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第2235期文化產業評論

廣播影視產業是指從事廣播影視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廣播影視文化服務的行業,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媒經濟價值在於吸引受眾的視聽注意力。本文通過二十三條深度總結出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戰術策略性對策建議。全程乾貨,收藏轉發!

作者 | 魏文楷 (專業技術二級崗位高級編輯,現任中廣聯合會廣播電視研究發展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祕書長、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常務理事兼副祕書長、西部學術研究基地學術委員兼副祕書長、甘肅省廣電總檯研發中心主任。)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編輯 | 李姝婧

正文共計14802字 | 預計閱讀時間30分鐘

近年來,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電影、電視、廣播等傳統廣電產業在文化體制改革、資本市場關注、精品產品供給等因素下不斷髮展壯大。與此同時,短視頻,網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等互聯網新業態也不斷豐富著廣播影視產業的供給和人民文化精神生活。

為更好的發展廣播影視產業,本文從政策研究,組建大型傳媒集團,積極跨界創業等二十三個方面深度總結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戰術策略性對策建議。本文摘錄自中廣聯合會廣播電視研究發展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祕書長魏文楷的新作《廣播影視產業支柱性轉型發展研究》第六章部分內容,文化產業評論經授權後特將該篇發佈,與讀者共享。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本書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一、充分研究利用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

近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全方位支持文化產業、廣播影視產業發展方面的優惠政策。僅2014年就出臺了“十大重磅政策”,涉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對外文化貿易、文化金融合作(包括財政扶持、對小微企業支持、推動直接融資等“八大亮點”)、電影發展扶持(包括對重點影片、少數民族影片、農村影片、兒童影片、動畫片的扶持與優惠,對影院新建與改建、擴建以及積極放映國產影片方面繼續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植和優惠)、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扶持等,尤其《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兩個文件,涉及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土地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政策。還有年度的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常態化政策支持等。這些很有含金量的優惠政策都需要廣播影視企業及時、充分地加以研究和有效利用。

二、行政性整合組建中國廣播影視產業的“東、西、南、北、中”五個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傳媒集團

在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佈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要解決我國廣播影視產業長期存在的散、亂、弱的狀況,增強國際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競爭力,可以考慮在國家層面上作出全局性的戰略大調整。建議進一步加快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集團化建設步伐,增強我國廣播影視文化產業的競爭實力,最終形成多媒體、多品種、多功能和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影視傳媒集團,建立中國廣播影視業更加強大的“航空母艦”與“聯合艦隊”,積極參與、應對全球化超級傳媒集團的競爭與挑戰。

具體的改革方案,比如可以按照東、西、南、北、中五大片區,在行政主導之下將全國各區域省、市、區(含副省級城市甚至地、市、州、盟)骨幹優勢廣播影視產業集團進行進一步整合;或者為了發揮在發展理念、現代公司治理能力等方面“傳幫帶”的作用,可以進行東中西部之間的橫向組合,甚至與中央廣播影視企業集團的併購重組。新成立的區域性廣播影視產業集團成為中央企業。

廣播影視產業跨區域的集團化改革有幾個前提:

一、參與整合的各省級、市級廣播影視業務將事業與產業部分已經分開運營,實行了更大範圍的“製播分離”,組建了具有獨立市場主體資格並已實際運營的廣播影視產業集團,同時,各省市區、地市州盟保留最基本的完全公益性質、屬於一類事業單位性質、由財政完全供給、以公共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新媒體平臺為核心的宣傳機構,繼續由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和管理,更加專注、優質地發揮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當地公益性新聞宣傳事業,並在短期內保持穩定;

二、改革的方法可以從電信系統當年轉企改制、引入競爭機制的做法和其這些年來市場化的運營發展中獲得,而且應該先試點、再推廣;

三、中宣部可給新組建的跨界的廣播影視產業集團委派宣傳特派員辦事處。

不改革,就會被革命;改革,沒有回頭路;不革命,就不會有突破性改革。唯有打破行政區隔、消解條塊分割造成的嚴重阻滯,中國廣播影視產業的改革發展才能有出路。跨界、聚合、集群化的改革發展,是互聯網時代廣播影視產業競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地方廣播影視產業面對BAT超級互聯網三巨頭猛烈的擴張發展應該採取的必要的整合重組與同行業合作。當然,衝破固有利益藩籬,打破層級和區域限制,進一步推動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培育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傳媒集團,順應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著力打造產業集群,也是未來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終將採取的必然路徑。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三、積極開展廣播影視產業各種跨界的創業、合作與兼併重組

跨界是廣播影視產業支柱性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可以鼓勵和重點支持跨界創業、合作發展的平臺建設。在人力資源合作、新聞資料共享、節目與活動合作、廣告合作、資本合作等方面形成跨行業、跨地區、跨層級、跨所有制的資源整合,形成跨界的“資源團”“業務團”,積極開展各類跨界的廣泛合作,包括廣告、劇本、投資、影視劇的製作與發行等,借勢發力推動廣播影視產業發展,使互聯網時代的廣播影視產業發展應一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中國老話。

其次,積極開展各類跨界的以廣播影視產業為核心紐帶的併購重組。廣播影視相關企業各自具有不同的資源優勢,並且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具有充分的自主權,積極加強全媒體、無邊際的跨界產業融合,通過科學的兼併、合併、收購、購併和重組,實現資源的互補和有效整合,發揮規模與集聚效應,促進廣播影視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管理運營能力的提高,共謀發展,互利共贏。

四、真正地實行“全員聘用制”徹底根治“雙軌制”並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

人的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作為核心資源,現行的人事制度及其“雙軌制”的痼疾,嚴重損傷著大多數身份缺失卻又發揮著巨大作用的骨幹人才的尊嚴和積極性、創造性。引進、用好、留住一大批沒有正式身份卻急需的優秀人才,是當前廣播影視和產業發展亟需破解的一個關鍵性難題。

全國廣播電視臺普遍實行的“雙軌制”用工中,“勞務派遣制”是從2001年開始試點並全面實行的,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按照《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和《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廣播電視臺在派遣制人員從業崗位、用工時間、用工比例等方面的違法問題早已普遍凸現。

比如,《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第六十六條規定“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它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實際情況卻是全國幾乎所有廣播電視臺和廣播影視企業的派遣制人員大多數是在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主要從事新聞採編、節目製作、播出傳輸等廣播電視核心業務,在用工總量中所佔的比例也遠遠超過10%,在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卻遠不及擁有國家事業編制的人員。

這樣顯然違反法律法規、違背公平正義的現象發生在履行輿論監督職責的廣播影視媒體,這不能不說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極個別新聞崗位屬於勞務派遣人員的記者之所以出現新聞職業道德失範的現象,也是有其重要原因的。公正、公道在於人心,不在法。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有今天的困境,應當說,多個層面該作深層次客觀原因的分析!

無論怎麼講,都應該根除廣播影視用人的“雙軌制”問題,實行“全員聘用制”。這不失為解決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根本辦法。未來,恐怕不管是非時政新聞、非公益性業務的事業在編,還是臺聘、部聘以及勞務派遣人員,尤其屬於產業經營範疇的事業在編人員,應該統統確定或轉為企業身份。

同時,本屬於廣播影視企業不同身份的員工,都應該依法確保起碼的“同工同酬”,建立市場化、科學化的收入分配保障機制,採用更加富有彈性的薪酬制度,並構建和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和“公開、公平、公正”的良好人才發展環境,以平等的政治待遇、公平的職務晉升和實現相同人生理想的機會賦予廣播影視產業所有員工以支柱性轉型發展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

在根治“雙軌制”、實行“全員聘用制”之後,我國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就可以充分地挖掘潛在、稀有的“人口紅利”,在經濟新常態下有力地推動影視傳媒的持續創新,讓更豐厚、更優質、更有活力的智慧和創造力充分煥發出來。

五、重視並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革新電視劇的管理、創作與經營

電視劇幾乎是我國所有電視臺最為重要的播出資源和收視、收入的內容支撐,應當極端重視它的管理、創作與經營。

第一,國家有必要改革對電視劇審批和管理的方式。比如,構建“邊編邊審邊拍邊監邊播”的衛視周播劇創制管理戰略,一改我國電視劇從報批、備案到製作、播出長年累月的時間與精力浪費,避免播出劇作是“過去式”、不貼近時下生活熱點、較少帶給觀眾喜聞樂見的身臨其境感和缺少現實關照的狀況。儘快借鑑國外電視劇創制運營所採用“周播制”和“邊拍邊播制”以及創作生產“以編劇為核心”並充分融入受眾調查意見的先進模式,使受眾有更真切的現實感、參與感、互動性和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滿足受眾的欣賞欲並確保收視率。也大致因此,浙江廣電局在一些重點縣市設有影視劇審查分支機構,對影視劇的審批和監審服務到了一線,提高了效率。

可以考慮對影視劇公司按照守法、守信和講政治的情況進行資質分類,對於一類優質公司,可以施行項目制的行業管理機關實時審查監督的有中國特色的“邊編-邊審-邊拍-邊監-邊播”的影視劇產業運營體制。這樣不怕麻煩,體現媒體深度融合理念、方法、行為,與國際先進經驗、模式齊頭並進,有管理、服務制度創新突破,“冒著熱氣兒”的電視劇的創制運營,無疑會顯著地增強電視劇反映現實生活、滿足受眾需求的真實感、時效性、貼近性和服務性,並減少電視劇創作生產和行政監管的成本,提高電視劇產業孵化和市場運營的效率,拓展電視劇海外營銷和國際競爭的能力。

第二,減少不必要的政府管制,增強對電視劇創制生產和對外營銷的服務。包括建立電視劇行業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儘快處理好仍在發酵的“一劇兩星”與產能過剩的衝突等政策問題;對能夠通過審查又能走出去的電視劇實行重獎的激勵性政策等。

第三,運用基於大數據的衛視自制劇戰略。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對細分化的受眾進行分析,精準搜尋和選擇被受眾追捧的題材、內容、導演和演員,以降低失敗的風險。重視開發利用即將研發成熟的“編劇機器人”極端高效、精準和完美的強大效能。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第四,實施多元化盈利的衛視產業鏈戰略。我國電視劇的製片商收入,除了極少的廣告費和有限的網絡播映收益外,資金回籠主要依靠出售版權。故,延伸產業鏈、進行多元化盈利應成為戰略方向。除了冠名權、網絡播映權,同名的圖書、遊戲、電影,劇中的廣告植入產品等都可以成為網絡熱銷產品,都需要做巧妙精細化的營銷策劃。

第五,高度重視視頻網站自制劇的製作生產視頻網站做自制劇不僅節約成本,對於視頻行業的內容規範以及完整產業鏈的打造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第六,電視劇的生產出口要有的放矢。既要精於題材選擇,針對當下中國現實生活,又要準於價值取向,追求人類共同的訴求,體現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

第七,優化升級受到挑戰但並未退出歷史舞臺的傳統播出渠道。更加用好以衛視平臺與視頻網站的聯播作為電視劇排播的標準配置,並把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思維相融合,將之作為電視劇行業止跌企穩的突破口。在傳統媒體的式微中,傳統媒體(機構)可以通過拓展和發展互聯網業務,更好地開發和經營電視劇產業來彌補和促進傳統媒體(機構)整體發展的能力和規模。往往,一部電視劇大概8~10%的成本是由新媒體消化,90%來自於傳統媒體(據“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第八,去產能,解決電視劇過剩問題。國產電視劇的出路,很重要的一條是要解決電視劇的產能過剩。總局對新拍攝製作電視劇的備案公示是按月的,2018年1-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數量分別為95部、3753集,115部、4496集,66部、2690集,110部、4222集,111部、4613集,108部、4284集,上半年共備案公示605部、24058集,相比去年同期增多70部、17387集。備案只是“佔個坑”,屆時拍攝完成通過審查獲得發行許可證的大約三、四分之一。希望總局對電視劇這樣的宏觀調控更加科學有效。除了宏觀調控外,積極拓寬網絡平臺的播出渠道,進一步加強以視頻網站為代表的網絡渠道與電視臺和製作公司的合作。

第九,特別重視呵護培養年輕受眾群。大視頻時代,以85後、90後甚至0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為主力的視頻消費人群已經成為主要的電視劇視頻消費人群,他們同樣也是我國整個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告主特別看重的目標消費人群,而且他們的消費影響力可以作用於不止一代人。

六、引入ISO質量管理體系並利用KPI績效考核等工具有效開展工作

廣播影視產業的支柱性轉型發展必須講求科學管理,消除機關、事業單位甚至企業不加區別的傳統“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的評價方法。可以切實全面引入ISO質量管理體系,根據產業各構成要素和企業各部門的崗位特點、崗位職責和職位要求,全員參與編制《質量管理手冊》《程序控制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管理文件,讓管理層和每一位員工都熟知單位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發展舉措和工作要求,熟知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質量、檢驗依據、評價標準,並全程參與質量管理的內部審核工作。既要從制度層面規範各項工作,又要滿足廣大幹部職工參與管理的內心需求。

廣播影視產業的管理必須依賴相關的技術工具,比如KPI,即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它最重要的特點是可以讓上崗的員工迅速明白企業對他的要求,他將如何開展工作、改進工作,以及他薪酬會是怎麼考核、確定併發放的。

這有兩個目的:績效改進與價值評價。面向績效改進的考核遵循PDCA循環模式,即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調整(Action),以此來管理每一項工作任務,並對不合格者可以按照以上四個階段進行不斷的循環管理,直至驗收通過。其重點是問題的解決及方法的優化,從而實現績效的提高。而且因為主管和員工目標的一致性,增進了主管與下屬工作的溝通次數與質量,對下屬也具有輔導與幫助作用,促進了員工對比考核本身更重要的工作數據或事實依據的記錄和客觀印象的形成。KPI面向價值評價的績效考核,強調的重點是和員工的利益直接掛鉤的公正與公平。類似成熟的考核工具還有360度績效考核、平衡計分卡管理等。

七、開設推廣微信廣播電視

或許,微信電視將是電視傳媒轉型的歷史機遇之一。作為媒體新事物的微信電視是電視傳媒的移動互聯網平臺,有了它,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收看電視直播、點播、電視專題,或通過視頻搜索、PPV(按次付費觀看)、付費會員包等收看節目內容,並瀏覽和電視播出內容相關的圖文信息,同時可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傳播,實現熱門電視內容的病毒式社會化傳播。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通過微信電視及其強大的視頻雲平臺,電視臺可以實現電視內容的移動互聯網社會化傳播,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看電視的需求,提升節目影響力;可以通過移動端和電視互動,創新電視節目形態,提升節目收視率;可以通過微信電視的產品化、移動化、互動化、社交化、多屏化,成功轉化電視觀眾為手機等電視移動端用戶,真正實現臺網融合,開創新商業價值空間,提升電視多終端用戶的黏性,推高電視的全媒體收視率,實現電視傳媒的新媒體轉型與拓展。當用戶轉化沉澱到百萬、千萬乃至上億數量級之後,移動端的商業化運營將有無比威力。

八、“臺網攜手”開展節目內容的精細化運營

以互聯網、新型融媒體為背景的廣播影視產業的運營環境已經形成,傳統廣播影視產業要遵循和發揮“內容為王”的不變法則,充分對接受眾消費用戶市場需求,充分對接傳統廣播影視與新型融合媒體優勢,積極推動廣播影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接受運用人工智能對廣播影視產品和服務的滲透融合與品質創造,提升高清化內容生產的質量和品位,推進地面數字頻道的專業化水平並滿足細分市場需求,以跨屏傳播提高傳播渠道的覆蓋與服務能力並優化融合覆蓋與跨域節目攜帶,例如電視綜藝跟傳播性、互動性和靈活性很強的網絡綜藝節目的攜手聯動。

在以“臺網攜手”的融合研究和政府的扶助下,建立廣播影視精品內容生產的科學保障體系,傾力建立其科學評價機制、質量管控機制、資助扶持機制、考核評估機制以及表彰激勵機制。唯以卓越的創意思維、有效的資源利用、有力的核心競爭、整合營銷傳播的商機平臺,實施持續的精耕細作,方能贏得持久的市場佔有。

九、大力推動“廣播電視+”,促進廣播電視與旅遊、教育、美食、農業、婚戀、房產、汽車等產業的深度結合

在廣播影視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及整合傳播營銷的時代,“廣播電視+”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3月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是一個新的開端,該文件對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促進廣播電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行了系統部署,明確了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旅遊業、農業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同時,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各行各業眾多商機彙集,大健康、新經濟、現代農業、金融、養老等行業繼續升級發展,為廣播影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廣電行業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將在全面創新中催生新業務、新模式、新產品,形成複合聯接、深度融合、價值集成、富有生長性的新型廣電生態產業鏈。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廣播電視+”依託新型融合媒體優勢,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開拓培育廣電+各行各業的多元特色服務生態,比如“廣電+健康”“廣電+旅遊”“廣電+美食”“廣電+對農服務”“廣電+中小企業服務”“廣電+汽車”“廣電+電商”“廣電+教育”“廣電+房地產”“廣電+金融”“廣電+婚戀”等。在多向的跨界融合中,有線網絡公司可以加強多元、組合的收視與運營,追求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比如積極探索、全面開展區域化的智慧產業佈局,實現對社區居民和類型人群“吃、住、行、遊、購、娛、健”生活七大要素的互動協同。不同的市場主體、業務內容、經營形態在更為寬廣的領域得以實現進一步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價值再生、合作共贏。

十、注重發展廣播影視產業貿易並擴大自身影響力

廣播影視產業要獲得國際化的發展,必須注重對外出口貿易。簡單地說:

一、要以影視傳媒的國際市場需求和國際規則、慣例為前提,開闊國際文化視野,學會國際化表達,組建優質國際化創作團隊,選好中國題材,進行國際化編劇,開展國際化融資,組織國際化攝製,講好中國故事;

二、要選擇合理的區位開展貿易活動,主要應避開歐洲、亞洲等歐美影視文化貿易出口的重點區域,首先著重開發非洲、南亞等新興影視文化貿易市場,加大影視文化產品服務的出口;

三、國家對於影視傳媒貿易公司應給予出口退稅、提供信用擔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解決其產品與服務出口的後顧之憂;

四、要充分利用戛納電影節、戛納電視節、奧斯卡金像獎等國際影視節會和獎項積極開展優秀影視產品的國際營銷。在廣播影視產業的對外貿易中,積極整合、拓寬業務渠道,建立高效的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和走出去服務平臺,有效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十一、有效運用廣播影視產業經營的股權激勵方式

廣播影視產業有其獨有的特性,其綜合性的創作生產特點需要複合型的文化、藝術、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在諸多人才激勵政策和方式中,應該說股權激勵尤為重要。

比如在國有廣播影視企業中,股權激勵有三重作用:促進企業經營層和骨幹人才同國家利益聯結成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以相同的目標任務和追求,確保廣播影視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促進企業經營層和骨幹人才更加關注長期目標和股東利益,以確保廣播影視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促進建立企業、經營層和骨幹人才的風險共擔機制,以充分發揮經營者和骨幹人才努力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當然,運用廣播影視產業經營的股權激勵,可以先在國有影視傳媒上市公司進行試點,及時總結經驗,再加以推廣。進行股權激勵,必須設置科學合理的行權條件,既要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又要切實具有激勵性,還要能夠有效實施。

關於廣播影視企業的激勵制度,上市國有企業可以綜合採取期權激勵和股票增值權激勵方式,未上市國有企業可以採取“虛擬股票”方式,新設國有企業可以在其設立時,由管理層直接出資持有股權。目前,除了上海的百視通已經實施了股權激勵之外,安徽的皖新傳媒等國有上市文化企業也在積極進行試點,準備推行股權激勵方案,並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尤其希望要實施人才強企、期待聚變效應的國有廣播影視企業能給經營者和骨幹人才戴上股權激勵的“金手銬”,送上未來事業“安樂窩”的“金鑰匙”。

十二、大力支持以中華經典文化為核心的廣播影視內容產業發展

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要把中華經典文化作為核心的內容進行充分有效的開發,以彌補既有內容、品位和收聽收視率方面存在的短板,並以精良的製作和播出,收穫已經久違了的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節目的收視份額與社會影響力。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原創公益性經典文化節目富有相當的創新性和品位,即便經過一年左右的打造,2017年這類節目的廣告經營價值依然落後於最高的品牌綜藝節目,並不理想。要通過政府對廣播影視產業頂層設計的加強,對經典中華文化的精華進行提取,運用現實載體和現代審美習慣、方式予以完美呈現。要組織相關專家認真策劃、創意、規劃選題,通過廣大廣播影視藝術工作者充滿智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工生產更多的文藝精品。

十三、重視在廣播影視作品的創作中充分植入特色民族傳統文化

深厚的文化傳統是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源泉,國家或地區間的交流與競爭也是各自文化之間的對話與展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廣播影視產業的背後往往有著一種民族和一個區域文化的特徵和印記,而一種民族和一個區域文化的背後總是站立著一個民族和區域的整體形象。走在世界前列的鄰國韓國的電影票房的奇蹟,與其觀眾對韓國電影的熱愛和參與是分不開的,也與政府充分利用民眾的愛國熱情、有目的地培育民眾電影消費習慣有關,更與其所充分植入的特色民族傳統文化緊密相關。本土的才是全國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以特色民族傳統文化為重要內容的民間創作智慧的爆發,將成為廣播影視產業創意、創新驅動不可或缺的力量。將不可替代和複製、價值無限的民族的、本土的特色傳統文化充分植入廣泛的廣播影視作品,不僅可以挽救其所面臨的被邊緣化和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機,還可以保護、傳承和發展具有獨特風格樣式的民間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麗城鎮、魅力鄉鎮,讓受眾留住鄉韻、記住鄉愁。

十四、借鑑推廣影視劇創作生產的“完工擔保制”

“完工擔保制”是好萊塢電影成功的祕訣之一,也必將是中國影視製作業可以採用的妙策良方。確保影片按時、優質的完工和發行,是每一位投資人最關注的問題。“完工擔保制”可以讓影視作品的投資者敢出手,令製片人受監管、有約束。

“完工擔保”是由專門的保險公司承保的,他們無不對影視製作的規程甚至影視專業與市場的狀況都十分了解,並會在承保前對影片所有信息進行嚴格全面的審閱與評估。當確定風險在可控範圍之內時才會承保,保費數額一般佔到拍攝預算的2%到3%。決定承保後,保險公司會向銀行、基金或個人投資者等投資人擔保影片一定會拍攝完成,並獲得發行。

對製片人來說,如果得不到“完工擔保”便很難獲得投資,也難以找到發行商。為了得到“完工擔保”,製片人必須對攝製計劃採取極為嚴肅認真的態度,而貸款到位後更須誠信、自律和謹慎。因為某一製片人一旦發生此類理賠,今後的保費就會大幅提高,甚至保險公司再不會願意承保。這種專門的保險公司,實際上對製片人起到了監管約束的作用,降低了影視投資者的風險,讓其敢於出手,也有助於信守合約的製片人能夠獲得更多投資,形成影視投資、生產的良性循環。

十五、有選擇地引進、借鑑和效仿國內外優秀的廣播影視節目創作運營模式

用心引進、借鑑和仿效,也是一種虔誠而有態度的學習。引進是要付費的,這是法律要求,也是對創作者和版權人知識產權的尊重。大尺度的借鑑和仿效,在國內尚有一定的投機空間,但是必定不會長遠。

借鑑、仿效者自然會獲益良多,但各種節目樣態、模式和特色經營項目的生命週期與發展曲線不同,對其需要有敏銳、準確的理解和把握。2018年5月中日合作攝製電影協議的簽署機會難得。契合市場需求、給中國人帶來巨大愉悅與感動的電視引進節目《中國好聲音》,令浙江衛視任性地掀起收視與創收熱潮,狂攬了鈔票,強拉了頻道的競爭力、影響力。該節目強烈的策劃動機與推廣意識、超前的創意思維和傳播理念、先進的製作方式和運作方法、巨大的版權魔力和營銷投入應該可以給我們足夠的啟示。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十六、進一步增加對廣播影視藝術創作、自由創業和大膽創新的寬容度

國外已有理論提出,人才、技術、寬容程度、政策和基礎設施等5個因素是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人才、技術和寬容的社會文化環境等三個關鍵因素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作用尤甚。思想開放、兼容幷蓄、容忍異見、機會平等的寬容環境,不但能夠吸引、留住並使更多的廣播影視文化創意人才自由思想、自由創作,而且能夠寬容他們自主創業、敢於試驗、大膽創新,並創造出具有無限想象、令人歎服的優秀作品。

十七、敢於發揮“美第奇效應”大幅度跨界整合廣播影視產業創新與作品創作力量,打造先進模式與優秀作品

廣播影視產業的創新和作品的創作生產靠的是智慧、體驗、知識、思想和感情的積累,應該經常性整合知識背景、專業技能、生活閱歷不同的各種跨界的、有廣播影視相關創業經歷和具有創新意識的專家參加的沙龍式研討、交流和聚會,通過頭腦風暴和思想碰撞,挖掘潛能,對接產品、作品、服務與市場,也可以邀請海內外著名業界專家、大家開展培訓和交流溝通,結合具體創作實際把脈問診,發揮不同凡響的“美第奇效應”。

十八、利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機遇促進廣播影視產業創意園區轉型升級

廣播影視產業的創意園、製作基地等是推動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但是全國總體的運營情況並不理想。國家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一系列十分優惠的支持政策,2015年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辦公用房、網絡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等給予稅收支持;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為創業創新創造條件;大力發展營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產業基地建設工程”被確定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

當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服務機構迅速興起。拓展孵化功能成為一些傳統廣播影視產業園轉型的主要方向,軟硬件功能增強,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智庫、中介組織、投資機構、孵化器等社會各方資源進一步整合、集聚,創業、創新的規模優勢不斷顯現,低成本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線上線下和孵化投資等優勢被創業者進一步激活,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生成日趨活躍。創新、創業,成功率很低;但不創新、創業,就沒有出路。要利用“雙創”機遇進一步拓寬市場主體發展空間、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促進創業創新人才流動,力求廣播影視創業創意園區獲得良好的轉型升級。

十九、建議成立多層級、多類別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商會

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的支柱性轉型發展,需要有力凝聚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的優秀企業,共同推動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建議依法、依規成立多層級、多類別、覆蓋面大的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商會。

通過匯聚政府、民營企業、投資機構等多方力量,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商會致力於打造一個集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規劃、資源配置和信息共享於一體的戰略合作平臺,吸引民營資本注入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讓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在大文化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各級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商會應有高遠的定位和目標,代表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企業、產業的共同利益,以促進民營廣播影視傳媒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己任,在成為文化產業主管部門的重要抓手、會員企業間的高端交流平臺、政府與企業交流對接的橋樑等方面持續發揮作用。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二十、加強廣播影視產品的全媒體傳播與整合營銷

廣播、電影、電視作品都需要充分的全媒體傳播與整合營銷,而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整合營銷運營的體系和實踐非常值得借鑑。從影片的選題策劃、劇本撰寫、取景拍攝、目標人群確定、特色文化展現等,都無不體現其研精畢智。當年的影片《2012》中,中國元素的破天荒植入就那麼的耐人尋味。

整合營銷傳播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以由外而內的戰略觀點為基礎,以與利害關係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為目的,以營銷傳播的管理者為主體所展開的傳播戰略。它分為客戶接觸管理、溝通策略及傳播組合等層面,把廣告、促銷、公關、直銷、CI、包裝、新聞報道等一切傳播活動都涵蓋到營銷活動的範圍之內,目的是使企業能夠將統一的訊息傳達給消費者。整合營銷傳播是運用“一個聲音”的一元化策略。

其目標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究和實施如何抓住消費者,打動消費者,與消費者建立一種“一對一”的互動式的營銷關係,不斷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整合使用各種載體,達到最有效的傳播影響力。它有戰術的連續性、戰略的導向性兩個特性。對於認知、形象、功能、協調的整合,基於消費者、風險共擔者的整合,關係管理的整合(整合營銷的最高階段)是其七個層次。整合營銷傳播有建立消費者資料庫、研究消費者、接觸管理、發展傳播溝通策略、營銷工具的創新、傳播手段的組合等六種方法。

當前廣播影視產業經營機制的創新,要實現多元化跨界向全媒體發展的轉型。首先是搭建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業務框架,凸顯核心資源,開發開展主要業務和跨界融合的相關多元增值服務與新媒體業務;其次是實施多種形式的跨領域併購、整合與重組,組建大型的跨媒體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或產業聯合體,增強市場競爭力。

構建廣播影視節目全媒體整合營銷傳播體系,是為了適應受眾收聽、收視的渠道、方式、狀態、訴求和習慣所呈現出的多元、多樣、多變狀態,並使節目市場呈現空前碎片化。“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是整合營銷傳播必須堅持的理念,積極引導受眾,自覺順應市場變化與新視聽傳媒的新要求,不斷地在內容創新、差異化定位和多元化經營方面做足功課。

電影業成功的主要原因越來越被認為是電影製片人和經銷商之間越來越同步。要努力贏得市場和注意力,並將宣傳推廣、市場拓展、廣告經營、節目銷售和衍生品開發銷售進行整體把握、有機融合、系統調控,貫穿、伴隨於節目策劃、創意製作、播出營銷的全過程,有效構建廣播影視節目全媒體整合營銷的傳播體系。

比如,隸屬於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阿里影業,其主營業務包括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以及綜合開發。2017年,三個業務收入均有大幅增長,而貢獻最大的則是互聯網宣發,全年營收高達19.70億元,佔總收入的83%,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高達189%。這主要歸因於“淘票票”的收入基礎穩步增長,售票手續費持續上升。

全媒體整合營銷傳播的具體做法多種多樣,需要不斷地借鑑和創新。關鍵要以整合為中心,講求系統化管理,強調協調與統一,注重規模化與現代化。同時,做好社會公關,通過支持公益慈善事業和參與重大社會活動,塑造良好社會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力,提升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社會效益與經營效益的有機統一和雙贏。

二十一、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科學有效地建立廣播影視產業“精準營銷生態圈”

在互聯網環境下,因為大數據、雲計算的超強分析判斷能力能夠精準獲得一個消費者具體的消費信息、意願和傾向,從而使內涵豐富的新型廣播影視融合媒體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與消費者的供給關係,實現營銷與投入的最優比。為此,2015年9月,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各自發展與雙方間的深度融合,使得二者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什麼是媒體已經越來越難描述,而且也沒有必要作無謂的糾纏。有競爭力、能夠贏得市場的廣播影視媒體,自然有能力且善於使客戶直接面對消費者、使客戶與消費者建立良性互動關係、使產品與服務的投入能夠獲得良好回報。

運用最新技術的強大數據分析能力,通過整合營銷的有效策劃和實施,把廣播影視產業價值鏈上的參與者有機結合起來並構建和諧共生、互利共贏的媒體精準營銷生態圈,有力促進廣播影視產業協同、高效發展。這樣的營銷生態模式可以叫做“圈子營銷生態模式”或“環閉式營銷生態模式”。

在精準營銷生態模式中,要求做到用精準營銷建立和消費者的直接聯繫,用精準營銷優化營銷的方式,用精準營銷模式拉近媒體和廣告主的關係,用精準營銷轉變廣告定價模式。而作為核心競爭力驅動型的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改革,其關鍵是要對接市場,讓廣播影視產業的主體與市場精準對接、產品與市場精準對接、資本與市場精準對接、人才與市場精準對接。

萬字深度總結|二十三條廣播影視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二十二、以事件營銷增強廣播影視產業核心競爭力

事件營銷又稱為“借勢營銷”“造勢營銷”,是廣播影視產業難得的“厚積雲”和“業務團”。無論中央級還是地方各級廣播影視產業的新聞單元或省級衛視、新聞綜合廣播以及網絡平臺,都重視和期待能夠始終把握著與報道權限相對應的重大事件的優先播報權,並期待能夠造就更多的忠實受眾。誰掌握新聞事件優先報道權,誰就等於掌握了事件營銷的核心新聞資源與主動權,相應地也就會因為掌握社會對新聞事件、重大事件非常高的關注度,而獲得高的傳播價值、廣告價值和品牌價值。

二十三、在產業轉型發展的特殊時期更加重視廣播影視企業(機構)文化建設

企業(機構)文化是廣播影視企業(機構)的靈魂,決定著它的成敗與興衰。企業(機構)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硬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核心層的精神文化(軟文化),即包括各種行為規範、價值觀念、企業(機構)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機構)文化的核心,也是企業(機構)的精神。處於轉型發展特殊時期的廣播影視產業更加需要重視企業(機構)的文化建設。

目前,我國大多數廣播影視企業(機構)轉型期發展的處境日趨艱難。一個沒有理念體系、戰略使命、共同願景、核心價值觀和獨特精神的廣播影視企業(機構)是沒有希望和前途的。要積極倡導和營造“有活力”的廣播影視企業(機構)文化,防止無遠大目標、急功近利、自我保全、面向內部、行動遲緩、不負責任的“停滯型”企業(機構)文化,堅決摒棄“官僚型”企業(機構)文化。要重視組織、勇於革新、明確目標、面向外部、上下左右良性溝通、敢於擔當負責,鼓勵內部競爭和創新、不懼艱險的“硬漢型”文化,充分發揮優秀廣播影視企業(機構)文化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規範作用、激勵作用、紀律約束機制和社會影響。

尤其領導者要做好本廣播影視單位的企業(機構)文化的領袖。要防止進入企業(機構)文化政治化、口號化、文體化、表象化、僵化、營銷化的誤區。要抓好黨的建設和政治思想工作,發揮好廣播影視企業(機構)領導班子的核心引領作用和工青婦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率領廣大幹部職工把握形勢、主動作為,厲兵秣馬、砥礪前行。

//主題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