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探索數字出版的無限可能

中國航空報訊:從古至今,出版一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信息傳播方式。進入21世紀後,數字化的出版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應運而生, 數字出版的出現,將出版傳播帶入一個新領域。自2008年底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成立到2018年底,伴隨著新舊媒體融合的潮起潮落,十年間,我國的數字出版經歷了顛覆性的歷史革新。

數字出版,作為一種新型出版方式, 利用數字技術對內容進行編輯加工,再通過互聯網、無線通訊網等傳播途徑傳播數字內容產品,自問世以來就備受關注。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字出版已經成了傳統出版業一個極具衝擊力的發展支點,產業規模及用戶群體的不斷突破,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出版產業保持著較快的發展態勢,截至2017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規模達7071.93億元,從體量和增量上看,數字出版已成為新聞出版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主體產業。

與以紙質印刷為基礎的傳統出版相比,數字出版的內容更加廣泛,包括電子圖書、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手機出版物、在線出版物等多樣化的產品形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空前膨脹和信息獲取渠道的暢通,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選擇自由權,而移動技術大大拓展了閱讀的空間, 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移動閱讀。面對不同群體的讀者,移動閱讀突破了傳統閱讀的侷限,更加符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五次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為80.3%,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圖書閱讀率為59.1%,較2016年上升了0.3個百分點; 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3.0%,較2016年上升了4.8個百分點。對於商家而言,書本閱讀和數字閱讀殊途同歸,共同推動閱讀市場的發展; 對於用戶而言,閱讀載體和終端只是不同情境下的優化選擇罷了,基於多變的場景紙質書和電子書一起打“組合拳”,讓全民閱讀更加普及、更加及時、更加便捷, 激活行業的潛在增量。

在數字出版面世之初,有人曾擔心“數字出版的發展會加快傳統出版的消亡”。其實不然,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之間並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數字出版的本質依然是“出版”,只是形式與傳統媒介有所不同,無論數字出版如何發展,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內容。一方面,傳統出版有專業的內容團隊,從選題到內容製作,再到後期的版權相關問題,傳統出版社有質量較高的內容儲備和大量豐富的出版經驗。通過數字出版的“互聯網+”渠道,讓傳統出版物內容數字化或紙質圖書線上營銷,兩者的有機結合正是新聞出版產業穩健發展的“法寶”。另一方面,在內容為王的年代,數字出版平臺之間的競爭,在技術、平臺、渠道、流量等方面之間差距越來越小,面對海量內容和大量用戶,平臺之間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愈演愈烈。

從運營條件來看,傳統出版有著優質的資源和內容生產力,數字出版有便捷高效的傳播渠道。傳統出版通過強化互聯網思維有望與數字出版形成強有力的優勢互補,一方面通過對自身原有的優質資源數字化後再通過數字傳播,有效地拓寬銷售渠道,將原有的資源二次銷售;另一反面, 通過延伸數字出版產業鏈等方式來進行結構化轉型。以新華傳媒、中南傳媒、長江傳媒等為代表的傳統出版集團,藉助資金實力雄厚、市場化程度高等優勢,已經開始佈局新業態的融合,在傳統業務上發展數字業務,不斷提高內容質量,產業鏈上下聯動,打造優質IP。

“資源+技術”的融合發展合力使傳統出版的形式更多元,受眾範圍更廣。我國的閱讀模式正在以線上線下並重的方式呈現出創新的產業業態,既煥發了傳統出版行業的生機,又催化了數字閱讀行業的蓬勃發展。進入5G+4K時代,數字出版產業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賦能下,將迎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我國各大線上閱讀平臺摩拳擦掌,紛紛積極尋求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新的發力點,以此推動生態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