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再發聲!傳遞樓市重要信號,調控不是權宜之計!

購房 經濟 房產 出鞘的寶劍 2018-11-30
官媒再發聲!傳遞樓市重要信號,調控不是權宜之計!

或許大家都還記得,在年中的時候,新華社連發四篇文章,四問樓市調控,而隨後,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出臺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新要求和新目標。而在隨後,針對市場中關於調控取消或放鬆的謠言四起的時候,新華社再次發文,指出,根據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所強調的“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調控精神,決不會允許房地產調控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然而,同樣是官媒,也會有不一樣的聲音。11月6日,《經濟日報》刊發題為《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的文章,一改之前官媒對房地產的高壓態度,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文章提到,房地產市場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對滿足居民住有所居,提高居住品質的需求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既不願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不希望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過於冷清。”這種表述,看起來比較中立,但是,這不僅與之前新華社的文章立場不符,而和7月份政治局會議上“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表述相比,口徑有所放鬆,又加上了“過快”二字。該文章還對當下樓市進入寒冬的言論進行的批判,文章說:“一些城市‘環比下降’和‘漲幅回落’就代表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了嗎?這種聲音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是站不住腳的。”這也被人們解讀為官方在為樓市調控放鬆傳遞信號,但是在過去半個多月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放鬆的跡象,相反,各地樓市調控持續深入,對樓市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也在加大,這也表明,人們這種解讀,並沒有道理。

官媒再發聲!傳遞樓市重要信號,調控不是權宜之計!

就在前兩天,經濟日報又刊登了一篇題為《保持樓市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時評文章,分析了當前樓市的現狀,對未來調控的走向做出預判,也釋放了一些樓市信號。該文章指出:我國各地房地產市場的基礎和現狀不同,發展的規模速度不同,採取的調控措施不同,進度數據所呈現出的特點也有所不同。但“房住不炒”的定位仍適用於房地產市場,必須長期堅持。面對穩中有變、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的環境,在調控效果差異明顯、樓市走勢出現分化的情況下,更要堅持樓市調控的方向不動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從上面的表述之中,明顯與之前的文章有所差異了,一是要堅持“房住不炒”,必須要長期堅持;二是要堅持樓市調控的方向不動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該文章還對一些地方政府對樓市調控的態度和行為,做出了批評,文章提到:“此前,在某些房價有所回落的地區,竟然出現了房企因適應市場主動降價被政府部門約談、業主因房價下行而圍攻開發商的亂象。雖然是少數個案,但確實值得警惕。由此,一是表明某些地區依然沒有擺脫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如果不是擔心降房價影響銷售額和稅收,繼而影響經濟增速,為什麼不惜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的市場行為呢?二是表明確實有一些炒作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世界上沒有哪樣商品價格只能漲不能跌,如果購房是為了住而不是炒,在一定時間內就不可能出售,為什麼不能容忍商品住宅價格有起有落呢?如果不是炒作資金,而是自住需求,這也顯示了保證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價格不再快速上漲以免“騎虎難下”的重要性。”對於樓市總體降溫,人們認為房地產市場拐點或“寒冬”已經到來,甚至出現有人呼籲放鬆調控的聲音,經濟日報在該文章中說到,即使在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價格也只是部分和短期停漲或略有回調,且態勢能否延續尚有待進一步觀察。而且當下,我國一二線城市房價還在世界前列,二三線城市還在快速上漲,調控難度已然很大。文章還指出,如果此時放鬆調控,結果極可能是前功盡棄。如果要拿這篇文章和之前的那篇文章來相比,無論是從語氣,還是分析佐證,以及最終結論上來說,這都是一篇強化調控,表明樓市調控將持續的信號,這其實也是讓那些抱著房價還將繼續上漲、調控不會持久的幻想的人,儘早打消念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