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和廣西,這兩廣因何得名,又因何分離,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呢

初中學地理的時候,對於我國省級行政區有一些順口溜,其中一句就是“兩湖兩廣兩河山”,“湖”、“河”、“山”都是具體的地理區域,唯獨“廣”是認為設置的行政區域,那麼,廣東和廣西這兩廣,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呢?

在先秦時期,在長江以南沿海一帶並不從屬於中原王朝,不過那裡也不是無人區,而是居住著諸多民族部落,中原將之泛稱為百越。

廣東和廣西,這兩廣因何得名,又因何分離,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呢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從今天江蘇南部沿海岸一直到越南北部的沿海地帶內,都居住著百越族人,今天的廣東和廣西,都在這之間。

秦滅六國後,又南收百越,在這些地方設置郡縣,今天的兩廣和越南北部,在當時有三個郡,即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三郡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五嶺以南,所以三郡又稱嶺南。五嶺在秦漢時期的意思是五個軍事戰略要塞,後來擴大到要塞所在的山脈了,而這五條山脈中,越城嶺、都龐嶺和萌渚嶺都在今湖南和廣西之間,騎田嶺在今湘南,大庾嶺在今江西和廣東之間。

五嶺橫亙於湖南、兩廣、江西之間,使得湖南、江西與兩廣天然具有分界,而依據山川河流劃分行政區是我國的一貫策略,五嶺以南天然具備一個大行政區的特性,既與外部相隔,又有內部相合。

廣東和廣西,這兩廣因何得名,又因何分離,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呢

秦末漢初時,中原大亂,嶺南三郡獨立建立南越國,“越”的區域縮窄到嶺南,而“越”通“粵”,這是廣東簡稱的來源。

漢武帝時期南越國被滅,漢朝在此設立更多郡縣,兩廣中的“廣”則來源於此時設立的廣信縣,取意為“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

其後,漢朝將全國分為13個刺史部,本為監察區域,卻演變為一級行政區,即州,嶺南地區為交趾刺史部、交州。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州的數量不斷增加,面積卻在減小,到隋唐時期,州的面積比漢朝的郡大不了多少。唐朝根據山川地勢,將全國分為十道,後增加至二十三道,道本來也是監察區域,同樣演變為一級行政區,兩廣及越南北部是嶺南道。

廣東和廣西,這兩廣因何得名,又因何分離,在歷史上是什麼關係呢

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日趨嚴重,藩鎮的數量越來越多,嶺南出現了四個藩鎮,今廣東全境為一個藩鎮,廣西分為三個藩鎮,因此唐朝將嶺南道分東西兩道,兩廣之東西來源於此。

五代十國時期,兩廣建立割據政權南漢,越南北部則獨立出去。北宋滅掉南漢後,設立嶺南路,路的地位跟道一樣,只是名字不同。

宋太宗時期,嶺南路先是改稱廣南路,隨後分成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簡稱即廣東與廣西,兩廣正式分開。

​元朝實行行省制,廣南西路先屬湖廣行省,後獨立建立廣西行省,廣東則屬於江西行省,兩廣分隔加深。

明朝初年,朝廷設立了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廣西行省成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東先從江西行省脫離成為廣東行省,隨後設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從時間上來看,從秦至宋千餘年,兩廣為一體;從宋至今千餘年,兩廣分離。但在民系分佈和文化交流來看,兩廣一直有著很強的聯繫,甚至“粵”在很長時間內是兩廣共有的簡稱,廣東稱為粵東,廣西稱為粵西,只是後來“粵”成為廣東獨有的簡稱,廣西則以當時的省會桂林簡稱“桂”(一說源於桂林郡)。

來源:莽莽趣說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