多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廣州的國際化水平,反過來也會讓廣州更加受到外資企業和世界500強的青睞。

大項目對城市發展的促進是方方面面的。“攻城拔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快馬加鞭,廣州的城市功能必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地位必將進一步提升。

(廣州日報評論員 張漲)

大項目何以青睞廣州?

進入2017年,廣州捷報頻傳,多個百億項目落戶廣州,大項目成為廣州發展的高頻詞。大項目何以青睞廣州?

資本和企業家對發展機遇、投資環境的感知和體認是最敏感的,投資者把廣州當作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當然是看中廣州的當下及未來。

今年3月,被問及富士康為何選擇廣州時,郭臺銘表示,去年他曾參加過一次思科公司的廣州晚宴,被廣州領軍人物的國際視野、科技戰略、建設藍圖所打動。的確,廣州在對標國際城市,從全球城市體系中找標杆,從國家大戰略、區域發展、全球發展要素配置和國際產業分工中找動力上,可謂不遺餘力。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無論是參加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國高層發展論壇,鼎力舉辦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等國際會議,還是城市形象宣傳片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目的只有一個,做好城市營銷,全力推介廣州,招商引資,為廣州贏未來。

外樹形象,內強素質,城市發展不僅靠顏值,更拼實力。2016年2月,廣州定位從“國家中心城市”上升到“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這一變化,不止是概念,更有內涵,要求廣州對外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對內則是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是國家綜合交通和信息網絡的樞紐,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可以說,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州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的羽翼漸豐,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高、交通便利、產業配套齊全、營商環境佳。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是發展樞紐經濟的關鍵所在。廣州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的綜合交通樞紐——坐擁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五、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七的廣州港和位列中國三大國際樞紐機場的白雲國際機場,其港口和機場排名還同時挺進全球城市前20名。

從美國硅谷等發展路徑來看,高教資源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高教資源也是廣州的傳統優勢,作為廣東省會城市,廣州共有高校81所,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97%的國家重點學科、70%以上的科技人員和95%的博士。而且,廣州具備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及生活條件。

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借鑑先進地區做法,深化建設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也是廣州魅力之一。比如在政府服務上,大力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將註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制,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審批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全國率先試行跨境電商備案管理制度為例,企業無論大小,交齊材料就可以備案,備案就可以開展業務,“便利”兩字看得見摸得著。

幹事興業,進無止境,哪怕有一分不足,也值得花十分力氣改進、提高、完善。廣州,加油幹!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廣州大項目,更是大平臺

近一年來,廣州通過提升效率、創新招商模式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巨無霸”項目紛紛落戶。這些項目每年不僅可以帶來成百上千億元的產值,更重要的是,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的發展,形成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的平臺和產業鏈,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業良機。

富士康產業園區:對接科技新生活

今年3月1日,增城迎來了全球500強企業富士康投資達610億元大項目的動工,未來這裡將產出世界最先進的8K顯示屏。隨著產業園項目落地,上下游產業鏈將再造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富士康與增城還將共同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鎮,項目立足於打造高標準的科技研發產業,建設國際一流的雙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富士康項目將直接引進大約15000名面板產業相關高技術人才,科技小鎮項目更將吸引一大批全球科技創新類領軍人才和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增城!這將大大加速增城的產業化和經濟發展進程。此外,地鐵13號線將在年底通車,21號線正在建設中,廣州新東站落戶新塘,地鐵、高鐵、輕軌,讓增城立刻變身交通樞紐,對接科技新生活。

思科智慧城:帶動創新發展

位於番禺的思科(廣州)智慧城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產、學、研、商業、金融於一體,在全球一流、全國具有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智慧城市樣板,建成後年產值將超過一千億元。

思科作為通信業龍頭企業,將搭建中國首個萬物互聯製造雲平臺,利用思科在智能製造的全球經驗,推動全球製造業合作伙伴的業務及服務在廣州落地。而且,它猶如一塊“磁石”,還將打造出一個創新、創業的平臺,吸引珠三角地區眾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聚集在其周圍。番禺有大學城教育資源的便利,思科項目可以有效對接創新資源,帶動番禺創新經濟發展壯大。

按照規劃,該項目可創造7萬~8萬個就業崗位,吸引常住人口4萬~5萬,除了帶來GDP和稅收,其打造的智慧城市系統,當地居民未來也會受益無窮。

廣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車界硅谷

位於番禺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是“廣州智造”的汽車產業樞紐項目。未來園區預計總產值超1700億元,帶動就業人口超2萬人。

除了帶來最直接的綠色GDP外,項目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產業平臺,打造中國汽車業的硅谷。園區以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工廠為龍頭,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製造共享平臺。同時,還將建設以“汽車+”為特色的各種項目,形成汽車文化。

(廣州日報評論員 譚敏)

他山之石

大項目應以長遠眼光謀篇佈局

資源配置能力直接決定了城市的引領、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而大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無疑是城市提升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抓手。

從國際經驗看,抓好大項目,首先要有前瞻性佈局。2015年6月,新加坡迎來一個大項目——谷歌計劃投資3.8億美元在新加坡建設第二座數據中心。

近年來,谷歌、Paypal(貝寶)、阿里巴巴等IT巨頭紛紛在新加坡建設數據中心或IT樞紐,據統計,東南亞有超過50%的商業數據在新加坡託管。為什麼?早在2006年6月,新加坡就推出了為期十年的“智慧國2015”計劃,希望將新加坡建設成以信息通信為驅動的智慧城市。為此,新加坡建設了超高速、智能化的通信基礎設施,網速笑傲全球;同時加強人才培養,促進信息通信產業發展,進而助推其他行業轉型升級。接下來的故事便順理成章——跨國企業紛至沓來,信息產業成支柱產業之一,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新建數據中心的最佳目的地。

當前,世界快速變化,縱觀紐約、倫敦、巴黎等城市,會發現其資源配置的重點已由初期的硬實力(如航運、貿易)向軟實力(科技、文化、信息、規則等)轉變,由低端資源向高端資源轉變。因此為搶佔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爭奪話語權和影響力,大項目的佈局要以政策為導向,以長遠眼光謀篇佈局,有些項目即便短時間無法開花結果、產生實質效益,也要精心培育,耐得住一時寂寞。

抓好大項目,要立足優勢,形成城市特色。在這方面,德國斯圖加特的案例可以給人啟示。斯圖加特是奔馳和保時捷的總部所在地。近年來,為帶動傳統汽車製造業轉型,斯圖加特為之“量身定製”,引入惠普、IBM、西門子等信息、電子產業巨頭,使之與傳統制造業結合,促進產業向高端化升級;同時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使得德國約11%的科研成果出自這裡,由此帶來的利潤每年達43億歐元。此外,斯圖加特在汽車文化方面深耕細作,奔馳與保時捷兩座汽車博物館成為全球車迷的旅遊勝地,而每年舉行的車展其吸引力也遠遠超出德國範疇,比如經典車和老爺車展每年吸引十多個國家的參展商與超過8萬人次的參觀人數……

抓好大項目,還要狠抓營商環境。資源配置能力離不開競爭,其核心是成本的競爭,比如交易成本、經營成本等,而這都與營商環境有關。1985年,迪拜傑貝阿里自貿區成立,這個大項目對迪拜甚至對中東地區而言都意義非凡。過去,外資想在當地設立公司,必須由當地人作擔保且擔保人持股至少佔比50%以上,這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而在迪拜傑貝阿里自貿區,外企進駐零個稅、零公司營業稅、外資可100%控股、利潤和資本可100%轉移……作為中東地區首家自貿區,傑貝阿里自貿區成為全球最大和發展速度最快的自貿區之一。隨後,迪拜機場自貿區、迪拜網絡城、迪拜媒體城、迪拜汽車城等專業化傾向明顯的自貿區紛紛亮相,而其政策制度創新,至今被各地學習、效仿。

實踐證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源、資本等要素總是會從成本高的地區流向成本低的地區。新加坡、迪拜等正是依託高度開放的政策、一流的營商環境,不斷聚集高端生產力。因此,繼續對標國際最高水平,降低全球資源、各類要素在城市裡流轉、配置的成本,建立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至關重要。

(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