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未來幾年如何發展,這次高大上的會議為你揭曉

6月21日上午,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辦、世界大都市協會協辦的“2019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學術會議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清和廳順利舉辦。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建言廣州國際大都市建設,充分發揮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為中國城市發展及全球城市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廣州未來幾年如何發展,這次高大上的會議為你揭曉

“廣州全球城市評價研究”學術會議是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打造的國際會議品牌和國際性年度學術活動,旨在推動全球城市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深入對話與合作,打造全球城市研究的重要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本次會議包括主題演講和“全球城市評價與城市未來”“全球城市發展戰略與實踐”“粵港澳大灣區與城市合作”三個專題。

廣州市委常委、祕書長潘建國參加開幕大會並致辭,對各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廣州發展情況。

發展路徑:

準確把握“快變量”與“慢”變量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應當如何更好的利用區位優勢發展,進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廣州未來幾年如何發展,這次高大上的會議為你揭曉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躍國認為,在談發展前應當明確廣州的現狀,他指出邁向全球城市的廣州仍是“發展中的城市”,不管是規模擴張還是內涵提升,廣州城市發展都還在路上,正處在“朝氣蓬勃”的階段。“廣州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決定了我們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要彈‘雙重奏’。”他說。

“城市發展的藝術,在於準確把握快變量與慢變量,協同好城市發展的‘快變量’與‘慢變量’之間的關係,而我們過去對快變量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慢變量。”張躍國說道。其中 “快變量”指經濟要素、投資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等,而‘慢變量’指文化、教育、制度、社會文明等。”

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副主任本·德拉德持有類似的觀點。“要推動全球化,廣州必須要有能夠促進全球化的賦能。”

本·德拉德所指的“賦能”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硬件的基礎設施,一種是軟件的基礎設施,他認為廣州需要進一步統籌兩方面和諧發展。

“優秀的城市都需要兩方齊備,硬件基礎設施包括比如說交通、道路、機場、網絡、電纜連接等等。如果沒有廣州的國際機場,廣州不可能是現在的廣州。而軟的基礎設施包括商貿的發展環境,營商的制度環境以及法律等等這方面的一些專業的知識,以及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本·德拉德說道。

優勢動能:

制度勢能是粵港澳大灣區獨一無二的優勢

所謂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城市發展需要內在的動能,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認為,多中心國際聯繫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顯著的特點,而制度勢能是粵港澳大灣區獨一無二的優勢。

“釋放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勢能的空間響應,一要突破自然邊界,加強兩岸聯繫;二要利用邊境界限,拓展空間縱深;三要開展飛地合作,勢能散點釋放。”王世福說道。

“廣州應當要把握好跟港澳的經濟文化聯繫,更多開展制度層面的合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張大衛表示,廣州應充分利用港澳在體制機制和營商環境方面的優勢,主動對接國際規則,先行先試。

“如果我們不能跟港澳做深層次的對接的話,我們粵港澳大灣區沒有意義。所以制度上必須敢試敢闖。”他說。

張大衛指出,廣州作為省會城市,服務業發展基礎好。2018年廣州第三產業增長6.6%,比重達到71.75%,服務業的比重比2017年增長了0.73百分點。而經濟結構相對均衡是廣州第二個特徵。廣州的產業體系健全,更具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特徵。工業部門的汽車製造業、電子產品製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基礎性產業增長後勁充足。

老城煥“新顏”:

創新產業結構,加快城市更新

“廣州這一座城市經歷了2200多年曆史的考驗,它的原點和中軸線都沒有改變過,這是世界城市發展史上我們認為是一個奇蹟。同時在新時代,依然煥發出了新活力”張躍國說道。

新活力從何而來?張躍國提議,廣州應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對城市進行智能化、低碳化,宜居化改造,促進城市產業升級,特別是把一些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城市主要業態。此外,根據廣州的優勢和特點,選擇一些戰略型新型產業進行突破。把一般製造業向周邊轉移,在合理的空間內形成科學的產業鏈,供應鏈佈局。

廣州未來幾年如何發展,這次高大上的會議為你揭曉

科爾尼諮詢公司高級項目經理周鵬遠指出,廣州在全球城市指數(GCI)的排名近3年比較穩定,其主要優勢在商業活動與人力資本這兩個維度,其總體排名主要有5個核心的維度構成。“廣州有三家財富500強的企業,航運、海港貨運量排名領先,商業活動和服務業發展方面也在得分裡面比重很大,人力資本維度上,廣州有華南地區最多的高校資源。”周鵬遠表示。

周鵬遠指出,未來廣州應強化商業活動的水平,打造領先的商貿樞紐,提升文化、信息交流和國際交往領域軟實力,推動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強化在媒體方面的影響力,以及打造“以市民為中心”的全新發展模式,增強國際人才在穗的幸福感。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是舊金山灣區的2倍,而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是舊金山人口的10倍, 10倍於舊金山灣區的人口創造出2倍舊金山的GDP,所以生產力仍然需要提升。”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城市研究主任理查德·赫特說道。

“廣州已經從傳統的製造業逐漸的轉型,更多的關注創新能力更強的高科技產業,這是生產力的良性發展。”赫特認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侯翔宇 通訊員 穗社科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侯翔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子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