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1、

2019高考正在進行中,今年的高考人數有多少呢?1031萬,僅比史上最高的2008年高考人數1050萬少19萬。

2008年的高考錄取率是多少呢?57%;

2019年的高考錄取率會達到多少呢?預計將達90%以上。

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其實也不是什麼祕密,那就是錄取率肯定超過90%,就是100%,甚至100%以上,為什麼?因為很多考生會收到一張以上的錄取通知書,不少大學(主要是民辦高校)都會招不夠人數。

所以,現在講高考錄取率沒什麼意義,上大學就跟玩一樣,只要你想上都能上。

2、

能因此說現在的考生很幸運嗎?恐怕不是。

人人都能上大學的時代,除非考上985,次一點211,上其它大學說白了就是用青春和金錢,花3、4年的時間去換一張大學文憑,然後頂著“天之驕子”的光環高不成低不就。

上985或211容易嗎?下面是2018年各地985和211的錄取率,985的錄取率最高也就5%左右,211根本沒超過15%,而且還只是少數地區,多數省份985在2%以下,211在10%以下。

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所以千萬別以為現在的考生幸運,現在所謂的大學,只是把本該只有少數人考得上,“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北大校長蔡元培對大學的定義)的大學大眾化、普及化了。

除非上985或211,否則你上的大學,什麼一本二本,說殘酷一點就是未擴招前的電大、職大。人人都能上大學絕對不是考生的幸運。

3、

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高等教育普及的另一面,是大學生走向社會之後上升通道的收窄。

這個不難理解。本來高考應該是一道坎,先把一部分人擋在門外,被擋在門外的人不是意味著失敗或低人一等,其實是一種社會分工,百工百業,360行行行都該有人做。

現在的情形是高考這道坎形同虛設,幾乎所有考生都湧進了大學,然後一起走向社會,再一起拼命往本來就那麼寬的上升通道擠,不頭破血流才怪。

事實上上升通道並沒有收窄,甚至還加寬了一點,可是擠進來的人數增加了兩三倍,不就相當於收窄了嗎?

一個大家都看得到的情形是,現在農民工找活幹很容易,而且工資還高,反觀剛畢業的普通大學生,工作不好找,工資還低。

這是高等教育的普及給農民工帶來的福利(只不過這個福利有可能又以供他們的孩子讀一般的大學返還回去了),因為本該來接他們班的人去上了大學,畢業之後覺得那不是他們乾的活,結果農民工成了稀缺,大學生遍地沒人要(除非大學生自己做出改變)。

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4、

沒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個大問題,而本來,我們把上大學門檻降低,設計大學擴招這種舉措的出發點,恰恰是為了緩解就業難。

1998年,經濟學家湯敏向國家提交了一份《關於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議書,核心理由是:避免高中畢業生過早進入勞動力市場,與當時大量的下崗工人競爭,使下崗工人再就業難。

結果湯敏的建議被採納,從1999年開始,大學開始大面積擴招,高考錄取率一年比一年高。

結果是,幾年以後,就業難的傳遞棒傳到了很多下崗工人的子女身上。大學擴招,變相地把當時下崗工人的再就業壓力傳導到他們的下一代身上。

換句話說,高等教育的普及,不是為了普及本身,而是為了延緩就業,緩解就業難,包括今年再次擴招100萬的高職生,本質上還是為了以延緩就業的方式緩解就業難。

我們把上大學當成一種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而不是提升知識人文素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途徑。

這不是好的辦法,如果說我們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偏差,這應該是最大的偏差。

閱讀鏈接:1994年高考,我們老師猜中了一道題

5、

所以,作為參加過高考並且上了大學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現在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我們參加高考的年代,是90年代中期,大學還沒擴招之前的高考,能上大學的基本還能配得上“天之驕子”四個字,不過這不是重點,也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畢竟天之驕子並不意味著就是人中龍鳳。

重點是那時候的制度設計相對合理,一部分考得上的人上大學,一部分沒考上的進入社會,大家各有分工。

我們參加高考的年代雖然錄取率低,現在看來反而是幸運的,只不過這也不是什麼讓人高興的事,因為我們中的不少人,正是現在的考生的家長,我們正在操心他們的未來。

作為高考過的中年人,我一點也不羨慕90%以上的高考錄取率

相關推薦

推薦中...