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女性的一記響亮警鐘

廣告狂人 小說 Hulu 威利 界面新聞 2017-05-23

“這馬上會變成平常事。”

4月26日在Hulu開播的《使女的故事》描繪了一個極權主義國家,上句正是劇中一位執法人員對一群在新政權下被逼成為生育工具的女人所說的。

該劇由布魯斯·米勒(Bruce Miller)擔任主創,改編自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85年的小說。劇中的許多對話和比喻都像是直指“反川普”觀眾內心深處的恐懼。

但只關注其政治意義,這對《使女的故事》是不公平的。在過去的30多年間,《使女的故事》小說是女性主義講演的一部分,也是許多大學課程的必讀書目。電視劇對其沉重、扭曲主題的處理,使得觀看過程更為生動。

《使女的故事》由伊麗莎白·莫斯和約瑟夫·費因斯等人主演,《廣告狂人》(Mad Men)演員伊麗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則扮演了使女“奧弗雷德”(Offred)。在這個新的反烏托邦世界裡,女性被當做奴隸,並被分成三類:妻子、嬤嬤和使女。為了讓奧弗雷德替大主教沃特福德(Commander Waterford,約瑟夫·費因斯飾演)和他妻子賽琳娜(伊馮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飾演)生育孩子,奧弗雷德長期被沃特福德強姦。新的政府面臨著不育危機,並通過這種方式讓國家重獲能量。

其餘卡司也奉獻了精彩的表演,包括飾演奧弗雷德在舊世界好友莫拉的薩米拉·威利(Samira Wiley),以及飾演奧弗雷德新盟友奧弗格倫的阿麗克西斯·布萊德爾(Alexis Bledel)。不過,伊麗莎白·莫斯撐起了這部劇集,勇敢地演繹了她所在的每一幕場景。

無論是奧弗雷德被審問,還是閃回中她和莫拉被咖啡店電影輕易地叫作“婊子”,劇中的場景都帶著明顯的恐懼和緊張感。奧弗雷德在新社會裡努力尋找一席之地,而伊麗莎白·莫斯近乎素顏的面孔正是一幅服從和順從的面具。富有感情的旁白,講述著奧弗雷德作為“移動的子宮”所經歷的內心掙扎。

《使女的故事》:女性的一記響亮警鐘

毫無疑問,《使女的故事》是優美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是畫在熒屏上的畫作,比如幾十位穿著紅裙白帽的使女圍住罪犯行使正義,或是奧弗雷德和自己的女兒在水族館玩耍時的剪影。這部劇集充斥著顏色象徵主義,使女穿著紅色、上層階級的妻子們穿著淺藍色、極權主義者穿著黑色,後者生活在黑暗之中,在欺騙和黑暗中控制著世界。

不過,《使女的故事》的剪輯稍顯隨意,試圖把許多非常關鍵的情節塞進無數閃回情節中,有時略顯笨拙。前幾集對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來說可能有些難懂,但後幾集變得流暢起來,背景故事也更完善。

在我們現在的流行文化圖景中,黑暗的反烏托邦劇集和“重要的”電視劇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像《寶貝老闆》(The Boss Baby)這樣的電影也會與川普聯繫起來。但《使女的故事》是與眾不同的,它關乎女性的生命和恐懼,是一記響亮的警鐘,絕不會讓你看得昏昏欲睡。

翻譯:李思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