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同一起跑線上的機關年輕人拉開了差距?

公務員 張建 工作這一年 法律 哲學 2018頭條記憶 人民出版社讀書會 2019-04-06

大家好,今天為你講述的書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機關行為36忌》。這本書是一本機關公務員必讀的行為指南。我會為你講述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你將聽到:阻礙機關青年公務員成長的最大陷阱是什麼?機關裡的為人處事有哪些最致命的忌諱?以及這些禁忌揭示出了機關的什麼樣的本質。

這本書的主要讀者群體是機關單位的青年公務員們。可以說,能夠考上公務員的年輕人多少都有些意氣風發:一方面是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的自豪,另一方面是作為國家管理者,對自己未來人生的期待。不過,幾年以後,這些年輕人之間卻會有很大的差距。有些人穩步上升,成了業務“大拿”,領導的左右手。有的人卻磕磕絆絆,提不起來也按不下去,日子一長,成了機關裡的“老油條”。是什麼讓同一起跑線上的年輕人之間有這麼大的差距呢?其實,很大原因在於,有些人摸到了機關的門道兒,有些人沒有覺察出來,無意間做了不符合公務員身份的事情。天長日久,失去了口碑,自然也失去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信任。

當然,這個“門道兒”不是什麼“潛規則”,就是公務員的職業精神,是機關的本質要求的行為準則。任何人只要遵循職業精神行事,都能成為合格的公務員。作者把這些行為準則具體化了,就是這本《機關行為36忌》。

本書同樣也適合即將畢業,對機關工作感興趣的大學生群體。如果你聽了我的解讀,發現自己真的無法接受這些條條框框,說明你並不適合在機關工作。大可以放心大膽地選擇其他的職業了。有很多人就是通過這本書擺脫了對公務員身份的執著,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職業,最後還很感謝作者呢。

這本書的作者張建,是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的司長,也是一位在中央國家機關有幾十年宣傳、教育經歷的高級幹部。張建不僅在宣教司負責國家政策的宣傳工作,還對機關行為作風和機關黨建工作頗有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用在機關建設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民網》等主流媒體都曾刊登過張建的事蹟,報道過他手下的年輕人快速成長的案例。

張建把自己的研究總結成“機關行為作風”的專題講座,一下子在中央國家機關裡“火了”。而且是從講臺上火到了微信朋友圈。因為,這本書裡有案例、有分析、有辦法。機關的領導轉發給下屬,希望部下好好領會;年輕公務員之間互相轉發,遺憾自己當年沒有像張建這樣的人真誠地傳授經驗。這本《機關行為36忌》就是系列講座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說是一本機關青年公務員的必備行為指南。

是什麼讓同一起跑線上的機關年輕人拉開了差距?

所以,在下面的解讀中,你會聽到三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1

機關的本質是什麼;

2

公務員的職業精神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3

機關的“終極哲學”是什麼。

好了,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一個主要內容:什麼是機關的本質。

本書將近一多半的內容都揭示了機關的本質。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點,機關是一個秩序非常分明的地方;第二點,機關是一個需要溝通和協調的地方。

下面我們來講機關本質的第一點,秩序分明。

秩序分明讓各項政令能夠順暢地執行下去,也確保了機關的辦事效率。最能體現機關秩序的,就是層級關係。書中講了一個在機關秩序裡非常忌諱的事情,就是“越級行事”。

越級行事是一種人們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的行為。比如,科室裡的小王經過長期的調研和思考,寫完了一份關於某項工作的計劃書。為了讓計劃快點實施,他想趕緊找領導簽字批准。但是他的處長是個對下屬要求很苛刻的人,計劃有可能不會很快通過。於是他想到了平時很欣賞他的局長,就直接拿著計劃書給局長看了。局長果然大筆一揮,簽了同意。可是,等到計劃具體落實的時候,小王必須通過自己的上級調動資源。此時,拿著局長簽過字,但是處長卻沒看過的計劃書,小王又要怎麼面對自己這位苛刻的上司呢?

小王的尷尬在於,他的越級行事打破了機關的層級界限,無意之間犯了錯誤,影響了機關行政效率。政府機關是依照國家法律設立的,有一套明確的目標分工和工作程序。各個層級、各個職位組成一套龐大複雜的分權管理體系。越過某個層級,就打亂了正常的秩序,會給管理帶來混亂。拿小王的例子來說,一份很好的規劃,有可能因為越級行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最後打了折扣。

往深了講,下屬越級報告,多少還有一點兒從大領導那裡額外獲得一些重視的小心思在裡面。說白了,就是功利心在作怪。要說結果,越級行事的回報小,風險卻很大,而且還傷害機關行政效率,何必呢?

上級越過下級也不是什麼好事兒。有一些領導,喜歡“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越過中層給低下幹部佈置任務。這樣的越級行事同樣會讓機關管理混亂。

值得一提的是,越級行事的另一個錯誤的極端就是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甚至張不開嘴,邁不開腿,這種情況在剛進機關的年輕人身上很常見。太在乎層級關係了,也同樣不可取

關於機關裡的秩序,書中還有一個典型案例,就是“以直為榮”。

什麼是“以直為榮”?展開講就是“自以為自己的直白和直率是一種光榮的事情”。這裡的“直”是一箇中性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直脾氣”。

有人會問了,難道直一點不好嗎?是的,直也分場合。如果在機關裡,有人對你說“你這個人很直”,那麼多半不是在誇你。也許,他對你的人品還有一點認同,但作為一個機關幹部來講,已經談不上是什麼優點了。

直脾氣的人,往往對自己不順眼的東西張口就說,敢於“放炮”。在這背後,體現了一個人的思維比較簡單,還比較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的,自己想到的就是對的。實際上,在政府機關裡,幹部面對的各種情形有著複雜的聯繫,用簡單的思維解決複雜的事情是解決不好的。

比如,領導調整了單位的組織人事,有的同志換了位置,一時間不適應,就認為這是領導在“拍腦門兒”,是“屁股決定腦袋”。直脾氣的人可能會馬上說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志聽了,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理也犯嘀咕。機關的工作氛圍自然受到了影響,行政效率也降低了。其實,在機關裡,層級不同的人掌握的信息和資源是相當不對等的。科員看到的是機構的調整,人員的變動。領導看到的可能是政策的風向,有可能是落實中央新的精神的需要。在複雜的大背景面前,敢於“放炮”的“直脾氣”,放出的很可能是個笑話。“直”的結果,是擾亂了機關的秩序。

更嚴重的是,“以直為榮”會產生“當場聲辯”的連鎖反應。當場聲辯,就是機關幹部在受到領導批評的時候,不是過後私下解釋清楚,而是當場反駁。這種例子雖然少見,但是都會讓人記憶深刻:畢竟敢於當面反駁領導的還是少數。要知道,當場聲辯的本質是不服管理,這正犯了機關單位的大忌。原因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也還是擾亂了機關的秩序。一個更加客觀的現實是,領導不想讓你辯解,你說再多也沒有用。

所以,“以直為榮”和“當場聲辯”,看似是性格導致的無意識差錯,本質上都擾亂了機關單位的秩序,犯了機關的大忌。那麼有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有的。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正,勿直”。

就是說,機關幹部做人要有正氣,但做事要講方法。你不理解領導的決定,可以多看一看,細想一想,稍安勿躁。領導當面批評了你,你可以私下裡把前因後果向領導解釋清楚,爭取領導的理解。總之,“正”是人格問題,人們心裡都有一杆秤。具體到實踐中還要富有智慧,不能因為自己擾亂了機關單位的正常秩序,造成壞的影響,這是機關裡“秩序分明”的本質決定的。

機關本質的第二點,是溝通和協調。

溝通和協調的目的,說到低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嘛,機關工作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群體,服務的過程中自然需要經常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溝通和協調的時候,“臉難看,門難進,事難辦”自然是不行的。當然,光對別人態度好還不夠,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一項就是凡事要“有說法兒”

在機關裡很容易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有些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看到別人這麼辦過,就照葫蘆畫瓢地也做一遍。有時甚至不假思索,乾脆按自己想的辦。比如,一份文件,涉及到十幾個部門,主送機關怎麼填,抄送機關怎麼填,抄送機關的順序怎麼安排?或者,一份涉及民生的報告,用詞究竟怎麼拿捏?這都需要說法兒。有的幹部做事情沒有說法,領導問起來,支支吾吾答不上,或者編造個理由搪塞過去。到頭來還是稀裡糊塗。

機關裡的細節小事,其實都需要“說法兒”。那麼這個“說法兒”是什麼呢?作為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言行的標準應該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在科學有效的原則基礎上,採取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經驗和知識作為依據,這就是說法兒。所以說,沒說法不如有說法,有說法不如有好說法。只有多學,多思考,多溝通,多求甚解,才能有理有據地為人民做好服務。這樣在工作中無論是面對大眾的質詢,還是領導的詢問,都能讓人信服。

溝通協調相關的行為裡,還有一種忌諱,那就是“視而不見”

“視而不見”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同事之間招呼也不打,問候也不說的,這叫“眼裡沒人”。在單位裡寧肯閒著也不去做事的,這叫“眼裡沒活兒”。還有的幹部,跟人說話不看對方,做事心不在焉,人家面露怒色也看不出來,這叫做“沒心沒眼”。習慣於“視而不見”的幹部,別說讓他溝通協調了,恐怕是連分內工作也做不好。作者認為,“視而不見”體現了交流協調能力的嚴重低下,自然也無法勝任社會管理的職責了。

更重要的是,你眼裡沒人,人家眼裡也沒你;你心裡沒人,人家心裡也沒有你。長此以往,自然就成了邊緣人。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的第一個主要內容:什麼是機關的本質。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機關的本質有兩條:第一條是,機關有嚴格的秩序和層級關係;第二條是,機關的服務職能要求幹部善於溝通和協調。

第一部分的內容大多涉及內心尺度,相對比較抽象,需要幹部自己去拿捏。作者還指出了很多涉及到儀態儀表方面的明顯的錯誤行為,我會在下一個部分講。

好了,下面我們講本書的第二個主要內容:公務員的職業精神有哪些具體要求。

青年公務員最常犯的忌諱,就是“低頭含胸”。低頭含胸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為電腦屏幕太低,總是低頭看電腦,頸椎變形了。這是病,得治。

更多的幹部低頭含胸是因為不自信。有的年輕幹部進入機關一看,身邊全是老同志,桌上都是紅頭文件,很容易被機關給“鎮住”。再加上平時磨練不多,一時間難以適應,就產生了自卑感,變的唯唯諾諾,抬不起頭來。這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年輕人更應該展示出生機勃勃。有的機關老同志多,就等著年輕人帶來朝氣呢。要是年輕人自己先把頭低下了,不僅有損機關形象,也會讓領導和同志們失望。

自卑感會引發連鎖反應,“低頭含胸”也有個小兄弟,就是“我不行”。

有時候機關裡有些出頭露面的機會,比如說,演講、發言、搞活動等等,領導可能順手把任務交給某個年輕幹部,有的人會下意識地說“我不行我不行”。領導一看你那副誠惶誠恐的表情,只好把機會給別人了。

有的人覺得自己沒有經驗,怕在大家面前丟人,給領導丟面子。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領導的想法是:我推薦你,就是認為你能行,這時候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和信心,只要有決心有信心,經過一定的練習和指導,就一定能行。有的人沒有自信,平時低頭含胸,遇到事情忙說“不行不行”,白白失去了難得的機會。

當然,過分的自信甚至自戀也不行。作者還舉了一個“時髦打扮“的例子。

有的幹部,上班打扮入時,一身奢侈品,香水味揮之不去。還有的幹部,圖方便,常年穿著牛仔褲、籃球鞋。這些行為在別處可以說很有個性,但不適合機關。

那麼機關裡的穿著有什麼講究呢?其實很簡單,只要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就行。因為機關不是某一種文化的代表,也不是某一類團體的代表,而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代表著主流文化。

有的幹部穿著個性隨便,喜歡穿文化衫,有的追求奢侈,追求特立獨行,深層來看都是“身份認同”的困惑。這個現象說明,有些公務員已經把自己混同於社會上的普通群眾了。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在機關就該穿出機關的樣子。

所以說,無論是過分自卑,或者過分自我,都不適合機關,顯然也不符合公務員的職業精神。

上面就是本書的第二個主要內容,公務員職業精神的具體要求。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年輕公務員應該有自信,不能低頭含胸,更不能對機會說不。同時,也不能在機關裡行為另類,過分自我。既有活力,又有分寸,才符合公務員的職業精神

下面,我們來講書中的第三個主要內容:機關的終極哲學。

機關的終極哲學,說到底是做人的哲學。作者在全書的最後指出了兩條富有哲理的無意識差錯,分別是:“不識他人”和“不識自己”。

不識他人,說的是有的幹部固步自封,不懂得協調合作。眼裡只有別人的錯,自己的好,所以要通過了解別人,發現人的優勢,發揮人的優勢,揚長避短地做好工作。這是機關本質的要求,也是自我提高的需求。

不識自己,說的是人性中的盲點。人在評判自己能力的時候,結論通常要高於實際情況。這是人性中的盲點。所以,機關幹部要想進步,必須克服不識自己的人性弱點,善於給自己正確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成長。

這就是本書的第三個重要部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機關幹部只有克服了“不識他人”和“不識自己”的兩種人性弱點,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最終成為合格的公務員。

以上就是《機關行為36忌》的全部主要內容。全書提到了三十六種機關裡忌諱的行為,我歸納梳理出了三個主要內容,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

第一個部分是,機關的本質是什麼。結論是,機關的本質有兩點,分別是秩序分明,以及需要溝通和協調。

第二個部分是,公務員的職業精神有哪些具體的要求。這一部分主要體現在儀容儀表上,不自信不行,太過於自我也不行。既有活力,又有分寸,才符合公務員的職業精神。

第三個部分是,機關的“終極哲學”是什麼。機關的終極哲學就是做人的哲學,必須規避“不識他人”和“不識自己”兩個人性的弱點。

好了,以上就是我為你講述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機關行為36忌》這本書的全部內容。原書裡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多個由真實經歷改編的生動實在的案例,深入淺出,很有啟發。是一本機關公務員必讀的行為指南。歡迎選購這本書,希望通過你自己的閱讀,得到更多的深刻的體會,我們下本書再會。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同一起跑線上的機關年輕人拉開了差距?

《機關行為36忌》

張建 著

人民出版社

2015年2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