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搶地搶房!三四線城市地價房價齊飛漲!

購房 碧桂園 中海 投資 大炮地產 2017-04-23

文/謝逸楓

老謝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2017年3月國家統計局的三四線城市房價與房企瘋狂砸錢到三四線城市搶地、購房者與資金轉移到三四線城市的數據顯示,中國樓市進入普漲到分化,再由分化到普漲的集體上漲;一線城市上漲到二線城市接力上漲,再由一二線城市上漲到三四線城市上漲的全面開花上漲;國家中心城市上漲到城市群上漲,再由城市群到都市圈上漲的區域性上漲格局已經快形成了。說明本輪調控圓滿完成抑制房價上漲過快、防止房價下跌過快的調控目的,完成控了房價、去庫存的政策目標,同時順利完成了保增長、穩房價、防風險的政治任務。

謝逸楓:搶地搶房!三四線城市地價房價齊飛漲!

老謝正式通知你,當前中國越來越多城三四線越市樓市復甦回暖,終於逐漸走出市場低迷與寒冷困境、緩解了高庫存與土地供應過剩風險、遏制住了持續暴跌與斷崖式下跌局面、避免了房地產崩盤與崩潰危機,正式結束冰封的“冬天”、結束痛苦的市場“調整期”、結束單邊房價“下跌期”。意味著越來越多三四線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迎來了地價、房價一個新的上漲週期,迎來了購房者、房企一個新的機會。毫無疑問,調控教導我們,一二線城市的上漲火苗轉移到三四線城市了,大家一塊搶地搶房去。

其一是70城市房價全面上漲,呈現加速上漲趨勢。2017年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上漲城市62個。總體來看,環比增幅為0.71%,相比2月份0.33%的增幅明顯擴大。 比2月0.33%的漲幅擴大了0.38%,,比1月0.24%擴大了0.47%,比去年12月房價環比上漲0.26%擴大0.45%,連續2個月報復性上漲,呈現逆勢反彈走勢。說明房價猛漲,漲幅反彈,呈現加速上漲的走勢。3月房價同比漲幅10.30%,保持高位上漲的形勢,自2017年1月開始到3月已連續三個月收窄,分別為10.69%、10.56%、10.30%。

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62個,比2月份56個城市上漲的數量,增加6個。在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有9個城市上漲,較2月份的3漲2持平,有所增加。從同比看,漲幅回落的多為一二線城市。3月份,70個城市中有2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比上月回落,比2月份增加4個,回落城市中18個為一二線城市。事實上,早在2014年-2016年,部分三四線城市已經開始著手暫停供地或放緩供地,2017年又有地級市明確暫停或放緩供地計劃。如果大部分三四線城市藉此來調節供求關係,那麼未來2017年-2018年,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將不存在去庫存壓力,樓市將迎來新一輪上漲機會

其二是70城市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進入新的上漲週期。70個城市中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持續回落。初步測算,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3.4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4個月回落,3月份比2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在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回落後,三線城市的漲幅卻在擴大。劉建偉稱,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略有擴大,3月份比2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多個三線城市新建住宅價格的同比上漲,惠州同比上漲23.9%,九江、贛州均上漲13.6%,泉州上漲9.9%,洛陽上漲6.5%。

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持續回落。但三線城市的漲幅略有擴大,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逆襲上漲。3月三、四線城市房價持續溫和上漲,僅丹東房價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隨著三、四線城市的“量價齊升”,對整體去庫存也起到了正向作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調控力度較小的揚州、惠州等環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較大,均保持在一個百分點以上。從2016年國慶節開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樓市調控升級,致使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核心區域周邊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升溫,三四線市場的前景一直受到特別關注。

其三是房企不斷到三四線城市進行攻城略地的搶地。大部分全國化房企仍然表現出對城鎮化前景的看好,以及由此帶來的一二線城市機會。在適度向三四線擴圍的同時,2017年,一二線城市仍將是大部分企業的業績重心。“在中央及地方政策指引下,2017年,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漲幅或將收窄,但成交價格仍可能維持在較高水平;三、四線城市將從鼓勵性政策及熱點城市外溢效應中獲益,有望緩解去化壓力。”今年3月2日,中駿置業發佈2016年年報,並對今年市場做出如上展望。一個月後的4月11日,中駿置業拿下徐州銅山區一宗25萬平方米的土地,首次進軍徐州——正是年報中提及的三線城市。

2017年4月10日下午,中海地產歷經4小時又46分169輪競價,最終以總價62870萬元競得廣東佛山獅山官窯超2.4萬平商住地,摺合樓面價約9242.97元/平,溢價163%,雖未能達到本宗地塊最高限制價(最高樓面價9850元/平),但也成功刷新了官窯區域的單價記錄。據悉,這也是中海今年首次在佛山拿地,2016年中海在樂從、倫教兩地相繼拿地,並收購了裡水兩個項目,定名為中海山語湖、中海金沙水岸。此前新城控股逾42億奪獅山超14萬平商住地,樓面9853元/平;2017年1月,時代地產以總價31億斬獲位於獅山鎮小塘近11.8萬㎡商住地,摺合樓面價約9869元/㎡,迄今仍保持著區域單價記錄。

2016年,多數房企錄得銷售規模大幅增長,一二線城市貢獻了主要業績。這與熱點區域樓市大幅增長的現實密不可分。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熱點城市調控大幅加碼,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核心區域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接力”升溫。即便樓市調控的範圍擴大、力度增強,三四線市場的前景仍被普遍看好。今年以來,將區域佈局向三四線城市延伸的企業不在少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37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7%,增速比1-2月回落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359億元,增16.7%,增速提高4個百分點。

4月17日,安徽馬鞍山市經開區的馬土讓2017-17號地塊成功出讓,經96輪競價,安徽中丞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競得此地塊,成交價3.2億元,溢價率達227%,樓面價4927元/平方米。該地塊約54.03畝,規劃為居住用地,起拍價9750萬元。4月18日下午,碧桂園集團以總價7.3億奪下位於廣東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那餈坑(土名)地段的JCR2017-27(蓬江01)號地塊,樓面價6894元/平,溢價率達273.5%。4月19日,經過95輪競價,陽光城以6.14億元的總價競得江蘇省啟東市一宗宅地,樓面價達7097元/平方米,溢價率為372%。該地塊出讓面積50畝,建築面積86518平方米,起始價1.3億元,樓面價1503元/平方米。

到2017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年初,熱點樓市又有升溫跡象,並蔓延至周邊區域。以北京的“3·17新政”為代表,樓市調控政策進一步加碼並擴圍。相比之下,受益於主流城市熱度傳導、改善性需求釋放以及去庫存政策引導的三四線城市,開始逐漸升溫。據國海證券監測,今年一季度,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新房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分別為-36.5%、-8%及11.8%,三四線城市景氣度明顯提升。在土地市場,長三角等地的南通、無錫、嘉興、鎮江、台州、紹興等三四線城市率先回暖,近期均有大宗交易。這種變化影響到房企的預期,並使得企業將目光更多地投向這些城市。

其四是一二線城市依然是房企攻城略地的主要核心區域。由於戰略選擇和發展歷史的不同,房地產企業的區域佈局有明顯差別。但對於大多數全國化佈局的企業來說,一二線城市貢獻了主要業績。年報顯示,在恆大2016年的銷售額中,一二線城市的貢獻佔比67.4%;碧桂園在國內市場中,有59%的銷售額來自一二線城市;中駿置業的業績中,一二線城市份額佔到65.8%。區域佈局高度聚焦的旭輝,這一比例高達98.2%。當年的新增土地儲備,也表現出類似特徵。如萬科在去年新增了173個項目,有88.3%位於一二線城市。恆大則有59.6%的新增土地位於這一區域。中駿在一二線城市中的拿地支出,佔拿地總支出的比重為79.6%。

步入2017,企業補倉積極,拿地熱情依舊高漲。前三月,土地市場供應處於低位,房企的城市投資趨勢高度趨同,促使重點城市土地價格高漲,10家企業土地成交規劃面積同比增加39.7%。從拿地金額來看,碧桂園、恆大位居前兩位。兩家拿地金額合計在排行榜中佔比超30%,規劃建築面積佔比近45%。其中,碧桂園無論拿地數量、拿地金額均排名首位,該企業前三月在三四線城市的拿地面積與金額佔比分別達72%、45%;恆大、中海、保利的拿地金額也均超過平均金額225億元,緊隨其後;招商蛇口前三月在廣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加大投資力度,樓面均價近2萬元/平方米,相對處於高位。

地方城市的土地收入也相應大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50大熱點城市合計出讓土地金額為6370.2億元,同比增長63.8%。武漢、合肥、南京、鄭州、杭州、蘇州、天津等城市賣地超過200億。房企對熱點城市熱門地塊拼搶依然積極,包括南京、蘇州、廈門等2016年的二線城市地價依然處於高位,即使在地方政府設置多重調控約束政策後,部分住宅屬性地塊依然被多家企業拼搶。從企業佈局戰略來看,一線、熱點二線城市仍為重點。今年1-3月,全國土地成交額前10名的城市累計成交額為2961億元,同比增加59%。

二線重點城市繼續佔據榜單前列,其中武漢以513.1億元領銜全國,合肥超過400億,同比漲幅明顯。此外,在規劃建築面積方面,武漢、鄭州等熱點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排名靠前。從土地價格來看,今年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2099元/平方米,較去年四季度上漲8.3%,同比上漲49.0%。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3412元/平方米,較上一季度微幅上漲0.7%,同比上漲44.1%。監管層已經對房地產企業的拿地資金開始從嚴監管,禁止企業用非自有資金拿地。同時,房企的再融資渠道也呈現收緊態勢,一季度房企國內發債總規模出現大幅下降,發債的利率也在小幅回升。央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委對房企融資均釋放了收緊的信號,多渠道正在收緊房企的“槓桿”。

這與本輪樓市的層級式升溫特徵有關。2015年末,在連續降息和“3·30新政”、“9·30新政”的疊加作用下,一線城市率先升溫,但深圳、上海很快因房價上漲過快而出臺調控措施。2016年初,南京、蘇州、廈門、合肥等“強二線城市”接力升溫,並帶動市場熱點向鄭州、武漢等中西部核心城市蔓延,熱點區域周邊的大型城市天津、福州、杭州也同步回暖。直到9月末10月初,超過20個熱點城市出臺調控政策,房地產熱潮終於在四季度被遏制。但就全年來看,上述一二線熱點城市仍貢獻了絕大部分的銷售額。

其五是購房者、資金轉移到三四線城市買房形成規模。目前投資客在掃蕩一二線後,又開始轉戰三四線城市。即便在去庫存任務仍然很重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已開始上漲,幅度約10%左右。一二線城市樓市火爆,然後誘發三四線城市恐慌性購買,同時一二線限購限貸,也將擠出資金和需求向三四線城市湧入。佈局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原本在業界看來將滯銷,但去庫存的政策效果不錯。隨著投資客的進入,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速度,超出預期。

查詢湖南、江西、四川和廣東的統計數據,去年除了幾個貧困市縣,其它去庫存的效果都很明顯。不過去庫存也存在分化,住宅去庫存速度,明顯高於商業用房。2016年,廣東商品房待售面積總量有所下降,商品住宅和商業地產去庫存分化明顯,其中住宅待售面積顯著減少,商業地產則明顯增加。全年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減少135萬平方米以上,下降2.4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同比下降近12%,而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其他用房的待售面積則同比分別增長19.6%、10.9%和12.8%。如三線城市粵西湛江,在政策寬鬆下,湛江新盤持續熱銷。

截至2月底,湛江樓市總庫存量為28887套,其中住宅存量為16397套,而去年全年,湛江新建商品房網籤23259套,今年1月湛江商品房網籤2669套,其中住宅2447套,按此速度,去化週期不到1年。除此之外,以湖南為例,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末,湖南商品房待售面積2901.46萬平米,同比下降12.3%,比2015年末減少408.08萬平方米。因為每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力不同,湖南各市州房地產去化週期差異巨大。其中,去化週期最長的地區為湘西自治州,長達63個月,主要是商業用房銷售緩慢,住宅去化週期是23.9個月。

湖南省各市大部分都是十多個月的庫存週期,超過20個月的只有張家界和湘西,但永州市只有2.4個月。四川經過去年一年的“去庫存”,全省房地產消化週期已經由2015年末的12.4個月,下降到2016年末的8.7個月。主要通過鼓勵農民購房、棚改貨幣化安置兩種方式推動商品房去庫存。2016年成都以外地區的新增購房者,50%為農民,少數縣市的比例超過80%。棚改已成為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一條路徑。

其六是庫存低的量價上漲,庫存週期長些的部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早就上漲。以湘潭為例,2016年湘潭市城區徵收國有土地上房屋簽約112萬平米,是上年的5倍;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簽約111萬平米,是上年的3倍;2016年湘潭棚戶區改造所帶來的購房者比例超過了60%。今年仍有大量的棚改,帶來新的需求。2016年湘潭新建商品房住宅累計銷售17450套,月均成交量達到近1500套,刷新了2010年湘潭樓市創下的16520套。今年1月份湘潭商品房住宅成交1260套,同比上漲超八成;2月份成交1500套,同比上漲超過110%,傳統銷售淡季意外豐收。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有的四線城市庫存週期仍然較長,價格卻已先行。例如廣東省最落後、去庫存任務較慢的東翼、西翼和山區商品房均價分別增長8.3%、9.0%和4.3%,粵東西北地區中均價前三位分別是汕頭市(7904元/平方米)、湛江市(6056元/平方米)和潮州市(5479元/平方米)。比如湖南的張家界,商品房去庫存週期32.8個月,住宅也還有29.1個月,但新房價格已從去年8月的3500元/平米,12末就已漲到4200元/平米,上漲20%。據當地購房者稱,庫存還有24個月的湘潭房價,2016年房價漲幅也在12%-15%左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