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金持有人數量的體現,戶數的變更往往不受重視。然而,這單一數據的變化實則與基金規模、投資者的信任程度等息息相關。隨著2018年年報披露工作的正式結束,公募基金的各項數據也都水落石出。據公開數據顯示,對比2017年末,2018年公募基金累計實現3.6億的戶數增長,超九成源於貨幣基金的貢獻。而在基金管理人方面,在整體戶數大增的背景下,數據可統計的129家基金公司中,仍有近1/4的機構戶數縮減,其中還不乏“老十家”的身影。此外,從已被監管層打入“冷宮”的基金看,保本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在規模縮水的同時,戶數也出現了明顯的縮減,而分級基金AB份額則有所增加。

總體增長3.6億戶 貨基貢獻超九成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總計約為11.63億戶,較2017年末的8.03億戶,新增3.6億戶,同比增長44.83%。而從各類型基金的戶數變化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債券型基金的增長幅度最大。從2017年末的682.47萬戶增至2018年末的1125.78萬戶,同比增長64.96%。不過,就戶數增長最多的類型而言,則是貨幣基金居首。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貨幣基金的累計戶數已達10.16億戶,較2017年末的6.86億戶,新增3.3億戶,同比增幅為48.1%。也就是說,2018年3.6億的基金持有人戶數增長,僅貨幣基金就貢獻了91.67%。

對於戶數增長主要來源於貨幣基金的原因,長量基金資深研究員王驊認為,是移動支付推廣的作用。舉例來說,2018年餘額寶開始接入天弘之外的貨幣基金,其中博時現金收益A的基金戶數從2017年底的20萬戶猛增至1600萬戶,中歐、華安、國泰等基金公司接上餘額寶的貨幣基金規模都有明顯增長。除了餘額寶,微信支付也能有多個貨基備選,錢包功能的廣泛普及使得貨幣基金戶數明顯增長。

正如王驊所說,據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作為首隻已於2013年對接餘額寶的產品,天弘餘額寶單隻基金2018年戶數增長就超過了1億戶,達1.14億戶。而同期,餘額寶對接的其他共13只貨幣基金也實現戶數暴增。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13只貨幣基金戶數已達1.13億戶,較2017年末的0.03億戶,新增1.1億戶,同比增加超36倍。

除對接餘額寶等第三方平臺外,也有貨幣基金在對接銀行理財產品之後,戶數出現大幅增加。一家銀行系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公司基金產品戶數的大增主要來源於旗下某隻貨幣基金戶數的增量所致。該基金對接了某款銀行理財產品,通過銀行的銷售渠道,實現持有人戶數大增。

從貨幣基金未來戶數的發展趨勢看,王驊表示,2018年貨幣市場利率就在不斷下行,但還是能看到貨幣基金規模持續增長,可見決定這類產品的要素並不完全是收益水平,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才是關鍵。所以,貨幣基金的戶數增長主要看互聯網公司持續運營和創新能力。目前一些代銷機構已經針對單一貨幣基金收益不佳的情況開始佈置貨幣基金組合,而組合的概念普及除了能平滑收益,對戶數的拉動也是不言而喻的。

基金公司現分化 1/4不增反降

在公募基金整體戶數大增的基礎上,大部分基金公司的戶數也出現了增長。如公募基金“老十家”中,九家的戶數均增長明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2017年末戶數即超千萬的博時、華夏、嘉實、南方以及鵬華,2018年累計戶數再增千萬以上。大成、富國、國泰和華安的戶數也都增加200萬以上。

另外,諾安基金、廣發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旗下貨幣基金在2018年對接餘額寶的基金公司,也受益於貨基戶數暴增,整體戶數大幅增長。而東證資管、萬家基金等部分基金公司也通過擴大存續產品的持有人戶數以及新發產品的方式實現了戶數的提高。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數據可統計的129家基金公司中,也有多達32家機構在2018年出現了戶數下降的情況,佔總數量的24.81%。其中,“老十家”中的長盛基金,持有人戶數就從2017年末的77.27萬戶下降至2018年末的69.92萬戶,累計減少7.35萬戶,同比縮水9.51%。

值得一提的是,在戶數出現下降的基金公司中,2017年末戶數在100萬戶以上的共有6家,而彼時戶數超過100萬戶的共有39家,也就是說,15.38%的百萬戶數基金公司在2018年的整體戶數減少。而在同期低於100萬戶的基金公司中,戶數減少的比例提高至28.89%。其中,有5家更是低於1萬戶。

就戶數縮減的原因,滬上一位第三方機構人士認為,2018年的股市狂跌,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業績普遍表現不佳,應該也會有部分投資者忍不住下車,選擇贖回,也就導致了產品持有人戶數的下降。

對於影響戶數變更的因素,南方一家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強調,基金公司產品戶數的增減主要與新發產品和後續的持續營銷有聯繫,且一般與產品規模呈正相關。

王驊也認為,基金戶數和總體規模增減有一定差異,戶數出現分化主要還是基金公司營銷能力是存在分化的,而營銷能力的分化不僅體現在直銷,也體現在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上。決定基金戶數的最主要還是個人投資者,雖然對規模的拉動可能沒有機構資金來得快,但是能夠反映基金公司的營銷能力和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信任程度。

投資者博反彈 分級AB戶數逆市上漲

曾經紅極一時,又同樣在2018年因資管新規等相關政策的落地而被打入“冷宮”的三大類型基金——保本基金、短期理財債基以及分級基金,在2018年下半年規模均出現明顯縮水的同時,持有人戶數的變化卻有所不同。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保本基金存續產品的累計規模為354.65億元,較2018年上半年末的445.76億元,減少了91.11億元,同比縮水20.44%。同期,持有人戶數也從31.09萬戶降至25.59萬戶,約有5萬戶持有人退出。而短期理財債基在2018年上半年末規模仍有6994.08億元,截至同年末就降至5830.85億元。戶數也從251.52萬戶減少到234.25萬戶,環比減少6.87%。

對比之下,分級基金雖然也實現了超15%的規模縮減。但就A、B份額均上市的分級基金戶數變化看,分級母份額總戶數下降了約1400戶,而分級A和分級B皆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了戶數增長。其中,分級A由6.7萬戶增至8.63萬戶,分級B則由99.51萬戶增至102.77萬戶。

對於分級A、分級B戶數的上升,王驊表示,有兩種可能,一是分級A長期處於折價狀態,而從近期富國處置分級基金的操作看,淨值折算可能是今後的主流,這就給折價購買分級A帶來了一定的套利空間;二是去年股市探底,部分投資者有通過分級基金的槓桿作用博反彈的想法。

某大型公募旗下分級基金經理也表示,可能部分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2018年四季度預期A股市場會在後市走勢扭轉上揚,就會提前準備好戶,比如股指期貨、期權這些槓桿型的戶。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