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忍辱負重10年滅掉吳國,建立政權後為何要殺掉功臣?'

"

一、吳王向北爭霸,越王乘虛襲吳

吳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繼位的晏孺子年少無權,大臣爭權奪利,國內混亂,就打算興兵伐齊,其目的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但是,伍子胥反對。他對夫差警告說:越王勾踐不吃好飯菜,不穿好衣裳,老百姓死了去憑弔、病了去慰問,收買人心,是要讓百姓們為他效力。這個人不除掉,必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大王不先除掉腹心之患,反而去伐齊,不是把事情給弄顛倒了嗎?夫差嫌他多嘴,不聽他的勸告,下定決心要伐齊。

吳王夫差十一年(前485 年),吳軍在齊國艾陵這個地方打敗了齊軍,俘虜了齊國大臣國惠子、高昭子,勝利而歸。夫差為此而洋洋得意,並指責伍子胥。伍子胥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夫差聽了大怒,伍子胥就要自殺,被夫差阻止了。 消息傳到越國,大夫文種對勾踐說:“我看吳王已經驕傲了,請大王讓我到吳國去借糧,試探一下吳王對我們越國的態度。”於是文種就到吳國去,向夫差提出借糧,夫差準備答應,伍子胥又反對,但夫差還是把糧食借給越國了。越國君臣知逍吳王夫差已經對越因沒有什麼戒心了,都暗暗高興。

吳王夫差多次伐齊,取得了一些勝利,越王勾踐又是派人朝賀,又是獻上厚禮。夫差非常高興,只有伍子胥越來越擔心。他說:“越國這樣做,是在豢養吳國啊!”他再次勸告吳王說:“越國是心腹之患,大王不防備。現在攻打齊國,只是得到了一點小便宜,好比是在石板上耕種,是得不到什麼好處的。吳王根本就聽不進去。伍子胥又警告說:“大王不聽我的勸告,再過三年,吳國就要變成一片廢墟了!伯嚭又經常在吳王面前同伍子胥爭執,為越國說好話,還在背後向吳王夫差說伍子胥的壞話:“伍子胥這個人,表面上看去很忠於大王,其實他自己另有打算。大王前次準備伐齊,伍子胥反對,結果得到勝利,他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備,伍子胥一定會反叛作亂。夫差聽了,將信將疑。後來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大夫鮑氏,於是夫差大怒,說,“伍子胥果然背叛寡人!”等伍子胥從齊國回來,夫差就派使者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讓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拿著寶劍,大說:“我幫助你的父親稱霸,我又立你為王,當初你要把吳國的一半分給我,我不接受,現在你反而聽信讒言要殺我。接著,他對使者說:“我死之後,你去告訴吳王,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姑蘇城東門,我要看著越兵攻進來!”說完就拔劍自殺了。伍子胥死後,夫差就把吳國的政事交給了太宰伯嚭來管理。

越王勾踐召范蠡去問道:“吳王已經殺了伍子胥,周圍盡是阿諛奉承的人,現在可以發兵攻打吳國了吧?”范蠡說:“不行,還要等待時機。齊高帝建元四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吳軍主力伐齊,打敗了齊軍。夫差在衛國的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召集各路諸侯來開大會。晉、衛、魯等大國懾於吳國的武力,就訂立了盟約,承認吳王夫差為霸主。

吳王夫差率主力北上時,留下了老弱兵卒和太子守衛。消息傳來,勾踐再問范蠡可不可以發兵攻吳,范蠡說:“可以了。於是,越國訓練士卒二千人,作為敢死隊,經過長期訓練的軍隊四萬人作為主力,此外還有王者親兵六千人,有官位職事的一千人,總共近五萬人,去攻打吳國。吳國留守的老兵弱卒碰到了越國的精銳部隊,當然不堪一擊,被越軍殺得大敗,並把吳國太子也殺了。吳國國內趕緊向吳王夫差告急,夫差正在黃池與諸侯會盟,不敢聲張,為了保密,把知情的七個人殺了。會盟已畢,吳王夫差匆匆忙忙帶若吳軍回來,但由於長途跋涉,十分勞累,戰鬥力很弱,被越軍打敗。夫差只好派伯嚭帶著厚禮向越軍求和。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現在還有實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滅得了的。於是勾踐就答應同吳國講和,然後就退兵回國了。

黃池大會之後,吳王夫差雖然得到了一個霸主的空名,但吳國軍隊因為在爭霸戰爭中損失慘重,國力越來越弱。而越國經過十年生息,人口培加,生產發展,軍隊訓練有素,國力越來越強。到吳王夫差十八年(前478 年),越王勾踐帶著范蠡、文種親自率領大軍再次進攻吳國,在笠澤這個地方交戰,大敗吳軍。然後,越軍繼續進軍,節節勝利。到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軍攻到姑蘇城下,圍困吳軍三年。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吳軍被越軍徹底打敗,吳王夫差躲在姑蘇的山上。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在會稽山的歷史又重演了。

吳王夫差又派大夫公孫雄到越軍求和。公孫雄裸衣跪行到越王勾踐面前,懇求說:“孤臣夫差,當年曾在會稽得罪大王,當時夫差不敢違背天命,使大王得以復國。如今大王大駕來討伐孤臣,孤臣惟命是聽。大王能象當年在會稽那祥,赦免孤臣之罪嗎?勾踐看著公孫雄那剛可憐的祥子,準備答應他的請求。范蠡急忙阻止,說:《當年在會稽的事情,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大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大王早晚操勞,不是為了向吳國報仇嗎?按照預定的計謀辛辛苦苦努力了二十二年,現在馬上就要成功了, 難道可以前功盡棄嗎?上天給予的東西,大王不接受,將來反過來要受害的。大王難道忘了會稽被圍困的教訓了嗎?勾踐說:你說得很對,我本想照你的話做,但是,我看吳國使者這樣可憐,有點不忍心。范蠡就傳令擊鼓進兵,並對勾踐說:“大王已把軍事交給我來掌管,使者快回去,一切由我來負責。吳國使者公孫雄哭著走了。越王勾踐派人對吳王夫差說:我把你送到東海的島上生活,你可帶百家人一起居住。吳王夫差聽了,嘆了口氣說:我老了,不能伺候君王了。我後悔不該不聽伍子胥的話,才落到了如此地步!於是就拔劍自殺了。臨死時說:“我沒有面目在地下見伍子胥啊!

於是,越王勾踐就攻進姑蘇,滅了吳國。勾踐坐在吳王夫差的朝堂上,文武百官都來朝賀。吳國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裡,等待受封。勾踐說:“你是吳國的太宰,我哪敢收你做臣下? 你怎麼不跟你的國君去呀?伯嚭無地自容,退了出去。勾踐馬上派人把他殺了。

"

一、吳王向北爭霸,越王乘虛襲吳

吳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繼位的晏孺子年少無權,大臣爭權奪利,國內混亂,就打算興兵伐齊,其目的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但是,伍子胥反對。他對夫差警告說:越王勾踐不吃好飯菜,不穿好衣裳,老百姓死了去憑弔、病了去慰問,收買人心,是要讓百姓們為他效力。這個人不除掉,必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大王不先除掉腹心之患,反而去伐齊,不是把事情給弄顛倒了嗎?夫差嫌他多嘴,不聽他的勸告,下定決心要伐齊。

吳王夫差十一年(前485 年),吳軍在齊國艾陵這個地方打敗了齊軍,俘虜了齊國大臣國惠子、高昭子,勝利而歸。夫差為此而洋洋得意,並指責伍子胥。伍子胥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夫差聽了大怒,伍子胥就要自殺,被夫差阻止了。 消息傳到越國,大夫文種對勾踐說:“我看吳王已經驕傲了,請大王讓我到吳國去借糧,試探一下吳王對我們越國的態度。”於是文種就到吳國去,向夫差提出借糧,夫差準備答應,伍子胥又反對,但夫差還是把糧食借給越國了。越國君臣知逍吳王夫差已經對越因沒有什麼戒心了,都暗暗高興。

吳王夫差多次伐齊,取得了一些勝利,越王勾踐又是派人朝賀,又是獻上厚禮。夫差非常高興,只有伍子胥越來越擔心。他說:“越國這樣做,是在豢養吳國啊!”他再次勸告吳王說:“越國是心腹之患,大王不防備。現在攻打齊國,只是得到了一點小便宜,好比是在石板上耕種,是得不到什麼好處的。吳王根本就聽不進去。伍子胥又警告說:“大王不聽我的勸告,再過三年,吳國就要變成一片廢墟了!伯嚭又經常在吳王面前同伍子胥爭執,為越國說好話,還在背後向吳王夫差說伍子胥的壞話:“伍子胥這個人,表面上看去很忠於大王,其實他自己另有打算。大王前次準備伐齊,伍子胥反對,結果得到勝利,他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備,伍子胥一定會反叛作亂。夫差聽了,將信將疑。後來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大夫鮑氏,於是夫差大怒,說,“伍子胥果然背叛寡人!”等伍子胥從齊國回來,夫差就派使者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讓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拿著寶劍,大說:“我幫助你的父親稱霸,我又立你為王,當初你要把吳國的一半分給我,我不接受,現在你反而聽信讒言要殺我。接著,他對使者說:“我死之後,你去告訴吳王,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姑蘇城東門,我要看著越兵攻進來!”說完就拔劍自殺了。伍子胥死後,夫差就把吳國的政事交給了太宰伯嚭來管理。

越王勾踐召范蠡去問道:“吳王已經殺了伍子胥,周圍盡是阿諛奉承的人,現在可以發兵攻打吳國了吧?”范蠡說:“不行,還要等待時機。齊高帝建元四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吳軍主力伐齊,打敗了齊軍。夫差在衛國的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召集各路諸侯來開大會。晉、衛、魯等大國懾於吳國的武力,就訂立了盟約,承認吳王夫差為霸主。

吳王夫差率主力北上時,留下了老弱兵卒和太子守衛。消息傳來,勾踐再問范蠡可不可以發兵攻吳,范蠡說:“可以了。於是,越國訓練士卒二千人,作為敢死隊,經過長期訓練的軍隊四萬人作為主力,此外還有王者親兵六千人,有官位職事的一千人,總共近五萬人,去攻打吳國。吳國留守的老兵弱卒碰到了越國的精銳部隊,當然不堪一擊,被越軍殺得大敗,並把吳國太子也殺了。吳國國內趕緊向吳王夫差告急,夫差正在黃池與諸侯會盟,不敢聲張,為了保密,把知情的七個人殺了。會盟已畢,吳王夫差匆匆忙忙帶若吳軍回來,但由於長途跋涉,十分勞累,戰鬥力很弱,被越軍打敗。夫差只好派伯嚭帶著厚禮向越軍求和。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現在還有實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滅得了的。於是勾踐就答應同吳國講和,然後就退兵回國了。

黃池大會之後,吳王夫差雖然得到了一個霸主的空名,但吳國軍隊因為在爭霸戰爭中損失慘重,國力越來越弱。而越國經過十年生息,人口培加,生產發展,軍隊訓練有素,國力越來越強。到吳王夫差十八年(前478 年),越王勾踐帶著范蠡、文種親自率領大軍再次進攻吳國,在笠澤這個地方交戰,大敗吳軍。然後,越軍繼續進軍,節節勝利。到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軍攻到姑蘇城下,圍困吳軍三年。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吳軍被越軍徹底打敗,吳王夫差躲在姑蘇的山上。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在會稽山的歷史又重演了。

吳王夫差又派大夫公孫雄到越軍求和。公孫雄裸衣跪行到越王勾踐面前,懇求說:“孤臣夫差,當年曾在會稽得罪大王,當時夫差不敢違背天命,使大王得以復國。如今大王大駕來討伐孤臣,孤臣惟命是聽。大王能象當年在會稽那祥,赦免孤臣之罪嗎?勾踐看著公孫雄那剛可憐的祥子,準備答應他的請求。范蠡急忙阻止,說:《當年在會稽的事情,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大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大王早晚操勞,不是為了向吳國報仇嗎?按照預定的計謀辛辛苦苦努力了二十二年,現在馬上就要成功了, 難道可以前功盡棄嗎?上天給予的東西,大王不接受,將來反過來要受害的。大王難道忘了會稽被圍困的教訓了嗎?勾踐說:你說得很對,我本想照你的話做,但是,我看吳國使者這樣可憐,有點不忍心。范蠡就傳令擊鼓進兵,並對勾踐說:“大王已把軍事交給我來掌管,使者快回去,一切由我來負責。吳國使者公孫雄哭著走了。越王勾踐派人對吳王夫差說:我把你送到東海的島上生活,你可帶百家人一起居住。吳王夫差聽了,嘆了口氣說:我老了,不能伺候君王了。我後悔不該不聽伍子胥的話,才落到了如此地步!於是就拔劍自殺了。臨死時說:“我沒有面目在地下見伍子胥啊!

於是,越王勾踐就攻進姑蘇,滅了吳國。勾踐坐在吳王夫差的朝堂上,文武百官都來朝賀。吳國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裡,等待受封。勾踐說:“你是吳國的太宰,我哪敢收你做臣下? 你怎麼不跟你的國君去呀?伯嚭無地自容,退了出去。勾踐馬上派人把他殺了。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10年滅掉吳國,建立政權後為何要殺掉功臣?

二、鳥盡弓藏

越王勾踐滅吳以後,率領得勝之師,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東省滕縣),大會齊、晉等諸侯,派人向周天子送去貢禮。周元王也派使臣給勾踐送去祭肉。從此,越國的兵馬橫行於江淮一帶,諸侯都來朝賀,承認越王勾踐的霸主地位。這樣,勾踐就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勾踐帶領軍隊回國。這時,勾踐已經滅了吳,報了仇,雪了恥,而且稱霸於諸侯,作為一個國君,他的事業已經到頭了。而輔佐勾踐完成霸業的大夫文種和范蠡,他們治國治軍的才能,這時對勾踐巳經沒有什麼用處了。作為上將軍的范蠡,在回國之後,感到大名之下,難以久留。於是,給越王勾踐上書說:“我聽說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當年君王受辱於會稽,為臣下的應當死。臣下之所以沒有死,就是因為要幫助君王報仇雪恥,完成霸業。現在報仇雪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臣下請求君王根據會稽受辱的事,給臣下降罪處死。”勾踐看了范蠡的上書後說:“我正要獎賞你的功勞,把國土的一部分給你,怎麼反而會降罪將你處死呢?”話雖這麼說,范蠡根據多年的交往,深知勾踐的為人,當然是不會相信的。於是,他就祕密地把珠寶玉器裝上船,帶著自己的親信隨從乘船到了海上,同勾踐不辭而別,再也不回來了。後來,他到齊國做了大商人。

范蠡祕密出走時,沒有忘了他的老朋友文種。他給文種留下了一封信,對文種說: “飛鳥打光了,再好的弓箭也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煮了吃了。越王這個人,只可以和他共患難,不可以和他共享安樂。你還是快些走吧!”文種看了范蠡的信,將信將疑。他不象范蠡早已有準備, 現在他要走,恐怕也來不及了,況且他對越王勾踐還抱有幻想。為了自身安全著想,他就稱病不朝。

但是,果然不出范蠡所料,悲劇終於發生了,越王勾踐向文種開刀了。有人向勾踐進讒官, 誣告文種要作亂。這當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這正好袚勾踐找到了一個藉口。於是,勾踐就派人給文種送去了一把寶劍,並傳話給文種說:“當年你教我伐吳,有七條計策,我用了三條,就把吳國滅了。還有四條計策,還在你的腦子裡,你準備幹什麼用呢?你還是帶著你的計策,替我到地下跟隨先王去使用吧!“文種接過寶劍一看,正是當年吳王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屈鏤寶劍。文種這才完全相信范蠡的話一點也沒有錯,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這個忠心耿耿地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報仇、稱霸的文種,就這樣含冤飲劍而死了。

“敵國滅, 謀臣亡",這個歷史典故,就是這樣留下來的。在君主專制制度下,君主殺功臣的事數不勝數,文種式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著。在這件事情上,越王勾踐可以說為後代君主做出了榜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君臣關係的實質,不是單純從勾踐個人的性格所能解釋得了的。對於那些智謀出眾、立不賞之功的能臣宿將來說,他們的功勞本身就是“罪”,就是置自己於死地的原因。因此,在勾踐之類的君主那裡,功與罪的關係是顛倒的。這類事情不斷重複地出現,常常使得那些功高蓋主的大臣們惶恐不安。但是,事實上,象范蠡那樣功成引退因而保全自身的人畢竟是少數,而象文種這樣不幸被殺的人是多數。

誅殺功臣無疑是越王勾踐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面。但是,我們也不可因此而抹殺他在會稽失敗後,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的堅強毅力。憑著這種精神力量,他能較好地採納臣下的建議,得到百姓的同情和支持,終於達到復興國家,報仇雪恥,最後完成霸業的目的。大國爭霸的戰爭,都是勞民傷財,造成的破壞極大,越王勾踐也不例外,這是不值得讚頌的。我們要肯定的是越國君臣以及百姓們的發憤圖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當國家和民族遭受危難和恥辱時,這種精神常常激勵人們的鬥志,因而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因此,這種發憤圖強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可貴的精神財富。

"

一、吳王向北爭霸,越王乘虛襲吳

吳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繼位的晏孺子年少無權,大臣爭權奪利,國內混亂,就打算興兵伐齊,其目的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但是,伍子胥反對。他對夫差警告說:越王勾踐不吃好飯菜,不穿好衣裳,老百姓死了去憑弔、病了去慰問,收買人心,是要讓百姓們為他效力。這個人不除掉,必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大王不先除掉腹心之患,反而去伐齊,不是把事情給弄顛倒了嗎?夫差嫌他多嘴,不聽他的勸告,下定決心要伐齊。

吳王夫差十一年(前485 年),吳軍在齊國艾陵這個地方打敗了齊軍,俘虜了齊國大臣國惠子、高昭子,勝利而歸。夫差為此而洋洋得意,並指責伍子胥。伍子胥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夫差聽了大怒,伍子胥就要自殺,被夫差阻止了。 消息傳到越國,大夫文種對勾踐說:“我看吳王已經驕傲了,請大王讓我到吳國去借糧,試探一下吳王對我們越國的態度。”於是文種就到吳國去,向夫差提出借糧,夫差準備答應,伍子胥又反對,但夫差還是把糧食借給越國了。越國君臣知逍吳王夫差已經對越因沒有什麼戒心了,都暗暗高興。

吳王夫差多次伐齊,取得了一些勝利,越王勾踐又是派人朝賀,又是獻上厚禮。夫差非常高興,只有伍子胥越來越擔心。他說:“越國這樣做,是在豢養吳國啊!”他再次勸告吳王說:“越國是心腹之患,大王不防備。現在攻打齊國,只是得到了一點小便宜,好比是在石板上耕種,是得不到什麼好處的。吳王根本就聽不進去。伍子胥又警告說:“大王不聽我的勸告,再過三年,吳國就要變成一片廢墟了!伯嚭又經常在吳王面前同伍子胥爭執,為越國說好話,還在背後向吳王夫差說伍子胥的壞話:“伍子胥這個人,表面上看去很忠於大王,其實他自己另有打算。大王前次準備伐齊,伍子胥反對,結果得到勝利,他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備,伍子胥一定會反叛作亂。夫差聽了,將信將疑。後來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大夫鮑氏,於是夫差大怒,說,“伍子胥果然背叛寡人!”等伍子胥從齊國回來,夫差就派使者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讓伍子胥自殺。伍子胥拿著寶劍,大說:“我幫助你的父親稱霸,我又立你為王,當初你要把吳國的一半分給我,我不接受,現在你反而聽信讒言要殺我。接著,他對使者說:“我死之後,你去告訴吳王,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姑蘇城東門,我要看著越兵攻進來!”說完就拔劍自殺了。伍子胥死後,夫差就把吳國的政事交給了太宰伯嚭來管理。

越王勾踐召范蠡去問道:“吳王已經殺了伍子胥,周圍盡是阿諛奉承的人,現在可以發兵攻打吳國了吧?”范蠡說:“不行,還要等待時機。齊高帝建元四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吳軍主力伐齊,打敗了齊軍。夫差在衛國的黃池(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南),召集各路諸侯來開大會。晉、衛、魯等大國懾於吳國的武力,就訂立了盟約,承認吳王夫差為霸主。

吳王夫差率主力北上時,留下了老弱兵卒和太子守衛。消息傳來,勾踐再問范蠡可不可以發兵攻吳,范蠡說:“可以了。於是,越國訓練士卒二千人,作為敢死隊,經過長期訓練的軍隊四萬人作為主力,此外還有王者親兵六千人,有官位職事的一千人,總共近五萬人,去攻打吳國。吳國留守的老兵弱卒碰到了越國的精銳部隊,當然不堪一擊,被越軍殺得大敗,並把吳國太子也殺了。吳國國內趕緊向吳王夫差告急,夫差正在黃池與諸侯會盟,不敢聲張,為了保密,把知情的七個人殺了。會盟已畢,吳王夫差匆匆忙忙帶若吳軍回來,但由於長途跋涉,十分勞累,戰鬥力很弱,被越軍打敗。夫差只好派伯嚭帶著厚禮向越軍求和。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現在還有實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滅得了的。於是勾踐就答應同吳國講和,然後就退兵回國了。

黃池大會之後,吳王夫差雖然得到了一個霸主的空名,但吳國軍隊因為在爭霸戰爭中損失慘重,國力越來越弱。而越國經過十年生息,人口培加,生產發展,軍隊訓練有素,國力越來越強。到吳王夫差十八年(前478 年),越王勾踐帶著范蠡、文種親自率領大軍再次進攻吳國,在笠澤這個地方交戰,大敗吳軍。然後,越軍繼續進軍,節節勝利。到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軍攻到姑蘇城下,圍困吳軍三年。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吳軍被越軍徹底打敗,吳王夫差躲在姑蘇的山上。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在會稽山的歷史又重演了。

吳王夫差又派大夫公孫雄到越軍求和。公孫雄裸衣跪行到越王勾踐面前,懇求說:“孤臣夫差,當年曾在會稽得罪大王,當時夫差不敢違背天命,使大王得以復國。如今大王大駕來討伐孤臣,孤臣惟命是聽。大王能象當年在會稽那祥,赦免孤臣之罪嗎?勾踐看著公孫雄那剛可憐的祥子,準備答應他的請求。范蠡急忙阻止,說:《當年在會稽的事情,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大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大王早晚操勞,不是為了向吳國報仇嗎?按照預定的計謀辛辛苦苦努力了二十二年,現在馬上就要成功了, 難道可以前功盡棄嗎?上天給予的東西,大王不接受,將來反過來要受害的。大王難道忘了會稽被圍困的教訓了嗎?勾踐說:你說得很對,我本想照你的話做,但是,我看吳國使者這樣可憐,有點不忍心。范蠡就傳令擊鼓進兵,並對勾踐說:“大王已把軍事交給我來掌管,使者快回去,一切由我來負責。吳國使者公孫雄哭著走了。越王勾踐派人對吳王夫差說:我把你送到東海的島上生活,你可帶百家人一起居住。吳王夫差聽了,嘆了口氣說:我老了,不能伺候君王了。我後悔不該不聽伍子胥的話,才落到了如此地步!於是就拔劍自殺了。臨死時說:“我沒有面目在地下見伍子胥啊!

於是,越王勾踐就攻進姑蘇,滅了吳國。勾踐坐在吳王夫差的朝堂上,文武百官都來朝賀。吳國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裡,等待受封。勾踐說:“你是吳國的太宰,我哪敢收你做臣下? 你怎麼不跟你的國君去呀?伯嚭無地自容,退了出去。勾踐馬上派人把他殺了。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10年滅掉吳國,建立政權後為何要殺掉功臣?

二、鳥盡弓藏

越王勾踐滅吳以後,率領得勝之師,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東省滕縣),大會齊、晉等諸侯,派人向周天子送去貢禮。周元王也派使臣給勾踐送去祭肉。從此,越國的兵馬橫行於江淮一帶,諸侯都來朝賀,承認越王勾踐的霸主地位。這樣,勾踐就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勾踐帶領軍隊回國。這時,勾踐已經滅了吳,報了仇,雪了恥,而且稱霸於諸侯,作為一個國君,他的事業已經到頭了。而輔佐勾踐完成霸業的大夫文種和范蠡,他們治國治軍的才能,這時對勾踐巳經沒有什麼用處了。作為上將軍的范蠡,在回國之後,感到大名之下,難以久留。於是,給越王勾踐上書說:“我聽說主憂臣勞,主辱臣死。當年君王受辱於會稽,為臣下的應當死。臣下之所以沒有死,就是因為要幫助君王報仇雪恥,完成霸業。現在報仇雪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臣下請求君王根據會稽受辱的事,給臣下降罪處死。”勾踐看了范蠡的上書後說:“我正要獎賞你的功勞,把國土的一部分給你,怎麼反而會降罪將你處死呢?”話雖這麼說,范蠡根據多年的交往,深知勾踐的為人,當然是不會相信的。於是,他就祕密地把珠寶玉器裝上船,帶著自己的親信隨從乘船到了海上,同勾踐不辭而別,再也不回來了。後來,他到齊國做了大商人。

范蠡祕密出走時,沒有忘了他的老朋友文種。他給文種留下了一封信,對文種說: “飛鳥打光了,再好的弓箭也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煮了吃了。越王這個人,只可以和他共患難,不可以和他共享安樂。你還是快些走吧!”文種看了范蠡的信,將信將疑。他不象范蠡早已有準備, 現在他要走,恐怕也來不及了,況且他對越王勾踐還抱有幻想。為了自身安全著想,他就稱病不朝。

但是,果然不出范蠡所料,悲劇終於發生了,越王勾踐向文種開刀了。有人向勾踐進讒官, 誣告文種要作亂。這當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這正好袚勾踐找到了一個藉口。於是,勾踐就派人給文種送去了一把寶劍,並傳話給文種說:“當年你教我伐吳,有七條計策,我用了三條,就把吳國滅了。還有四條計策,還在你的腦子裡,你準備幹什麼用呢?你還是帶著你的計策,替我到地下跟隨先王去使用吧!“文種接過寶劍一看,正是當年吳王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屈鏤寶劍。文種這才完全相信范蠡的話一點也沒有錯,可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這個忠心耿耿地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報仇、稱霸的文種,就這樣含冤飲劍而死了。

“敵國滅, 謀臣亡",這個歷史典故,就是這樣留下來的。在君主專制制度下,君主殺功臣的事數不勝數,文種式的悲劇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著。在這件事情上,越王勾踐可以說為後代君主做出了榜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君臣關係的實質,不是單純從勾踐個人的性格所能解釋得了的。對於那些智謀出眾、立不賞之功的能臣宿將來說,他們的功勞本身就是“罪”,就是置自己於死地的原因。因此,在勾踐之類的君主那裡,功與罪的關係是顛倒的。這類事情不斷重複地出現,常常使得那些功高蓋主的大臣們惶恐不安。但是,事實上,象范蠡那樣功成引退因而保全自身的人畢竟是少數,而象文種這樣不幸被殺的人是多數。

誅殺功臣無疑是越王勾踐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面。但是,我們也不可因此而抹殺他在會稽失敗後,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發憤圖強的堅強毅力。憑著這種精神力量,他能較好地採納臣下的建議,得到百姓的同情和支持,終於達到復興國家,報仇雪恥,最後完成霸業的目的。大國爭霸的戰爭,都是勞民傷財,造成的破壞極大,越王勾踐也不例外,這是不值得讚頌的。我們要肯定的是越國君臣以及百姓們的發憤圖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當國家和民族遭受危難和恥辱時,這種精神常常激勵人們的鬥志,因而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因此,這種發憤圖強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可貴的精神財富。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10年滅掉吳國,建立政權後為何要殺掉功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