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高血壓 中風 葉酸 腦出血 高血脂 糖尿病 科普醫生博雅 2019-07-22
"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而如果蛋氨酸的數量太多,又缺乏繼續分解的重要“參與者“: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我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就越來越多了,一抽血檢查就發現Hcy數值超標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吧,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別愛吃肉,卻不愛吃菜,要知道葉酸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葉菜。

說道這裡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都是參與這個蛋氨酸的分解的,為什麼有的醫生卻不讓H型高血壓的患者,直接也吃上維生素B6和B12呢?其實我們身體對維生素12的需要很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歲以上成人吃維生素B12每天2.4微克(ug),維生素B6每天1.4毫克(mg),而肉類中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都比較豐富,一般愛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

可是為什麼有的高血壓患者,平時肉和菜都吃的挺好,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會高呢,和外國人相比,中國不少人存在著基因異常,導致人體對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效果差。對於有基因缺陷的人,即使平時吃的葉酸總量不少,但血液中葉酸依然缺乏,所以往往醫生會在給你開完葉酸片吃一段時間後,要求病人複查血Hcy,如果數值還是很高,就要篩查基因或者改變葉酸的劑量了。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而如果蛋氨酸的數量太多,又缺乏繼續分解的重要“參與者“: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我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就越來越多了,一抽血檢查就發現Hcy數值超標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吧,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別愛吃肉,卻不愛吃菜,要知道葉酸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葉菜。

說道這裡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都是參與這個蛋氨酸的分解的,為什麼有的醫生卻不讓H型高血壓的患者,直接也吃上維生素B6和B12呢?其實我們身體對維生素12的需要很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歲以上成人吃維生素B12每天2.4微克(ug),維生素B6每天1.4毫克(mg),而肉類中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都比較豐富,一般愛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

可是為什麼有的高血壓患者,平時肉和菜都吃的挺好,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會高呢,和外國人相比,中國不少人存在著基因異常,導致人體對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效果差。對於有基因缺陷的人,即使平時吃的葉酸總量不少,但血液中葉酸依然缺乏,所以往往醫生會在給你開完葉酸片吃一段時間後,要求病人複查血Hcy,如果數值還是很高,就要篩查基因或者改變葉酸的劑量了。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而如果蛋氨酸的數量太多,又缺乏繼續分解的重要“參與者“: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我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就越來越多了,一抽血檢查就發現Hcy數值超標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吧,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別愛吃肉,卻不愛吃菜,要知道葉酸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葉菜。

說道這裡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都是參與這個蛋氨酸的分解的,為什麼有的醫生卻不讓H型高血壓的患者,直接也吃上維生素B6和B12呢?其實我們身體對維生素12的需要很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歲以上成人吃維生素B12每天2.4微克(ug),維生素B6每天1.4毫克(mg),而肉類中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都比較豐富,一般愛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

可是為什麼有的高血壓患者,平時肉和菜都吃的挺好,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會高呢,和外國人相比,中國不少人存在著基因異常,導致人體對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效果差。對於有基因缺陷的人,即使平時吃的葉酸總量不少,但血液中葉酸依然缺乏,所以往往醫生會在給你開完葉酸片吃一段時間後,要求病人複查血Hcy,如果數值還是很高,就要篩查基因或者改變葉酸的劑量了。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如果血液裡同型半胱氨酸(Hcy)一直很高,會怎麼樣?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促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這個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心臟就是冠心病,嚴重了就是心梗。如果在腦部就是腦血栓形成,嚴重了就會中風。

2.高同型半胱氨酸會降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影響血脂。而HDL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保護血管的“好膽固醇”,還會促進“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發生氧化破壞血管。

3.高同型半胱氨酸會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促進血管中的血栓形成。

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預防中風,我們應該怎麼辦?

1.每天蛋白質的數量一定要適量,不要超標。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8歲以上的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1.2克的蛋白質,也就是說一個100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吃50-60克的蛋白質。100克牛肉的蛋白質含量為20克左右,100克豬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3.2克,100克整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3.3克。大家自己算一算平時吃的夠不夠、超不超標吧。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而如果蛋氨酸的數量太多,又缺乏繼續分解的重要“參與者“: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我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就越來越多了,一抽血檢查就發現Hcy數值超標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吧,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別愛吃肉,卻不愛吃菜,要知道葉酸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葉菜。

說道這裡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都是參與這個蛋氨酸的分解的,為什麼有的醫生卻不讓H型高血壓的患者,直接也吃上維生素B6和B12呢?其實我們身體對維生素12的需要很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歲以上成人吃維生素B12每天2.4微克(ug),維生素B6每天1.4毫克(mg),而肉類中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都比較豐富,一般愛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

可是為什麼有的高血壓患者,平時肉和菜都吃的挺好,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會高呢,和外國人相比,中國不少人存在著基因異常,導致人體對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效果差。對於有基因缺陷的人,即使平時吃的葉酸總量不少,但血液中葉酸依然缺乏,所以往往醫生會在給你開完葉酸片吃一段時間後,要求病人複查血Hcy,如果數值還是很高,就要篩查基因或者改變葉酸的劑量了。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如果血液裡同型半胱氨酸(Hcy)一直很高,會怎麼樣?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促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這個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心臟就是冠心病,嚴重了就是心梗。如果在腦部就是腦血栓形成,嚴重了就會中風。

2.高同型半胱氨酸會降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影響血脂。而HDL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保護血管的“好膽固醇”,還會促進“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發生氧化破壞血管。

3.高同型半胱氨酸會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促進血管中的血栓形成。

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預防中風,我們應該怎麼辦?

1.每天蛋白質的數量一定要適量,不要超標。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8歲以上的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1.2克的蛋白質,也就是說一個100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吃50-60克的蛋白質。100克牛肉的蛋白質含量為20克左右,100克豬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3.2克,100克整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3.3克。大家自己算一算平時吃的夠不夠、超不超標吧。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2.把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這篇文章後半部分有詳細的生活和飲食指導,請注意查收。女醫生聊冷知識:高血壓和腎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你卻不知道

3.聽從醫生的安排,按時服用葉酸和(或)維生素B6。

雖然蔬菜裡有葉酸,但是葉酸屬於水溶性的維生素,極其容易受熱被破壞,往往吃進嘴裡的蔬菜中葉酸含量已經少的可憐,對於H型高血壓的病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還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儘量不要吃“保健食品”的葉酸,而要吃“OTC”級別的葉酸,國內曾有評測機構發現某些保健品級別的葉酸不僅價格貴的嚇人,而且葉酸含量低的可憐,遠遠低於包裝上標註的數值,十分的坑人。

"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個研究結果:中國是全球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男性的中風發病風險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過了41%。而且這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國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就是中風!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外婆就是多年高血壓最後引發了中風,偏癱在床好多年,過得很痛苦。我家附近也能聽到某個老人中風了不在了的消息,而倖存下來的老人要麼走路歪歪斜斜,要麼就是隻能坐在輪椅上晒太陽…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衛生部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複發率更高,僅2014年我國每年因為中風而死亡的人就已經達到了186萬。

中風這麼可怕,到底什麼是中風?

其實在老百姓的心裡“中風”可能就是嘴歪眼斜,說話說不清,手腳不聽使喚等等,但事實上,它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腦卒中”,按照老百姓的說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腦出血(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一種是腦梗死(佔中風的80%)。他們還要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腦血管意外”,他們都屬於神經科的診治範圍。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管長期被血液大力衝擊下,變硬變脆,一旦情緒激動起來,血壓大了血液就會使勁兒衝擊血管,腦子裡的血管一破這就成了腦出血,急性期死亡率達到30-40%。所以一旦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在情緒激動後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說胡話等異常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血栓

腦梗死其實分為好幾種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佔急性腦梗死的80-90%。

腦血栓形成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說血管裡有“栓子”在慢慢長大,可能是因為“水”的壓力太大“水管”被衝擊的粗糙不光滑、彈性下降了(比如高血壓),每一次“水流”經過都會留下一些“水垢”,還可能是因為水裡的水垢太多了,比如糖尿病和高血脂。

還有可能是水管生病了,比如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動脈炎,總之這個管子不斷在受傷,不斷的在沉積水垢,這就導致了這個水管越來越狹窄,能通過的血流也越來越少,這些被迫“流動緩慢”的血流凝集容易成堆成塊,一旦完全塞住了血管就成了血栓,最後導致這個血管負責的這一大片腦細胞都因為缺氧和缺營養而壞死了,這就是腦血栓形成,屬於急性腦梗死。

而那個變硬的受傷的水管,它掛住水垢的現象就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而高血脂和糖尿病也總是勾勾搭搭的。

醫生們口中的腦栓塞大多是指心源性的腦栓塞,比如長期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裡有血液凝集成塊,隨血液流動到了腦血管中,可能腦血管本身沒有毛病,只是這血塊突然衝進來堵死了血管,因為發病急,病情快,所以也屬於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還有一種叫做缺血性腦梗死,其實就是大腦這個部位的血管本身沒有栓塞,只是遠處的大血管有狹窄導致送來的血液數量不夠,大腦這個地方的腦細胞就慢慢的缺血缺氧最後死亡。它之佔腦梗死的10-20%。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中風發病風險全球最高?

一項納入8項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西方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22%;而中國人群腦卒中風險增加高達49%,約為西方人群的2.2倍。2016年,《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一文進一步指出: H型高血壓是導致中國腦卒中持續高發的重要危險因素。

什麼是H型高血壓?2008年,中國學者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umol/L) 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而中國的高血壓患者中有大概75%左右都是H型高血壓,其中男性佔91%。

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給高血壓病人開一項檢查,叫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如果超標了,確診了是這種H型的高血壓,醫生往往會讓病人每天吃上800ug的葉酸來降低Hcy,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少中風風險。因為這個市面上還特意退出了一種新藥,把降壓藥和葉酸合在一起,兼顧降壓和補葉酸的作用,期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同型半胱氨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高?

說道這裡我們就得講一講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來歷了:許多朋友喜歡吃很多的肉,卻不愛吃菜。過多的蛋白質就進入了腸胃,都在小腸被分解成了一堆小分子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很多種類,比如蛋氨酸、半胱氨酸等等。

然後這些氨基酸就進入到身體的血管裡,隨著血液流動到肝臟,然後絕大部分都在肝臟被合成為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然後釋放的血管裡,經過血液流到個個地方,誰需要誰就留下,比如甲狀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甲狀腺激素,胰腺細胞需要蛋白質來合成胰島素,骨髓需要蛋白質來幫助合成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等等。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而如果蛋氨酸的數量太多,又缺乏繼續分解的重要“參與者“: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我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就越來越多了,一抽血檢查就發現Hcy數值超標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男性高血壓患者比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吧,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別愛吃肉,卻不愛吃菜,要知道葉酸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蔬菜,尤其是綠葉菜。

說道這裡可能就有朋友問了,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都是參與這個蛋氨酸的分解的,為什麼有的醫生卻不讓H型高血壓的患者,直接也吃上維生素B6和B12呢?其實我們身體對維生素12的需要很少,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8歲以上成人吃維生素B12每天2.4微克(ug),維生素B6每天1.4毫克(mg),而肉類中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都比較豐富,一般愛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

可是為什麼有的高血壓患者,平時肉和菜都吃的挺好,檢查同型半胱氨酸(Hcy)也會高呢,和外國人相比,中國不少人存在著基因異常,導致人體對葉酸的吸收和利用效果差。對於有基因缺陷的人,即使平時吃的葉酸總量不少,但血液中葉酸依然缺乏,所以往往醫生會在給你開完葉酸片吃一段時間後,要求病人複查血Hcy,如果數值還是很高,就要篩查基因或者改變葉酸的劑量了。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

如果血液裡同型半胱氨酸(Hcy)一直很高,會怎麼樣?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促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這個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心臟就是冠心病,嚴重了就是心梗。如果在腦部就是腦血栓形成,嚴重了就會中風。

2.高同型半胱氨酸會降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影響血脂。而HDL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保護血管的“好膽固醇”,還會促進“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發生氧化破壞血管。

3.高同型半胱氨酸會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促進血管中的血栓形成。

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預防中風,我們應該怎麼辦?

1.每天蛋白質的數量一定要適量,不要超標。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18歲以上的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1.2克的蛋白質,也就是說一個100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吃50-60克的蛋白質。100克牛肉的蛋白質含量為20克左右,100克豬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3.2克,100克整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3.3克。大家自己算一算平時吃的夠不夠、超不超標吧。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2.把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這篇文章後半部分有詳細的生活和飲食指導,請注意查收。女醫生聊冷知識:高血壓和腎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你卻不知道

3.聽從醫生的安排,按時服用葉酸和(或)維生素B6。

雖然蔬菜裡有葉酸,但是葉酸屬於水溶性的維生素,極其容易受熱被破壞,往往吃進嘴裡的蔬菜中葉酸含量已經少的可憐,對於H型高血壓的病人,服用維生素補充劑還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儘量不要吃“保健食品”的葉酸,而要吃“OTC”級別的葉酸,國內曾有評測機構發現某些保健品級別的葉酸不僅價格貴的嚇人,而且葉酸含量低的可憐,遠遠低於包裝上標註的數值,十分的坑人。

醫生聊冷知識:這種“中國特色”高血壓,更易中風,你應該這麼做

哪些人容易發生中風?我們該注意什麼?

1.年齡:55歲以後中風發病率明顯增加,每增加10歲,中風發生率增加1倍。

2.性別: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我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男同志更容易情緒激動。

3.遺傳因素:父母有中風病史的,子女的中風風險增加。

注意,最近天氣炎熱,許多大商場冷氣開的特別大,經常會有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其實這樣忽冷忽熱對於老人的血管來說真的不是好事,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最好在商場的過道適應一會兒,可以減少刺激和傷害。

而有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現突然的說話糊塗,頭暈摔倒,一邊身體沒勁兒,短時間記憶丟失(談話和書寫計算都行,只是對時間和地點不清楚),或者突然眼前發黑等症狀,過了一小會兒,一般不超過1個小時就好轉也沒什麼後遺症,但這可能是小中風,醫學名詞叫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在之後的2-7天內是中風的高發期,最好去醫院請神經科醫生看看,小心對待,因為一旦發病,後果不堪設想!

我一直再說關於疾病,預防永遠要大於治療,我們總希望用幾個星期或者幾天的藥來解決我們用幾十年不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整出來的病,這就像是拿雞蛋碰石頭,必須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這樣從根源抓起,才能事半功倍,遠離醫院!

本文花費15小時,閱讀僅需5分鐘,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可以,能幫到你,請記得轉發和點贊哦,你的每一次鼓勵都是我行走路上最美的陽光。

「我的科普百篇文章合集:這裡一定有你想要的」(2019.6.18)

【參考文獻】

[1] Li J, Jiang S, Zhang Y, et al.H-type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chinese adults: A 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 Transl Int Med, 2015, 3 (4) :171178.

[2] 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 型高血壓:預防卒中的新思路.《中華內科雜誌》,2008, 47 (12): 976-977

[3] Huo Y, LiJ, QinX, et al.E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l the 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2015, 313 (13) .1325-1335.

[5] Holven KB, Retterstøl K, Ueland T, et al.Subjects with low plasma HDL cholesterol leve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phenotype.PLoS One, 2013, 8 (1) 1e78241.

[6] Obeid R, Herrmann w. Homocysteine and lipids: S-adenosyl methionine as akey intermediate. FEBS Lett, 2009, 583 (8) . 1215-1225.

[4] 霍勇,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H高血壓霍勇推薦2018觀點.2018

[7] 葛均波,人民衛生出版社.《內科學》.2018

[8] 朱大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生理學》.2018

[9] 楊寶峰,人民衛生出版社《藥理學》.201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